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广。通过新媒体关注新闻成为人们当下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方式呈多元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叙事的差异,进而对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方式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新闻叙事;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237-01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伴随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等新媒体为媒介发布新闻,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新媒体信息流通快速、关注人群广,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新闻叙事方式有其独有的特点。深入了解新媒体特点,能更好地把握新媒体语境,从而使新闻叙事能形成相适应的信息传播模式,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与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差异
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获取资讯关注新闻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发展。茶余饭后,乘车及工作休憩间隙等零碎时间段都已经成为人们习惯性刷资讯的时段,新媒体新闻正是在此状态下应运而生。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方式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实现互动交流的开放型叙事
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一个开放的互动空间。新闻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被打通,通过评论、转发以及直播交流等方式,受众参与程度更高,互动性也更强。随着新媒体的普及,评论、直播、热搜等互动形式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信息生产环节,成为人们讨论时事,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如今,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论价值超越了信息本身的传播价值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在新媒体中,互动的意义不只在于形成了开放式的空间,更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叙事体系。传统媒体叙事方式则是由编辑完成,受众无法及时参与其中,所以对媒体的信息反馈很慢,传统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传播基本是单向的。
(二)新媒体可以实现即时的、多变的超文本叙事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发展的,数字技术可以实现数字空间中的超链接叙事。因为网络文本具有特有的超链接功能,这样叙事就可以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用众多节点连接超文本,方便用户定位、检索和搜索。而我们的传统新闻媒体由于阅读、收看、收听顺序的需要,一般以时间或空间为序,采用线性叙事的模式,叙述文本呈现较强的闭合特征。所以采用超文本叙述实现了人们思考中的随意性、跳跃性思维模式。超文本是网上独具特色的信息存在方式,它的叙述形式是将各种文本用连接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完全突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结构方式,使网上的文本变成一种网状结构。
(三)新媒体可以实现跨媒介的超媒体叙事
超媒体叙事是利用网络实现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受众,在同一个网络空间内叙事的形式。多种终端和平台运作,是超媒体叙事的特点,通过故事画面、图片和视频影像,超媒体叙事更加直观。传统新闻媒体叙事以文字为主,也有配上照片或图片的,但因为缺乏时效性和互动性,所以无法带来如网络直播那般身临其境的感觉。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在传播中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信息,时效性、互动性强,发展潜力很大。
三、新媒体语境下常用新闻叙事模式探究
(一)橄榄型叙事模式
新媒体新闻传播媒介之间比拼的就是传播速度、受众认可度。因此,为了既能迎合受众阅读兴趣,又发挥最快时效,一些如简讯、评论等形式简单,表达随意,但内容丰富的叙述形式运用比较多。在众多新闻记者的推敲模拟下,橄榄型新闻叙事模式应运而生。橄榄型叙事模式是结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形成的,虽然是短、平、快的形式,但受关注度比较高。
(二)蜂巢式新闻叙事模式
在报道突发事件,信息零散不全面时,我们最常用的叙事模式是蜂巢式。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常会面对的一类问题,就是就同一新闻事件收集了各种分散的新闻線索,但其中的联系尚不明确。这个时候我们报道这类事件就只能从实际出发来开展新闻报道,对不明晰的环节采取模糊处理的手段。例如,国内媒体在报道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时运用的就是蜂巢型的报道模式。一次报道时,将这次演习目的、时间、地点进行了叙述;二次报道演习科目,简要过程报道。这样一点点地丰富新闻报道的整体内容,但军事专题会将一些敏感数据做模糊处理以此来保护其隐私等合法权益。
(三)菱形式新闻叙事模式
菱形式新闻叙事模式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因为播报者常在微博、论坛、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运用这种叙事形式,所以这种新闻叙事模式互动性和交融性较好。通过评论、探讨内容可以分析出大众舆论导向,有助于记着对问题更深入的观察,延伸性分析问题。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终端最普及的社交APP,所以运用这种播报形式,能提升新闻的关注度、点击量,增强民众参与性。从另一面分析就是,菱形新闻叙事开放、互动的媒体环境,会因为一些有误区的舆论导向造成不良影响,也使新闻事件沦为舆论话题,反而丧失了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
(四)AR(增强现实)互动新闻叙事模式
AR技术是通过图像图形技术将虚拟图形与现实结合的一种效果。AR对新闻叙事的创新在于增强沉浸感,受众有更好的参与叙事体验,将传统的平面线性叙事模式过渡到空间的多线性叙事。这项技术因为操作烦琐,只是强调视觉体验,所以在新媒介报道中没有普及。但这可以作为有特殊性要求的专项报道模式。因为这种技术增强现实体验,能创造似乎同在现实世界同一空间的感觉。[1]2018年,《纽约时报》在报道冬奥会赛事、富埃戈火山喷发等报道中嵌入AR组件,受众观看时用鼠标滑动到文章的特定位置,用手机摄像头识别现实世界中的任意水平面,即可感受从3D模型构建到模拟新闻现场空间的AR元素。AR技术虽然能增强现实叙事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空间与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有机整合,但因为AR作品耗时耗力,新闻业中运用此项技术也刚刚起步,所以只能作为新闻叙事中的创新发展课题研究。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R互动新闻叙事会得到推广应用。
四、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传播渠道
不同的年龄群体获取资讯的渠道不同,对新媒体的关注点也不同。例如,年轻人如“90后”群体关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人比较多;“80后”可能更习惯于微博、QQ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等一些已经习惯使用的新闻平台;年龄更大的人可能就比较熟悉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平台。不同年龄段对新闻的关注趣味也不同,所以新闻策划者要考虑各个层次受众的需求,结合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习惯和关注兴趣,利用大数据技术有目标性地推送。
(二)新闻报道可以结合更丰富的新闻元素
新媒体电子技术显示色彩丰富,直观立体。新闻工作者可以推陈出新,使报道变得更加多样化、丰富化。首先,文字创新。例如,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受欢迎,是因为他播报风格清新幽默,别具一格。受其启发,新闻策划者可以换个姿势发新闻,用幽默、搞笑、吐槽的风格,以对话的形式和读者互动,或者以情景模拟的形式,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揭示事实,表达观点。吐槽、戏谑的语言风格很容易使大众产生情感共鸣。其次,还可以在文字和图片上做文章,除了图片要尽量真实、接地气,文字表达应简洁精辟,不需要长篇大论,为了迎合用户时间上的“缝隙”,只要能精确表达内容,控制在百余字最好,这样才能符合读者们碎片式的阅读习惯。[2]
五、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报道内容,也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要在复杂的新媒体新闻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要突破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传统观念,勇于创新才能做好新闻内容,得到更多用户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若曦.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3(01):16-17.
[2] 郝建荣.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分析与研究[J].记者观察,2018(12):30.
作者简介:余舰金(1986—),男,黑龙江大庆人,本科,中级记者职称,研究方向:新媒体新闻,电视新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