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传统媒体,《经济日报》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在报道全国两会时,积极运用新技术,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创新优质内容生产,进行多元化传播,体制机制改革富有成效,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于此,本文以《经济日报》近三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探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统媒体进行全国两会报道采用的报道方式和创新视角。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体融合;《经济日报》;全国两会;报道
中圖分类号:G21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146-02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各大主流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报道模式,每年最重要的全国两会的呈现方式和报道模式也有所变化,“云”两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在今年的“云”两会期间,《经济日报》精心组织策划,不断创新报道模式,努力改进报道方式,推出了一大批站位高、创意新、有特色、反响好的精品佳作,获受众好评;绘制了一幅幅全国两会报道的“全息图”,媒体融合发展收获了积极成果。在此前的2018年、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经济日报》就以图文直播、视频集锦与网络访谈“三位一体”的形式,融合报道了基层人大代表梁倩娟的履职全过程,得到了代表本人的高度认可,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好评。
基于此,笔者以《经济日报》近三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探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统媒体进行全国两会报道所采用的报道方式和创新视角。
一、《经济日报》融合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传播技术、传播载体、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各大媒体积极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主阵地,以谋求新的发展,打造新型主流舆论场。从媒体自身的发展方向来看,这是传统媒体应势而为、顺势而动,打破单一传播格局,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覆盖面的内在要求,在主观上有不断深化改革的动力;从受众的信息需求来看,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丰富信息供给、提升传播品质,在互联网时代保持媒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客观环境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新要求。
无论是哪种模式的融合,媒体都在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下,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建立健全媒体传播矩阵,入驻第三方平台,创新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多角度传播信息,实现信息内容传播价值和效果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因办报方针和定位的差异,大多数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大同小异,在内容的传播上呈现出更具特色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模式。《经济日报》作为我国经济领域内颇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报纸,在传播党和国家经济政策信息方面展开了融合报道的探索。2017年,《经济日报》“中央厨房”全媒体中心启动试运行,设置了策划指挥、新闻编发等多个功能区,并采取了大平台统一调度、稿件统一分发等融合方式[1];在采编系统的改造上,进一步丰富了融合功能,既保留了传统的稿件采编流程,也新增了舆情分析、经济数据、信息服务加工、传播力分析等工具,同时将部分子报子刊的稿件纳入大系统管理,并开发了手机端的“报道指挥”系统,便于编辑记者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开展采编工作。作为一份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经济日报》在媒体融合这一战略机遇的推动下,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夯实传播内容,开拓多元传播渠道和方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特色化融合发展的道路。
二、多举措助力融合发展
(一)技术支撑推动融合转型
在媒体不断更新迭代的发展中,技术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采用“中央厨房”运行模式,建设全媒体中心,有机融合信息加工系统,内容传播多媒介,编发多形态,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立体、多维的传播效果。如在近三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中,《经济日报》多次采用全景新闻、轻直播、短视频、H5等方式进行实时报道。今年,5G、全息影像、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让这次“非常时期”的全国两会采访报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中,《经济日报》推出共七期系列短视频——“AI主播带你了解什么是全国两会”,为受众讲解有关全国两会的知识。利用AI主播讲解全国两会的基本知识,可以带给受众眼前一亮的新奇感。这些新的传播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新闻报道新颖生动,帮助媒体及时与受众互动交流,更可以倾听各界不同的声音,实现信息传播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传播的反馈互动效果得到强化。
(二)创新内容产品生产形式
