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未来,在线教育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结构的优化、生态的培育和智能化的配置。”国家开放大学资源部(数字图书馆)部长程罡认为,当整个行业的学习资源呈现量质兼备、结构合理、生态和谐的状态时,我们应该面向多元化的学习者智能化地配置学习资源。在线教育已经走过了课程1.0、课程2.0时代,下一个时代的在线课程应当在海量资源、开放协作的基础上发展出智能化、个性化的特征,使大规模在线课程从“有教无类”向“因材施教”迈出关键的一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全民转战线上学习是特殊时期的一个替代策略。转战线上,方式很容易实现,但屏幕后庞大的学习资源该如何组织呈现?这些资源是否够用?内容是否适合?能否为在线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撑?日前,本刊记者对话国家开放大学资源部(数字图书馆)部长程罡,深入了解疫情之下国家开放大学的应对之策,以及对构建未来教育资源生态的思考。
全面跟进 欲速且达
记者:疫情期间,国家开放大学推出系列举措服务“停课不停学”,请您就此介绍一下。
程罡: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对于大中小学校来说,线上教育已经成为刚需。国家开放大学一方面充分做好校内学生线上教学的准备,另一方面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面向社会共享优质课程,帮助有需要的学校和广大师生解决“燃眉之急”。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停课不停学”成了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大中小学的主要防控措施。国家开放大学根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相关要求,积极响应,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服务“停课不停学”,满足国开师生和其他院校师生,乃至社会大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经过统一部署和精心准备,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校内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1月28日开始,国家开放大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键举措,为国家开放大学400多万师生的在线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向社会大众和其他院校师生提供在线课程和平台服务解决方案。具体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加快校内在线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做好教学保障。今年寒假,国家开放大学的全体教师和课程制作单位都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在线课程的建设中,很多教师和课程设计师整个寒假都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预计到3月中旬,学校将完成100余门旧课改造、200余门新课上线任务,基本实现必修课的网络课程全覆盖,为本学期国家开放大学400余万学生“停课不停学”的战略部署奠定资源基础。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加班加点地制作数字教材,截止到3月2日完成了790本教材前两章内容的数字化加工,无法到校领取纸质教材的学生可以通过开放云书院平台免费获得数字教材前两章,不让疫情耽误三四月的学习,并减免了国家开放大学湖北分部和武汉分部6万余名学生的教材费用400余万元。同时,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办学体系的资源优势,想方设法积极筹措,很多省市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主动请缨、积极援助,补上了湖北和武汉分部200余门选修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源缺口。
二是免费开放多个平台,全力支持其他院校的教学工作。探索国家开放大学优质学习资源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方式,通过网站平台免费向有学历提升需求的高等继续教育人群开放相关资源。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可免费申请使用“云教育”平台、“荟学习”平台,同时配套提供3000余部数字教材,一部手机即可实现在线学习。与此同时,针对武汉地区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免费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和数字教材服务。
三是快速整合精品资源,向社会大众免费提供一系列精品课程和知识服务。目前,免费提供涵盖公民素质教育、健康生活教育、三农教育、社区教育等主题的“院士专家讲座”515集、国家开放大学大讲堂20个系列(共16900分钟)、五分钟课程3.7万门、通识课程80门、职业技能教育课程上百门,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是为应对疫情,服务校园防疫和社会大众居家防护的学习需求,策划和开发了疫情防控系列微课程。
做好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记者:您提到,为服务“停课不停学”,服务校园防疫和大众居家防护的学习需求,国开开发了一系列五分钟课程。与免费开放的教育资源相比,重新建设开发课程的成本和难度更大。做出这个决定时,有没有什么顾虑?
程罡:这段时间,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自主开发了新冠病毒防控系列微课60个,疫情期间心理辅导系列微课13个,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开发了面向大中小学的科学防疫“开学前第一课”,相关视频课程和电子教材都已经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广使用。
这段时间比较特殊,开发课程的难度和挑战更大。一方面要加快进度,保障时效性;另一方面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质量,关键时刻的关键信息传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同时,在录制过程中,还要充分保证专家和制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然,因为有了权威专家的参与,这些课程才可以及时向大众和学生传达科学的防疫知识和指导实践的操作指南,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克服困难也需要抢时间。
记者:按照原来的资源建设周期,这样的课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资源推出后,社会反响如何?哪些课程更受欢迎?和预期一样吗?
程罡:按照常规,制作这些课程起码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在为了能尽快用得上、看得到,國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制作单位和主讲专家、合作机构牺牲假期时间,加班加点将课程赶制出来。
目前的数据显示,主要有三类资源比较受欢迎:第一类是面向大众的防疫类专题课和知识科普的课程。第二类是面向教师培训的课程。第三类是面向高校、职院等学校机构提供的学历教育课程。
国家开放大学因为长期从事远程高等教育,积累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化的课程资源和配套的线上教学解决方案。目前各个院校无法正常开学,必须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为有需要的机构提供合适的课程。同时,重点关注国家开放大学在湖北尤其是武汉等重点疫区的师生教学需要,对口提供帮助。
疫情期间,已经有几百万用户、数千家机构受益于上述资源,应该说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计划根据前期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效果,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记者:要实现高质量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国家开放大学是怎样保障并提高学习资源质量的?
