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林
德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人们一定品德的行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新的问题:
一.网络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上网人数急剧增加。这是我国追赶信息革命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友伴,成为孩子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网络固有特点的影响,有许多孩子沉溺于网上不能自拔,不少人还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俗称“网瘾”,网络沉溺引发了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自我监控不强、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一些学生因信息择录不当,从而枉耗时间,浪费精力,荒废学业。因长期淹滞于五光十色的数字化在线空间,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造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长期关注人机对话,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导致孤独不安、情绪低落、冷漠不合群、紧张焦虑、责任感缺乏和欺诈心理,形成人格畸变,甚至误入歧途。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影响,污染其精神世界。
二.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城乡经济逐渐拉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起了农村更多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了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倍增,分布不均匀。留守儿童数量在增长的同时,其教育现状堪忧,绝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时孩子年龄很小,而且不能经常回家看望孩子。留守儿童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形:一是由文化水平不高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教养,大多数情况下只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涉及较少,而是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二是由亲戚代为照看的孩子,亲戚也只管吃饭和住宿,很少督促学习,而且这部分“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感情危机,经常要面对亲戚的“冷眼”;三是在外合住和无人监管的孩子,这部分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上比较独立,而且较为自由,要么会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要么就会出现学习生活上无人过问的情形。父母的外出打工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无法享受来自父母实质的精神慰藉,父母也并不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虽然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有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孩子学习与否,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没有过多的去设想或者规划孩子以后的教育道路。
三.不良社会环境影响
很多学生所处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如违法经营的网吧和其他娱乐场所,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的传播等等不良社会风气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留守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注重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使电脑及其网络合理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以外,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主动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信息,可为校园网安装有关“禁读”的软件,可以在学生上网前预先了解电子邮件的内容,删除其中不健康的内容。另外,可以向学生提供能吸引他们注意力,满足他们需要的,方便他们学习、娱乐、交友、咨询的内容丰富、形式引人的中小服务网站和学习网站,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网上活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避免为“玩”電脑而沉溺网络的情形发生,培养他们读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以获取适应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奠定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二.关爱留守儿童
从现实状况来看,关于“解决留守”由谁来教的问题,学校应当承担重要角色,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特别是各班成立“一帮一”和“手牵手”活动小组,让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他们的家庭背景,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断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开始实行动态管理。
(三)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自觉性强,自立能力突出,在道德品质和学业上表现出色。学校选取相对优秀的留守儿童作为标兵,让留守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
(四)建立了家长学校,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互动。学校要求教师随时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指导他们抽出业余休息时间多与自己的孩子在电话上“谈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听听他们的内心话儿,尽可能多地给予不在身边却“胜”在身边的关爱。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还应当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学校积极与派出所、工商、文化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实时对周边的社会环境及治安状况进行有效的整治和监控,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和歪风邪气侵入校园,严防不良书籍、报刊、影像等有影响未成年人的图书音像类物品流入校园,深入开展“经典诵读”、 “书香校园”、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和读书习惯。
道德建设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触手可及,是一项经常性、长久性、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只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努力地按客观规律探究学校的德育建设,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开始,就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