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的现象,当今大众媒介单向传播的情况已经改变,信息源的增加以及受众的参与度提高,这些都造就了反转新闻的舆论高潮。本文以英国货车藏尸案为例,对反转新闻的网络舆论进行周期划分,分析其舆论演变的成因,为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反转新闻;网络舆论;英国货车藏尸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60-02
2019年10月24日英国货车藏尸案事件,从英国媒体早早定性的遇难者皆为中国公民到英国官方最终确定遇难者为越南籍公民,媒体报道经历了戏剧性的逆转。伴随着这场舆论风波,“反转新闻”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一、研究思路和数据获取
(一)研究思路
反转新闻,也称新闻反转剧,是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1]2019年10月的英国货车藏尸案是一起典型的反转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舆情事情的爆发期、蔓延期、平息期这样的周期规律,分析英国货车藏尸案的舆论阶段与舆论特点。
(二)数据获取
本文选取2019年10月24日至2019年11月26日关于英国货车藏尸案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官方热门话题,对事件阅读量与讨论量的信息抓取。通过对新浪微博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英国货车藏尸案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演变及特点。
二、英国货车藏尸案分析
(一)事件回顾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3日,英國埃塞克斯郡Waterglade工业园区内的一辆冷藏货车内发现39具尸体。10月24日,英国警方声明遇难者“据信为中国国民”。10月2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CNN记者针对货车惨案对中方进行陷阱式提问,其先入为主,设定遇难者就是中国人,试图将案件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系在一起。英国时间10月25日晚,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遇难者中疑似有越南人。北京时间11月2日,英国警方确认遇难者全部为越南人。
(二)舆论周期分析
从事件曝光到对事件作出处理,笔者选用新浪微博话题于10月24日到11月26日对英国货车藏尸案发布的热点话题,划分出舆情事件的爆发期、蔓延期、平息期这样的周期规律,分析该案件的舆论阶段与舆论特点。
10月24日,该案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29名遇难者为中国人的信息爆出激起千层浪,大众的讨论此起彼伏。11月2日至11月9日,新浪热搜榜上陆续出现39名遇难者全为越南公民的信息,新闻的反转性,使英国货车藏尸案到达另一个舆论高峰。11月26日,英国货车藏尸案的相关报道进入事件尾期,热度进入平息期状态。以下针对舆情事件的爆发期、蔓延期、平息期作出具体的数据分析。
1.舆论的爆发期:一石激起千层浪。2019年10月24日,新浪微博出现#英货车发现39具遗体均为中国人#搜索话题,该话题获得了1.6亿次阅读量,讨论高达4万条。从该信息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起,当天晚上相继出现#英货车发现39具遗体疑为中国籍#、#英货车内遗体为8女31男#、#英国发现39具遗体为乘渡船到达#,这3个热搜话题分别获得了阅读量4595.6万、4.2亿、6.3亿次,讨论量达1.1万、2.1万、4.1万。从事件曝光,当天的舆论一直处于爆发期,参与讨论的留言高达7万次。报道中显示的39名遇难者均为中国人,牵动着中国网民的心,激起了多数网民的共情力,同时新闻中同胞所引起的新闻接近性,也使舆论瞬间被引爆。
2.舆论的蔓延期:新闻反转迎来舆论新高峰。2019年10月25日至11月9日,新浪微博中关于英国货车藏尸案的相关报道依旧层出不穷,其中在蔓延期中达到小高峰的就是英国媒体推翻之前的定论,从定性为39民中国籍公民转为确认遇难者全是越南人。按照时间发展的脉络来看,10月25日,话题#英国死亡货车中或有越南人#、#英国死亡货车的最后一周#阅读量分别为748.5万、492.9万,讨论量为498、149条。11月2日,话题#英国货车39名遇难者全是越南人#阅读量达到1602万,讨论643条。11月9日,话题#英国货车惨案遇难者最小15岁#、#英国警方公布39名货车遇难者信息#,阅读量分别为1.4亿、9425.6万,讨论3148、3157条。
3.舆论的平息期:官方通报平息舆论热潮。2019年11月26日,新浪热搜话题#英国货车案涉事司机承认协助非法移民#、#英国货车司机面临39项控罪#分别获得了阅读量147.2万、856.7万,讨论221、457条。相比之前的舆论热度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案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正常的轨迹中,度过了许多戏剧性的反转,平稳的处理方式报道使得舆论回到正常的探讨氛围中;另一方面,官方给出了正确的回应,用有理有据的真相安抚了广大受众的不安,因此也导致了舆论的平息。
三、反转新闻中的网络舆论演变成因
(一)后真相引起情绪化的接收与表达
在英国货车藏尸案中,由于一些媒体先入为主的报道,公众首先将自己的情绪放置在对于中国人疑似偷渡的惊讶与不解中,甚至有不少的公众已经开始对这起事件上纲上线,由此批判中国的制度问题,以此放大社会矛盾。后经英国媒体的报道,很多媒体又开始转向新的一轮信息报道。这样具有强烈的事件反转的情况也使舆情发生强烈反转。
(二)刻板印象助推认知偏差更为显性与频繁
在英国货车藏尸案中,事件伊始未加论证,英国媒体就着急将其定性为遇难者疑似中国籍的偷渡群体,甚至还旁敲侧击地质问在建国70周年为何还存在着大量的偷渡人民,将该事件上升到国家政治问题,实属居心叵测。同时,我国的部分媒体在事件突发时,就轻易相信了所谓的中国籍偷渡者,甚至拿出十多年前的一份偷渡遇难者的名单来迷惑大众,吸引流量。这些不假思索的认为、不深究审视的判断,正是因为国外媒体与本国部分媒体对于我国存在刻板印象,因此才会报道虚假内容,引发后续的舆论反转。
(三)社会化媒体承载起舆论的摇篮
在英国货车藏尸案中,从10月24日晚上在新浪微博登上热搜榜到我国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最新跟进,到英国媒体宣布最终的结果,微博起到了首发和跟进的作用。其中,微博的话题热搜不仅跟进了事件的发展情况,还分析了事件的细节,分别从事件的轨迹与遇难者情况,事件后续的处理结果,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报道。微博交流结构的开放性使英国货车藏尸案的反转迅速被公众关注,由于微博的转发非常简单、方便,促进了信息流动,使这则反转新闻轻易地实现了“病毒式”传播,事件热度得以在短时间急剧攀升。社会化媒体的首发和跟进成为引发舆论的主力,同时也成为承载舆论的摇篮。[2]
四、结语
本文以2019年10月24日发生的英国货车藏尸案为例,探寻反转新闻发生的原因,重新思考新闻的意义,对重塑媒体形象、避免反转新闻泛滥、构建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有积极作用。[3]我国媒体要坚守职能,及时引导舆论,同时也要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相关部门对于舆情的处理也要秉承速度第一、准确及时的原则。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社交媒体平台要及时监测舆论,做好预警工作,我国也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提升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才能有效控制反转新闻的舆论影响,清除其滋生的土壤,构建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玉涵.反转新闻中的网络舆论演变——以河南周口男婴丢失案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8):15-17+37.
[2]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2-113.
[3] 邱景,陈雪琦.反转新闻频发带来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9):69-70.
作者简介:王伟君(1996—),女,河南济源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在读,从事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