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20-09-10 21:53李恺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高职院校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互联网+”这一概念也应用到了许多产业中。“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中存在许多通过媒体教室、传统教师以及网络机房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其已经与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脱轨,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而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心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产物,创新与突破心理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1]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214-02

在现阶段“互联网+”时代下,我国高职学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原先的被动式学习,变得更加倾向于主动学习,同时更加重视交流体验和学习中的互动性,而手机成为了他们学习和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并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低头族和手机依赖症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2]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工具的出现

在现阶段,以移动智能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最广泛的工具,特别是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手机本身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具有自由、平等、互动、开放等优点。利用其可以针对心理教育课堂教学中包含的一些信息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与此同时,其在传播信息时更加高效便捷,为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学生通过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搜索相关知识,还能够更快捷地交流知识,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无比丰富的学习资源。基于此,在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时,必须把移动手机这一载体引入课堂教育,只有这样,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利用智能手机,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新的途径,才能够不断满足和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同时还应该让相关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内心深处接受手机这一新事物,并合理利用手机,允许学生在心理课堂上学习时使用手机和相关教学工作者交流互动,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之间的代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

(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新媒体使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

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了大量新媒体载体功能和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百度贴吧、微信、QQ等,这些新媒体自身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具有虚拟性、新颖性、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等多种特点,因此广受学生的喜爱。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够充分应用这些新媒体,将这些新媒体引入心理课堂教学过程,那么将大大优化师生的互动效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各种新媒体,并且他们比较擅长对各种新技术的使用。从另一方面来看,新媒体非常符合学生的内在信息需求和身心特点规律,在课堂上广泛地应用新媒体,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强烈的冲击,也会从本质上对传统的心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和创新,从而使线下与线上课堂合为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突出实践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心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容易、更便捷地获得相关教学资源,同时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但这些教学资源和知识很多都是虚拟的,只存在于网络上,一些信息资源存在虚假欺骗和夸张放大的现象,相关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心理课堂教学中的网络知识信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教学案例和心理知识,才能够真正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他们误入歧途、产生错误的心理认知。而相关教学工作者通过对相关信息资源的检查,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而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力。丰富的心理素材往往都来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在其具体涉及的内容上不必提过多的要求,其可以是跨学科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道德品德修养课、国防教育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使这些素材更加鲜活,更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此同时,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心理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真实生活中的案例来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分享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在心理课堂教育中合理地融入生活实践,促进心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學资源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合理利用云资源,使教学资源共享化

我国教育部已经下达了相关文件,要求相关院校尽可能地为高校内的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这一客观现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大的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在课堂上引入网络,并利用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学校部门和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一现状并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切实落实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已经实现了在校园内建设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的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非常便捷地利用丰富的云资源来查询相关学习资料和自主学习,也可以利用这些云资料与教师积极地沟通和交流。

反观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只有传统的多媒体教室覆盖了无线网络,在开展心理课堂教学时,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必须经过老师的授权,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甚至在许多高校内,学校层面明确阻止或者限制学生使用网络,而由于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反而更加乐于使用网络。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改革心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彻底地打破传统的束缚,使无线网络全面进入教室,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能够借助手机网络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同时通过建立网络课堂,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从而使“互联网+”真正为心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帮助,推动我国高校心理课堂的改革。

四、结语

时代不断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就必须切实地改革和创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这一概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移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各种新兴的应用软件促进师生的互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云资源,分享各种信息与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6):135-136.

[2] 张祖曦,廖友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128-131.

[3] 胡平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53-55.

作者简介:李恺琳(1985—),女,湖北黄冈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高职院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