程罡:作为我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主力军、“国家队”,国家开放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学习资源的质量。一方面,我们形成了“名师名教”的办学传统,即每一门课程都尽可能地邀请该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担纲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深度参与资源建设。
另一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始终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作为课程开发、教学和传播推广的重要手段,让专家学者提供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吸收的课程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探索了印刷教材、录像教材、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五分钟课程(微课程)、全媒体数字教材等多样化的资源建设形式,以及一整套的建设标准、流程和质量保障体系,以此不断提升资源建设的质量。最近我们也在探索“走出去”的机制,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新媒体平台等方式把我们的学习资源推出去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并获取更多的反馈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资源的质量。
一场全民参与的在线教育行动
记者:疫情时期,学校在提高资源质量和重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团队是如何解决的?为打赢这场战“疫”,涌现了哪些感人的事迹或动人的故事?
程罡: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就是重灾区,大家都经历了类似的情况,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时,我们就意识到今年很多学校必须通过远程的方式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新型高校,国开本身具备40年的远程教育办学经验和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因此希望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企业的同事们都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抓落实。很多同事从大年初一初二开始,每天都处于非常繁忙的工作状态,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都还有同事在讨论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但是大家毫无怨言、默默奉献,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国开人应有的精神风貌。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美团、超星、好未来等,了解到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资源专项行动后,纷纷主动联系我们,快速调集力量免费为我们提供一大批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资源,在这里我也想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这些努力毫无疑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了使用人数、点击量的节节攀升,我们还获得了很多用户的正面反馈。很多学校、教师一开始的想法是采用在线的手段作为特殊时期的临时解决方案,后来渐渐发现在线教学的优势和魅力,非常愿意在今后的常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在线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到疫情期间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团结、敢于直面困难、善于把挑战转化为发展动能的优秀品质。
其实,相对于一线的医护人员、疾控科研人员、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基本物资的工作人员来说,我们在后方能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国开武汉分部、湖北分部的校区都承担被改造成方舱医院的任务,那边的老师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地工作,以保障方舱医院的病患和医护人员能够顺利入住;全国电大系统纷纷捐款捐物,驰援湖北和武汉,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目前学校正在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拟在今年出台专门的奖励计划,以表彰在抗“疫”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在“痛感”中积蓄改革升级的力量
记者:您对未来的在线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有怎样的愿景和期盼?
程罡:面对这次突发的疫情,互联网教育行业快速应对,给中国教育界乃至全国老百姓都做了一次在线教育的大普及。在学习资源方面,经过几十年来的积累,特别是在近十年教育信息化投入增加、在线教育企业蓬勃发展、慕课运动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各方面的资源量都很充足,但通过近期的大范围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认为,未来,在线教育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结构的优化、生态的培育和智能化的配置。
质的提升是指在课程和学习资源品质上,学习者有了更高的期待。以前电视上、网上的学习内容不多,所以只要找到好的老师录下来、播出来,大家都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现在整个社会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学习资源的质量就更加重要。除了科学性、知识性要靠谱,还要更加重视学习资源的传播特性,也就是说投放出去后是不是易于被受众理解,大家是不是愿意分享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关注,从而使课程内容的创作者获得更多的回报和动力去提升资源的质量。
结构的优化是指学习资源的分布要更加合理。现在一些热门的领域,如中小学培训课程、IT/财经/法律等职业技能课程,会有特别多的内容提供者和课程开发商,这是因为市场大、受众多。一些“硬核”学科关注的人虽然不多,但对于国计民生却很重要,要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领域,为国家储备人才,也需要开发优质的学习资源。就像经济运行需要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共同发挥作用一样,在结构优化方面,也需要国家政策引导以及“国家队”来承担一些专项任务,保障合理的课程结构。这几年国家开放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一些顶尖的社科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高品质的网络思政课、科学普及课、科技前沿专题课、优秀传统文化课,就是出于这个目的,也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
生态的培育是指在线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和共享,需要整个行业来共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生态。当前在线教育机构数量虽然特别多,但各自为阵、以邻为壑的现象较为明显,疫情期间这么多平台同时开放,难免会导致广大师生和家长出现“选择困难症”。今后应该加大在线教育相关标准的研制和推广,逐步形成相对统一的学习资源共享规范、版权规范、利益机制、学习成果登记机制。目前国家正在推行的学分银行制度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通过一个国家级的学分认证机构来统筹各个课程提供方的课程信息、成果信息,同时打通上下游环节,建立一个互信互认的机制,在这个生态下有序地竞争、共享、进化,我想这应该是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整个行业的学习资源呈现量质兼備、结构合理、生态和谐的状态,我们应该面向多元化的学习者智能化地配置学习资源。在线教育已经走过了课程1.0、课程2.0时代,下一个时代的在线课程应当在海量资源、开放协作的基础上发展出智能化、个性化的特征,使得大规模在线课程从“有教无类”向“因材施教”迈出关键的一步。可以预见,未来,来自各个学校、机构的学习资源将会通过统一的共享协作机制实现汇聚、重组、分发,与学习资源实体和学科的知识图谱、学生的学习路线图建立起有机的、动态的关联。
疫情过后,我认为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但也面临整体优化升级的挑战。国家开放大学自建校以来就秉持开放、灵活的教育理念,在学习资源方面,我们非常希望与广大高校、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迫切希望和这一领域的高水平机构、专家学者携起手来,为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做好学习资源的基础性支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