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红
【摘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能够反映人体内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成像技术,对于肿瘤分级的组织结构以及细胞密度等相关信息皆可反映,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DWI在颅脑、肝脏、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目前而言,临床使用DWI对眼眶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DWI技术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眼眶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3-0062-0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诊断的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意外、外伤以及精神疾病等。DWI属于影像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相较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而言,DWI的操作较为简单,且在诊断时不需要外源性对比剂,同时还能对定性与定量进行分析,保证诊断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近年来,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检查多种脏器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肿瘤诊断、疾病评估以及预后分析等问题,随着DWI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甚至还扩展到了眼眶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但目前尚在研究探索的阶段,还未成为常用的检查工具。因此,本文主要对DWI技术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1眼眶疾病基本信息
人体的眼眶解剖空间在视觉在十分狭小,但眼眶里却存在十分复杂的组织结构,该复杂的组织结构是眼眶肿瘤性病变的基础。眼眶组织的起源主要包括表皮外胚层、中胚层以及神经外胚层这三个胚层,眼眶内的所有组织结构且可以出现肿瘤,而眼眶外的肿瘤也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蔓延的眼眶内,眼眶内的肿瘤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地区以及专业不同相关。眼眶肿瘤性病变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良性以及恶性两种,其中良性病变的占比明显要高出恶性病变,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而常见的恶性病变则为泪腺上皮性肿瘤以及横纹肌肉瘤,其中横纹肌肉瘤的发病人群多为儿童,而成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则为淋巴瘤。
2眼眶DWI检查序列、基本原理及b值选择
2.1眼眶DWI检查序列
DWI的检查序列主要包括稳态自由进动(SSFP)以及回波平面(EPI)等,临床中常用的检查序列为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
2.2DWI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基础
扩散是小分子组织中的微观运动(布朗运动)物理概念的描述,亦是DWI成像的物理基础。DWI可有效将生物组织中水分子微观运动特征的功能成像序列完全反映出来,是活体状态下对水分子扩散运动无创性评价的检查方式之一,在组织内的微观环境中,可有效显示和定量测定水分子的扩散特性,保证各个组织空间结构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水分子的扩散程度主要与组织细胞结构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相关,若以上两种因素出现变化,水分子的扩散程度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通过组织细胞结构以及细胞膜的变化程度,可有效反映出水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
DWI的信号在生物组织中主要来源于水分子的运动,运动空间主要包括细胞内外以及血管内。水分子可根据给定的单位时间,扩大血管内的扩散距离,从而出现血流量增多的现象。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是检测中所发现的扩散系数,可分析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定量,若细胞密度较低或细胞膜破损,将会降低水分子的运动限制。
2.3b值的选择
B值的别称为扩散敏感因子,是检测扩散运动能力的主要指标,多用于测量活体组织的ADC值。b值的大小是决定成像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若b值偏大,则为扩散成像,若b值偏小,则为T成像。
3.DWI与ADC值的应用价值
DWI技术在眼眶肿瘤病变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完善,在检查时,会受到眼球运动伪影、邻近结构的磁敏感伪影以及化学位移伪影等因素的限制,随着DWI技术的不断进步,已逐渐克服磁敏感伪影的限制,从而达到提升图像质量的目的。
据相关研究显示,根据常规的DWI以及MRI对不同种类的儿童眼眶肿瘤的图像进行分析,可发现MRI图像不能很好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鉴别,例如血管瘤和横纹肌肉瘤,这两种肿瘤的临床表现太过相似,而MRI图像的成像清晰度不足于显示出细微处的变化,极易出现错误的诊断。而血管瘤的ADC图像信号较高,扩散距离较广,而横纹肌肉瘤的ADC图像信号较小,扩散距离较短,由此可见,使用DWI技术对眼眶肿瘤病变进行诊断,可通过ADC图像的变化情况,鉴别出不同的肿瘤类型。
4.结语
综上所述,DWI在臨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无创性、快捷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在用于眼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可对肿瘤治疗前后的进行评估,同时还能根据ADC值,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定量分析,可通过分子水平的变化揭露病变的细微改变之处。虽然目前使用DWI对眼眶肿瘤性病变进行诊断还存在多处不足之处,但相信随着我国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检查设备硬件的不断提高,在之后可进一步提升DWI在眼眶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喜生, 陈英, 魏伟,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22):91-92.
[2]王永哲, 鲜军舫, 杨本涛,等.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泪腺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099(001):53-56.
[3]师卫华, 党珊, 燕洋洋, 等.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肺部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1):11-13.
[4]王梦茹, 刘万花, 王瑞, 等. 肿块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扩散加权成像参数的重复性与一致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52(8):598-602.
[5]王逢茂, 李彦龙, 王建. 核磁共振成像合并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 36(7):789-793.
[6]杨军, 李海, 朱丹丹,等.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 022(003):4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