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新闻资讯类直播发展策略分析

2020-09-10 14:53:51张义夏光仁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

张义 夏光仁

摘 要: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创新,促进了从直播互动中获取信息的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壮大。本文以“日出东方央视70小时大直播”为例,从强大的技术支持、全能型新闻资讯主播、内容准确严格把关、创新直播形态与改善用户体验、找准品牌定位等方面分析新闻资讯类直播的发展策略,为媒体转型期我国新闻资讯类直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央视70小时大直播;新闻资讯类直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200-02

一、引言

国庆7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央视新闻联合快手、腾讯视频、澎湃新闻、哔哩哔哩等第三方软件,推出“日出东方央视70小时大直播”(以下简称“大直播”)。根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86亿,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60亿。[1]随着5G时代到来,新闻资讯要突破传统电视直播,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快新闻资讯类直播发展,拓宽新闻资讯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增强新闻用户与新媒体的黏性和互动性。“大直播”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变革,顺应了新旧媒体大融合、大发展的要求。

二、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新闻资讯类直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视频直播技术快速发展,虽然已经解决了直播硬件、直播平台等问题,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直播时延迟、卡顿、掉线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观看直播的体验。[2]2019年两会期间,我国已完成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首批5G区域建设,此次70周年阅兵,央视借助5G的技术力量,打造历史首次4K高清全景70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国庆阅兵盛典。高分辨率、高帧率和高动态范围使画面中接受检阅的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群众眼前,宽色域、高色深和三维全景技术使中国军人的气宇轩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呈现。

随着高速度、低延迟的5G的应用和普及,在硬核技术、实力加持下,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直播,都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视屏、多媒体的长时间、全过程的综合直播。在“智能云剪辑”和“现场云”等服务平台上,使用无缝智能码控、AI智能剪辑和视频编码器等业界领先技术,能够实现现场素材采集的同步传输,后方编辑能够实时在线编辑和播发,增强新闻资讯直播的及时性和全过程性。

三、全能型新闻资讯主播是新闻资讯类直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闻主播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隐形人”主播,如本次70周年大阅兵中的康辉和海霞。长达3小时的阅兵和游行,接受阅兵的方队米秒不差,康辉和海霞解说也做到精准卡点。第二种是直播出镜的记者主播,70周年国庆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了阵容强大的记者团队,在阅兵的各个现场进行同步现场直播。如天安门观礼台西侧的蒋林,全程语速适中、语言清晰流畅、环环相扣、层次递进;天安门广场上方的直升机上的何盈,从空中展开一幅不一样的画面,描述精准,思路清晰。

随着受众对大型主题策划直播要求的日益提高,新媒体背景下需要集采写编于一体的全能型新闻主播,其需要有很强的综合工作能力,在直播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在关键时刻,要有作出决策的能力。[3]新闻资讯类主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知识体系,还需要转变报道中的叙述方式,用更“接地气”的话语去叙事,使受众跟着镜头一起去探索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增加受众的黏性。

四、内容准确严格把关是新闻资讯类直播的核心要素

首先新闻资讯一直都是“内容为王”,同时新媒体新闻资讯直播内容不能照搬照抄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是需要符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生产更多的优质原创内容,打造核心价值。此次“大直播”,腾讯视频充分发挥网络视听平台的导向作用,积极履行平台责任与社会责任,传递开拓进取的正能量价值观,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

其次要对直播平台、直播发布者以及观看直播的受众所发布的弹幕、评论严格把关,防止内容的信息过剩、失实、假消息、误导等,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对直播受众,要求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言行规范。央视快手号“大直播”总收看人次超过10亿,累积弹幕1029万条,累积评论量达1928万条。需要对这些弹幕和评论进行严格筛选和把关,过滤不良信息,给人们呈现一个理性、文明、健康的直播环境,促进新闻资讯类直播的和谐稳定发展。

五、创新直播形态、改善用户体验是新闻资讯类直播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闻资讯直播需要转换传统新闻思维,适应融媒体时代传播媒介构建的新生态,新闻直播应做到一家新媒体发起、多家媒体入驻,共享直播内容,充分发挥各平台资源矩阵优势,形成多路信号交互直播。此次“大直播”就是由央视新闻牵头,多个平台APP共享同一直播内容,借助其他直播平台积累的有效用户,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观看完整的直播内容,实现对受众的全覆盖。

新闻资讯类直播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与用户进行更多的互动,了解受众,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直播的内容选题和价值取向要符合受众的思维,划分直播内容,面向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和关注点,选择不同的直播内容。直播只是一种形式,是一个工具,主要是为了增强与用户的黏性,需要用户主动地参与到直播中,让用户时刻保持新鲜感。[4]腾讯视频更是积极配合广电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开展了“我爱你中国——7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打造了线上线下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内容。

六、找準品牌定位、实现合作共赢是新闻资讯类直播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拥有海量用户的国民短视频平台——快手,用短视频“记录世界记录你”,已经成为大众看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央视作为新时代融媒体的急先锋和桥头堡,希望通过快手平台,能够和世界的每一个用户连接和互动。目前快手平台已有2000余家媒体陆续入驻,除了媒体号也相继开通了直播,传播正能量。

今日头条主打算法推荐,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根据用户阅读习惯将内容精准推荐给用户,从最初的依赖算法推荐技术转向为用户提供原创内容平台,可见内容一直是资讯类平台的重中之重。

澎湃新闻标语是“专注时政与思想”,明确了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传播时政思想类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使澎湃新闻成为了用户观看时政新闻的首选,也使其在众多平台中一枝独秀。

七、结语

从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创了实况直播先例,我国资讯直播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资讯类直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其强烈的媒体属性,在需要现场感、互动性的同时,要求新闻操作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客观性,不能像其他直播一样市场化、大众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资讯类直播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体系,从内容、技术、流程、效果等各个层面推动资讯直播业务转型与升级。

参考文献:

[1] 召开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会[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 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8/ t20190830_70803.htm,2019-08-30.

[2] 詹新惠. 5G时代,资讯类移动视频直播发展前瞻[J].新闻战线,2019(07):100-102.

[3] 谈华伟.移动资讯直播出镜记者的语言特点[J].青年记者,2019(18):63-64.

[4] 苏钰婷. CGTN重大时政新闻新媒体直播之探索[J].电视指南,2018(12):4-6.

作者简介:张义(1996—),男,安徽马鞍山人,塔里木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

夏光仁(1965—),男,山东安丘人,从事文化传播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4:11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6:28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5:23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2:01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1:05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0:23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