媒体融合的关键是创新,实质是优质的内容生产。创新内容的生产形式和模式,把内容优势转化成传播优势,打造一个又一个全媒体爆款产品,努力实现流量和价值共赢。如2018年、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经济日报》全程直播甘肃基层人大代表梁倩娟的两会履职经历。该直播以基层人大代表梁倩娟的视角报道了全国两会期间受到普遍关注的电商扶贫、教育扶贫、返乡创业、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吸引了30多万用户关注讨论。采用直播、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随时与在线观看网友进行交流互动,新鲜真实的直播报道,拉近了基层人大代表和用户的距离,也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再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经济日报》推出的融合报道《一个“手滑”,让你秒懂什么叫暖心》,通过图片设计,将“生命至上”“硬任务”“应出尽出”“应延尽延”“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不断线的就业服务”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金句”以图片滑动的形式在新媒体平台进行解读和展现,增强了受众阅读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经济日报》从多角度出发,打造多种类型的精品内容。在报道形式上创新,如近几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推出的“金记者带你看两会”,以拟人形象“金记者”的身份,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等这些全国两会重点,并将上会采访记者采访代表委员的重点建议、提案等内容,用“金记者”的名义在各个平台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展示。在内容供给上,《经济日报》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更加注重细分领域和行业报道,以满足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受众需求。例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新材料界的两会“声音”》《“两会”上“区块链”吸睛点》《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金融关键词“金融深1度”两会特别节目》等融合报道,既是把握住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对专业领域进行了分析解读;既有专业性、趣味性,也有浓浓的经济味。此外,在日常的平台内容上,《经济日报》通过产品创新,打造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专栏,如《经济日报》微博栏目“经济课堂”“经济茶座”等融媒体产品和《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财经早餐”栏目,其都以较强的专业性、服务性特征成为《经济日报》重要的内容品牌。这些产品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经济日报》深挖内容价值,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达到流量和价值的最优化效果。
(三)拓展信息传播平台和渠道
平台是媒体进行内容生产传播的基础。《经济日报》在借助外力用好第三方技术平台的同时,致力研发建设自有、自主的新媒体平台。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自建客户端为主体、社交媒体为侧翼、入驻账号为补充”的移动传播新矩阵。据统计,《经济日报》各类新媒体平台拥有用户总量超6000万人次,日均传播覆盖面突破1亿人次,整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
2017年以来,随着“中央厨房”的启用,《经济日报》的全国两会报道展现出融合报道的强大传播力,形成“一支队伍采集、多个平台生产、多个渠道分发、全部流程调度”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新格局[2]。首先,渠道平台更加多元。《经济日报》全国两会报道平台由传统的《经济日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版和中国经济网专题网页,拓宽到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多个平台展示。其次,渠道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对单个代表、委员的采访发声,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全国两会各个报告中的热词,内容上的融合报道和深度解读分析也越来越多;再次,渠道工具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外,还增加了图文直播、视频直播、VR(虚拟现实)、H5、动画等多个报道工具,全天候实时滚动播发上会记者从两会新闻发布会、分组分团审议讨论、全体大会、代表委员的相互交流等各个现场发回的报道。
2019年,人民网研究院抓取2019年1月1日—5月15日全国三级党报纸报、网站、微博、微信、自有新闻客户端、入驻聚合客户端、入驻抖音平台的相关数据,对全国377家党报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3],并在7月份发布了《2019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其中,《经济日报》在党报融合传播力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人民日报》。平台的不断发展,传播力与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也为《经济日报》进行更深层次的媒体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经济日报》融合发展的启示
自2014年媒体融合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各类媒体扎实推进融合进程,多方面采取融合举措,媒体融合发展局面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波涛汹涌的发展之势。《经济日报》在这一战略机遇下,积极运用新技术,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努力打造优质内容产品,不断将内容优势转化成传播优势,在打造出众多爆款新闻内容产品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经济日报》进行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来说,采用新技术是前提,建设全媒体矩阵平台是基础,生产优质的融合新闻产品是支柱,创新体制机制是活力源泉。只有稳扎稳打,才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传统媒体的改革和跨越式发展。
四、结语
从近几年《经济日报》的全国两会报道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可以看出,目前,这家传统媒体探索走出的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从未来的媒体发展趋势看,还需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转型发展,以适应媒体融合进入纵深阶段的新要求,以此不断提升传统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文韬,王碧薇.新兴媒体的好时代传统媒体的新时代——中央新闻单位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综述[J].党建,2017(04):24-28.
[2] 经济日报社两会报道:融合开新境创新声自远[D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10/ c40606-29135494.html,2017-3-10.
[3]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发布《2019全國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D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 2019/0730/c120837-31263678.html,2019-7-30.
作者简介:陈发明(1983—),男,甘肃景泰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