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2020-09-10 07:22完颜长旭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抑郁症

完颜长旭

【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治疗中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48,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抗抑郁药物,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结论:抑郁症治疗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加入有效的心理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2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逐步增加,各类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抑郁症是典型代表[1]。本次研究将我院1年内就诊治疗的患者作为基础评估样本,重点探讨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5月我院医师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期间就诊患者共计96例,为方便本次研究,将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对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女比例为22: 26,其中年龄最低患者为22岁,年龄最高患者为50岁,均值计算结果为(34.59±1.27)岁,全部患者病程为4个月~5年不等,均值计算结果为(2.05±0.68)年。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女比例为21: 27,其中年龄最低患者为20岁,年龄最高患者为46岁,均值计算结果为(34.51±1.24)岁,全部患者病程为6个月~3年不等,均值计算结果为(2.09±0.73)年,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不良影响(P>0.05)。

1.2方法 (1)两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类药物治疗,选用治疗药物为艾司西酞普兰,每日口服1次,单次服用剂量为20mg,共用药2个月。(2)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增加心理治疗方案。为确保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院内成立心理治疗小组,组内成员包括精神科医师、心理医师、健康管理人员等,组内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心理医学相关知识,共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治疗方案。①患者整体化干预:医师通过发放抑郁症健康知识手册、集中讲座等方式,组织研究组患者学习抑郁症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干预措施、临床症状、预防复发的有效反复,指导患者掌握规避应激性事件所致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期间,医师需鼓励患者积极发言,提出自身存在的困惑,并在现场解答患者针对抑郁症存在的各类问题,以此来改善患者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纠正其错误的想法。院内选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指导患者认识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理念及认知,鼓励患者诉说自身诉求,发泄内心负性情绪,逐步建立正念思维体系,进而改善抑郁症对自身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开展健康教育及认知行为干预需每周至少进行1次,单次时间我1h。②患者个体心理干预:不同抑郁症患者发病原因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调查可知,我院就诊患者多因学业、工作压力、婚姻不幸等产生抑郁症,开展个体心理干预期间需将患者抑郁症发病原因作为基础,通过不同角度及不同策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个人诉求,发泄不良情绪。在实际开展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使患者利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并记录每天治疗进针。为患者制定系统性放松训练计划,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部分抑郁症患者表达欲望较低,心理治疗措施无法有效开展,为此医师需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正面心理暗示,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并协助患者逐步纠正,以此来促进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改善。③患者整体化干預与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院内组织研究组患者成立若干互助小组,定期开展群体讨论及互助类活动,引入抑郁症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使患者逐步具备健康的人格及心理意识,激发患者自我表达欲望,逐步改善其情绪低落及缺乏兴趣等问题。通过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并将自身的感受分享给周边人群,以此来发挥出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患者整体对抑郁症认知水平的全面提高。

1.3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临床症状为评估标准,指标包括显效(HAMD评分降低超75%,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HAMD评分降低50%~75%,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不符合显效及有效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8。评估组间治疗后HMA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GQOL-7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_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依据我院制定的相关标准,研究组患者中29例评估为显效,17例评估为有效,总有效为(46/48)95.8%,对照组患者中22例评估为显效,16例评估为有效,总有效为(38/48)79.2%,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

2.2评估组间治疗后HAMD、生活质量评分 评估组间治疗后HAMD、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优势显效(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可知,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属临床抑郁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对机体再摄取5-HT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也可选择性抑制突触前神经元,提高机体5-HT水平,改善抑郁症相关症状[2-3]。单次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生理性治疗起效时间较短,部分患者抑郁症反复发作,且极易产生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为此需加入心理治疗措施。

心理治疗属社会、心理、生理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现代医学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产生的全新治疗干预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纠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表达及参与群体活动的欲望显著提高。利用健康教育、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可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治疗氛围,有助于药物治疗效果的提升,也可使患者逐步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够为其日后融入社会,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奠定良好基础。为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医师需结合患者特点合理设计治疗方案。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异常,单纯说教无法准备其悲观情绪,患者过于极端的思想无法得到有效改善[4]。为此需加强患者的心理重建,鼓励患者间相互帮扶,将个体化疏导与群体教育有效融合,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利用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讲解逐步改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其康复的信心,促进心理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

由此可知,抑郁症治疗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加入有效的心理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完善之处,就诊患者总量不足,确保数据综合性分析比对,抗抑郁症药物及心理治疗的具体操作及疗效需持续开展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武月霞, 包雪艳, 厉红艳, 等. 首发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与认知情绪调节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18): 2259-2265.

[2] 符巍, 刘小林. 多学科团队网络随访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药业, 2020, 29(8): 80-83.

[3] 李佳, 黄雅文, 张树红. 产后抑郁症风险及孕产妇对预防性干预态度研究进展: 基于健康信念模型[J]. 护理研究, 2020, 34(9): 1578-1583.

[4] 张陕宁, 刘烨, 王淑红. 帕罗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对比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44(3): 423-425.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抑郁症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得了强迫症心理治疗适合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精神疾病可以仅做心理治疗吗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摄影与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