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定树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生的重要课程,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是这门课的趋势,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是社会生活,道德与法治课活力的源泉是回归社会生活进行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想要生活化教学,老师就要在教学中进行对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迹和材料,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系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程;生活化教学
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紧密地联系生活,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的中心。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1 生活化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生活和学习会遇到更多新的难题,学习内容和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生活教育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学生的学习无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变得厌恶,再加上课程自身的局限性学生无法在课后进行练习,使得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生动而灵活,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教学进行联系结合,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贴近生活,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这样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2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1 课程导入立足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导入需要老师用心地去准备。一些教师不注重课程导入,往往只用苍白无力的话语进行带入,很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老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用贴近生活的问题作为课程导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故事来导入课堂内容,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蹭到了旁边的汽车,但是由于车主不在,学生给予上课,他就把带有自己电话号码的便利贴贴在了车上,以便车主能够很快地找到他,在这个故事中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勇于承担责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探讨一下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又是什么?通过故事化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学通过故事也能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2.2 建立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生活场景,鼓励学生角色扮演,切身地去感受去和感悟。授课方式的多样化,方便学生记忆与掌握课堂知识。除此之外,课堂上让学生对近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建设性,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悄悄变化的我》的时候,教师首先会创设情景导入,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赴青春的约,探究一下青春期身體发育时期,我们所拥有的烦恼。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的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一说自己所体验到的青春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使学生能够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
2.3 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巩固课程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巩固和理解所学的课堂知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一定要拘泥于纸质作业,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也是可以的,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有所负担,还会让他们有获得感与满足感。既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例如,在学习《以礼待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对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通过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知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有礼貌的去对待他人,如何从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生活实践中做到彬彬有礼,在情感上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3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好的应对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为人处事,还可以增加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明白道德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法治又给社会安定做出了怎样的保障。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切实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赵邦珍.巧思慧教,增强教学实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
[2] 张明哲.生活情境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
[3] 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作者单位: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