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英
摘要:化学在初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还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论述了创新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当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化学能够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而化学实验的学习也能够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实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从而推动初中化学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作为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各种设备来让化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展现,给学生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
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教学模式即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每个单元都会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如果仅仅靠教师讲述是不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加强学生们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优化教学过程[1]。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措施
(一)开展深度教学
当前在初中化学中考命题的过程中需要突出主干知识,能够考察概念、原理的核心本质。因此,所涉及到的素材比较新,需要学生们从素材的多角度来挖掘,考察教学内容本质。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之间串联起来,达到同化或顺应的效果,真正地了解科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本质。例如,我们在学习空气这一章节内容时,这一章节的主题是能够学会测定氧气含量实验、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区分、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发现史以及空气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设计。空气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物质,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和探究空气,之后再对空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解,最后再引入如何保护空气的概念。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围绕实验原理,通过对气密性的检验来了解气压、通过密闭装置连通管观察水柱的变化来判断表征压强。在选择可燃物时需要针对于氧气,这种气体不能够消耗其他气体,不能够产生新的气体。通过这几点来对实验的装置、步骤、现象、结论等进行探究,之后再引入空气发展史,让学生们能够了解空气的发展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们积极在课外开展拓展实验。在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来完成。通过红磷燃烧实验来让学生将空气分为两个部分,判断其是否为混合物,这样能够加强学生们对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的理解,真正从物质组成角度来开展教学,而不是单凭直观感觉[2]。
(二)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构建一直以来是所有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针对理科学科来说。学生只有培养了足够的兴趣,能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激起探索的欲望。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将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产生对化学的好奇心,能够自觉参与到化学活动之中,提高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参与实验,掌握溶液的相关特征知识,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溶液的理解,学生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角度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善于去发现化学中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时,会涉及到一些原则和规律的背诵记忆,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记忆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的顺口溜,让学生们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3]。这样一来,学生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回忆出针对性的知识点。这种朗朗上口的记忆方式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因材施教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并且安排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化学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设置开放性问题时,应当注重化学知识与问题的结合程度,通过提出你知道什么是酸吗?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那些酸等问题迎合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问题如果菜刀生锈需要用哪种酸去除?则适合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设计问题时,从难到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尤其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不断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彪.探讨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20(24):106-107.
[2]朱穗鸣.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73.
[3]张初稳,邓衍斌.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初初中化学衔接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