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列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无论是课标、教材、评价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称之为“感悟-导行”模式。就是从感知具体事物 ( 事例 ) 入手,领悟道德知识,通过内化,形成道德动机,并通过对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学习图式是:感知材料→领悟道理→化为行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行为方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从这一图式中可以看出:首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讲、阅读、观察等方式感知材料 ( 课本中的实例、故事及直观材料等 ),在感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运用归纳思维,从大量的生动具体材料中归纳出道理,从而达到领悟道德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主要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在这一结构中,知、情、意、行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形成道德行为是出发点和归宿,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纽带,而道德意志则是保证。在“感悟- 导行”教学模式中,正是宿从激发情感入手,以领悟道德认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比较答合知、情、意、相应发展的理论,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理论。
二、道法课教学模式的结构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动机产生--通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感悟归纳--通过阅读课本,感知材料,启发思考,让学生领悟道理,并归纳出道德认识,掌握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演绎深化--通过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印证所学的知识道理,深化道德认识。
第四环节:操作延伸--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练习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并向课外延伸,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道法课操作阶段
1.动机产生阶段:教师激发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新课的导入。
2.感悟归纳阶段:教师借助具体教材 ( 实例、实物及其他直观材料等),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与学生的自学( 阅读、思考、议论 ) 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教学要点。
3.演绎深化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使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4. 操作延伸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行为要求及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操作,主要是行为操练,同时运用所学的观点评析具体的行为和现象。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更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边活动过程。
1.认识互动--把教师的讲述、讲话与学生的自学、思考相结合。师生可相互出题,共同讨论,一起探究。
2.信息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
3.角色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避免单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倾向,强调师生一起活动。
4.操作互动--在行为操作中,不要只是教师提要求, 学生操作,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操练。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当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防止少数人参与, 多数人旁观的倾向。为达此要求,教师要. 给予学生准备时间, 营造宽松课堂气氛,让学生 . 发挥个性特长。
情感的感染与道理的领悟密不可分的。“通情达理”, 情感上沟通了,道理也就通达了。“感悟-导行”模式中的“感悟”,正是把感梁与领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染情也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拉近距离,将心比心。把学生引入故事,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场上想问题,体察其心情。
2.价值判断,明辩善恶。提高价值判断,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为带来的恶果,从而向往真善美, 憎恨假丑恶。
3.教师情真,人格熏陶。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四、道法课基本教学模式的变式
“感悟-导行”模式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对道法课的各种类型课文大体上都可以使用。但不同类型的课文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学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策略上也可有所侧重,这样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下的若干个变式。
( 一 ) 变式之一: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情感色彩浓、以激发学生某一道德情感为主要任务、在明理和具体导行上相对较弱的课文,情境体验式的教学结构是:
教学目标
教师:背景提示→展示直观材料→启发谈话→以情引理学生:向往情境→感知直观材料→感受体验想像→感悟
道德認识
从这一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准备情境”阶段相当于基本教学模式中的“动机产生”阶段,而从进入情境到深化情境又接近于基本模式中的“感知归纳”“演绎深化”阶段,这说明变式与基本模式之间的联系。而四个环节均围绕情境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意情境体验的作用,这是本变式的特点。情境体验在教学策略上更应注重情境的贯穿、交融和体验。贯穿棗情境的创设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 ( 如录音故事、电视录像、图片、实物等),在教学时将该媒体贯穿始终,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较好的激情效果。
“感悟-导行”模式是道法课的基本教学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具体操作中因课堂教学内容而变,从激发情感入手,以领悟道德认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符合素质教育和当前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策略探讨 [J].范国鑫 .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9)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变化对教学的新思考 [J]. 缪海飞 .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8)
陕西省武功县逸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