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福胜认为,继续教育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抓住机会,重新审视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变革,面对市场,更新观念,整合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提升办学质量,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次疫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对生活方式如此,对教育也是如此。这次疫情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社会如此,对个人也是如此。这次疫情是一次全面的反思,对全日制教育如此,对继续教育更是如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福胜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王福胜深知疫情前线的艰苦,更明白医学人才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表示,疫情将加速继续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疫情过后,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打破惯性和既有利益格局。
迅速响应,全面启动网络教学
记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了哪些行动?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王福胜:抗击疫情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提高站位,确定基本原则,指导学院教学工作。坚决落实国家、上海市及上海交大医学院总体抗击疫情的部署和安排,严格落实各项决定。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通知开学之前,停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线下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线上教学活动。
在具体操作中,学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调整方案,开学之前停止一切教学活动。针对医学院开学时间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安排。上海与外地学习中心原则上保持同步。外地学习中心需兼顾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及疫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部门、学习中心、教学站等各机构协同做好学生、教师告知工作,确保无遗漏。疫情未完全结束前,所有相关活动都务必围绕师生的安全防护展开,配备温度计、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疫情及其连带效应期间需加强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及各班主任各尽职守,维护学院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为疫情解除后各项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做好准备。
在不能面对面授课的情况下,首要任务是不能停止学习,因此学校多年来积累的课程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如我们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就发挥技术资源优势,为全日制教学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医学院倡导全面启动网络教学,学院为护理学院和医学检验系的全日制学生提供共享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并将课程转换成可便捷访问的文件格式。同时,根据医学院的教学安排,全力配合全日制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要求,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开学第一课“公共卫生基本知识”的课程建设,全体师生通过网络学习。
疫情加速继续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
记者:疫情时期,教育部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您认为,在线学习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福胜: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全日制教育和以面授为主的继续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此时,在线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2018年年初由以面授为主的成人学历教育和以在线教育为主的网络学历教育合并组建而来,其目的就是要以“互联网+”为手段推进混合式教育,从而稳定学历教育,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因此,成立之初,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就把混合式教育模式作为发展战略写入五年发展规划。经过两年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教学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了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融合。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我们抓住契机,更大力度地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模式,借助20年来在线教育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结合成人教育、医学教育的特点推进教学秩序的逐步恢复。因此,在面对这场疫情时,学历教育的整合恰逢其时,只是在临床操作技能等实践教学方面无能为力,医学专业的学生暂停参与一线的实习,从而产生一些缺憾。同时,对于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发展中的线下非学历继续教育已经全面停止招生,导致规划的项目无法推进和拓展。而在线非学历培训项目刚刚起步,目前主要聚焦在健康管理师、营养学等方面,规模较小,但我们从这次疫情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
记者:疫情之下,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对新学期有怎样的部署规划?
王福胜:目前,学院成人教育已启动混合式教学改革,从培养方案到平台建设均已完成。按照计划,2020年3月新生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力争不让疫情影响新生学习,只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推迟实验等操作类课程。同时,学院迅速启动成教往届学生的线上教学。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准备就绪,网络教育资源均能满足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两大专业的网络教学需要。学院还将继续加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與营养学等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我们根据上级单位规定,已全部暂停线下教学安排,并按照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统一安排,对相关项目开课时间进行调整。主要以面授为主的研修班课程,如“高端口腔医疗创新管理研修班”“医疗机构运营体系实战讲习班”等高端研修项目将推迟顺延。同时兼顾线上线下项目,率先开展线上课程,如“健康管理师考前辅导班”“注册营养师补修学分”等项目如期开展线上教学。
我们通过线上的形式加强内部的学习、分析和思考,分析未来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统筹资源,搭建平台,修订项目,筹划并考虑加大线上培训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为医学继续教育贡献力量,为完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改革路上师生都需要被动成长
记者:特殊时期,以信息化技术为主的在线教育给当前的教育理念、技术应用、教学形式带来了哪些影响?
王福胜:无论是在当前的特殊时期,还是正常的教学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都不应发生变化,必须以学生成才成长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但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推动个性化学习。技术手段加快了教与学的沟通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特殊时期,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升信息化素养对全体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些老师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变革,教学形式单一,除了录制课程供学生下载点播之外,恐怕难以实现其他目标。当然,这也是教学形式的最大变化,信息技术赋予的时空相对分离,继续教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形式完成学习。而全日制学生很少接受这方面的教学形式,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和对教学效果的质疑。所以特殊时期,教育理念纹丝不动,技术应用正当其时,教学形式天翻地覆。不过,当在线教育成为最佳选择时,教师与学生都需要被动成长。
记者:您对线上教育的发展有怎样的思考?在您看来,适用的在线教育模式是怎样的?
王福胜:作为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继续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我认为,疫情过后,“互联网+继续教育”将迎来“春天”。现代远程教育从1999年试点开展以来,一直处于波动中,政策也在不断调整。经过20年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得到了确认,但从工作实践来看,与成人教育夜大学、函授教育存在着生源雷同、社会认知混淆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必须转型,这种转型除了从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与非学历并重转变、优化办学结构之外,学历教育必须走整合道路,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以“互联网+”模式推动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乃至自学考试进行整合,整体塑造高校继续教育形象。但这不是说传统的面授没有意义,而是要根据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习阶段等采用不同的模式。如理论性、知识性相对较多的课程和内容采用网络形式,有可反复学习、减少时间和精力成本等优点,而诸如实践技能训练、论文个性化指导等,面对面交流效果相对更好。因此,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从质量、效率等多方面考虑,确定线上和线下的比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相似,基于互联网的课程绝不是传统课程搬迁到互联网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要打破惯性和既有利益格局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次疫情对教育信息化和终身学习的影响?
王福胜:这次疫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对生活方式如此,对教育也是如此。早在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就指出,“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经济商业等引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教育领域,专家呼吁的多、政府部门推动的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却很难发生改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利益格局过于固化,教育教学存在惯性。同时,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高校领导层、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教师深刻感受到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因此,教育信息化相关的项目将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这次疫情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社会如此,对个人也是如此。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办法开工,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与此同时,疫情也会催生一批与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等相关的产业或原有产业会转行或加大投入到这些新兴的行业,而行业的发展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人才机构过于板条化,缺乏互聯网思维,因此需要人才加强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适应企业乃至时代发展的需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成为“T”字型人才。而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时间比较紧张,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势必将成为行业的“热宠”。教学平台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互动的教学模式都将成为学习者选择的首要指标。人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面对市场变化和时代变革,才能游刃有余,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次疫情是一次全面的反思,对全日制教育如此,对继续教育更是如此。继续教育在普通高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社会上的总体形象不高大,关键就是因为教学质量难以让学习者满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需要从业者不断充电和提升。但继续教育提供的内容却是全日制的翻版,而且教学形式固守传统或因循守旧,因此这场疫情会倒逼继续教育变革。继续教育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抓住机会,重新审视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变革,面对市场,更新观念,整合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提升办学质量,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