胡婷
疫情防控中,既要避免人员密集接触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又要保障社区商店、药房等商家正常复工营业,服务民生。两江新区科技企业重庆通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通宿科技”)为此积极复工,助力“抗疫”,开发了无接触式购物新零售系统。不仅方便消费者,也帮助小企业主、门面、商店等社会经济“细胞”正常运转起来。
2月25日晚上9点,“通宿自助微信小程序的电子地图。上,艾瑞克生活超市的紅色小图标亮了起来。这意味着又有一家商户成功,上线。利用这个小程序,消费者可以通过无接触方式,线上选购艾瑞克生活超市的商品。这是欧勤勤成功点亮的第12家商铺。
欧勤勤是通宿科技的营销总经理,自复工以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商家接入“通宿自助”这套无接触式购物新零售系统,“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内心非常自豪,希望我们的技术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微薄的力量。”
农贸市场实现“零接触”购物
2月25日,我们在九龙坡区石桥铺熙丰农贸市场里,找到了一个叫龙门面房的面摊。面摊前,摆放着各种面条和面类制品,面摊一角还挂着正在晾晒的挂面。
面摊老板龙定兴,今年56岁,年轻时就在这里卖挂面,附近小区的居民好多都是他的老主顾。不过,疫情防控期间,来农贸市场的人少了,买面的人就更少。
龙定兴望了眼冷清的农贸市场说:“后来,熙丰农贸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接入‘通宿自助’系统,可以不用接触就能把面卖出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龙定兴成了“通宿自助”的卖家。
龙定兴打开手机,点出了一个名叫“龙门面房”的小程序码。
“顾客只要点开这个小程序码,就能看到我店里的各类面条、库存数量,还有价格。如果需要,可以手机上直接下单支付。顾客支付成功后,我就能接收到信息,然后根据订单,把商品包装好,放在店铺门口的小桌子上,顾客就可以自己来提取了。”龙定兴跟我们解释。
“全程都不会接触。这样我们放心,顾客也安心。龙定兴笑着说。
“这个系统昨天才接人,一天时间有三笔进账。龙定兴说,“使用时间短,很多顾客还不晓得,现在有人来买面,我就推荐他们用这种方法,非常方便。”
龙定兴打开手机上顾客的支付记录,“当时有个顾客买了一斤饺子皮和抄手皮,总共三块钱。
熙丰农贸工作人员雪瑞琴告诉我们,“农贸市场,有三家店铺接入了这个系统,许多商家听说后也想试试。
林兴旺是通宿科技负责熙丰农贸无接触系统接人的工作人员,他说已经对接了20多家店铺,预计两周内可以帮他们完成接入。
新技术助力无接触购物
“春节期间,我们就在思考,怎么用技术手段去避免市民在购物时与人接触的问题。”欧勤勤说。
一边是市民生活的需求端需要保障,一边是社区超市、药房等服务商供给端需要保障,如何在交易中把疫情风险降到最低,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点。而让各类人群做到“无接触”,就是其中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开发出了这套‘无接触购物’系统。”欧勤勤说,与传统的微信、支付宝购物相比,这套系统重点在于对接触式购物的回避。
“这个系统提供的应用场景,杜绝了消费者进店购物时对商品包装的重复性接触,减少顾客在同一空间内的流动导致的交叉风险,也杜绝了顾客和商家在支付、询价时的交流环节。”欧勤勤介绍,系统使用的是“一店一码”方式,顾客只要扫一次二维码,就可实现不重复、持续性在固定的店家查看所需商品。
欧勤勤告诉我们,系统除了能避免购物者一拥而上带来的风险,也能让商家对自己的库存做到心中有数。
欧勤勤说,一个商户从准备到正式上线一般需要三天时间。自从2月1日在家复工后,欧勤勤每天常常要忙到晚上11点,“我手里还有十多家店铺在等着上线。
疫情期间,这套系统免费向社会提供,已在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推广使用,涵盖了药房、社区商超、便利店、服装店和医院取药处等多种商铺形态。此外,在辽宁、四川等省也落了地。
在程序后台,可以看到每个商铺的购买记录。“每次看到购买记录,即使只是一把菜,一并瓶水,也觉得在为城市的正常运转做一份贡献。”欧勤勤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