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的思考

2020-09-10 18:23:44徐爱群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

徐爱群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下使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往人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方式接收新闻,目前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使新闻的实效性、丰富性大幅度提升。同时对于传统媒体行业,其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也日益凸现,对于报纸行业而言,需要突破传统媒体的困境,相关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对传统媒体观念和工作进行转变,提高信息传播范围,并从新闻采编入手,实现新闻采编转型,使报纸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环境下媒体发展需求。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队伍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新的定位进行分析,并对新闻采编的有效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

一、新媒体对新闻采编人员所产生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

采编人才培养是媒体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新闻采编工作中,需要采编人员及时进行新闻采访、新闻稿撰写,相关编辑人员需要对新闻稿进行审核、编辑、修改以及定稿,最后交付印刷和分发[1]。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采编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每天海量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以及编辑能力,以及更广的知识面,甚至需要对媒体行业营销知识、新媒体运营知识等加强了解,从而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能够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需求,对目前各院校的学校的采编从业人员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更好的满足传统媒体新闻采编转型的需求。

(二)新闻人员管理方式

与传统媒体企业对新闻从业人员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上的严格要求相比,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行业的新闻从业人员相比较为宽松,不仅年龄普遍偏低,对互联网传播模式认识方面更具时尚性,管理方式也较为自由,这种管理模式更能够激发新闻采编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使传统媒体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日益凸现,导致不少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流失[2]。

二、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的定位分析

(一)编辑文稿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使新闻传播的速度、广度以及深度大幅度提高,受众也从以往被动接受者向新闻的生产者、传播者转变,因此对报纸新闻采编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变化,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从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客观性、全面性方面入手,对新闻采编转型进行思考。

(二)舆论导向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随意性及负能量倾向性越来越明显,这与媒体发展要求相违背,因此传统媒体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新闻采编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需要提高身的政治敏感度,对新闻采编、传播等全过程进行把握,需要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符合国家主旋律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报道评论

通过媒体传播,广大群众能够对各类信息资讯进行获取,同时新闻内容也对受众的思维模式和想法造成着一定影响,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确保报道的全面性、真实性,避免出现为了提高受众关注而出现误导、虚假报导的情况。同时要求采编人员有足够的评价能力,能够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积极、正向的评价,确保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3]。

三、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转型方式

(一)人才专业性培养

在报纸行业中有着不少具有丰富经验的新编采编人员,但由于受到长期传统媒体行业运营模式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较难接受新的理念,并实现转型。面对此状况,一方面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加强合作,以及向社会招聘具有新媒体经验的专业人才,参与报纸行业的新闻采编工作。同时对传统媒体行业的新闻采编人员加强培养,并借助引进的专业人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在观念上和思维模式上完成转型,并在采编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二)保证新闻的真實性

传统媒体需要保留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化也导致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受到质疑,不少新媒体从业人员来自于普遍网民,极容易导致新闻真实性下降[4]。另外由于新媒体大多属于盈利性组织和机构,容易在内容发布和评论中降低客观性,产生一些误导。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等优势,相关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自身的敏感性和客观意识,对新闻内容的真伪加强辨别,并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和评论,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前提下,确保新闻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最为及时、最为准确的新闻信息。

结束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生,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挑战,其中报纸行业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转型的必要性提高认识,加大转型力度,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的同时,与国家相关媒体发展理念相结合,避免出现转型方向错误的问题。同时通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与受众加强互动和反馈,及时调整新闻采编工作,进一步提高新闻采编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慧.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时事新闻采编方法的思考[J]. 科技传播, 2018, 010(003):37-38.

[2]张红林. 对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的建议[J]. 记者观察:中, 2019, 000(001):77-77.

[3]罗垚.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建议[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4]朱旭东. 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时事新闻采编方法思考[J]. 传媒论坛, 2018, 001(011):47-48.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4:11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6:28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5:23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2:01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1:05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0:23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