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0-09-10 07:22
乡村地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表文章生产性遗产

秦萍(国家文化与旅游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帮助非遗传承,帮助非遗人,有效的方式是给其一个就业渠道,一种可持续发展下去的生计方式。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就可以吸引下一代更多的传承人,从而把文化传承下去。

李劲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代复一代的中国人的志趣、使命和事业,作为非遗传承人,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坚持与手艺同行,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人民。

李天翼(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今天,我们的村寨和技艺面临着两个转型:一是民间技艺的转型,面临着从传承到传播、从物品到商品、从传统到现代的挑战。我们民间技艺师父所秉承的工匠精神世界能否与外部交换的经济世界相兼容,这是一个时代之问,但我认为民间技艺师父的文化逻辑与当下的市场逻辑是可以兼容的。二是以西江为代表的这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过多年发展后,已经来到了一个转型的瓶颈。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关注低密度,亲山水、亲田园、亲文化、亲遗产、亲当地社区居民。如果朝着这个路径走,就要回到文化、回到遗产、回到本身,希望通过西江,为非遗大师搭建传播、展示的平台,让西江的品牌更加光彩夺目,顺利实现发展转型。

霍晓卫(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以及自然遗产是旅游的核心资源。遗产的稀缺与价值形成旅游吸引的核心,遗产的真实性对应着旅游的在地性。总体而言,旅游者可分为外来游客、迁返游客两大群体。不管是出于外来游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探索需求,还是迁返游客对原有地域与文化的追寻需求,人们都希望拥有真实完整、沉浸其中的旅游体验,这都需要以在地性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为支撑。

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中国新闻网10月19日发表文章:乡村旅游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拓展农民就业机会,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应当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在汇聚乡村优质文化资源,激发鲜明的乡村文化内涵,构建乡村文化体验空间等方面不断发力,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生产性保护实现多赢

人民网10月25日发表文章:一些非遗,如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不仅具有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亦具有生产性,即其文化内涵和技艺价值要靠人的手工创造来体现,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其传统工艺流程、关键技艺等才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弘扬。因此,“生产性保护”理念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应运而生,100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挂牌亮相。“生产性保护”不仅可以使非遗得到活态传承和保护,还在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涵养乡村旅游中的“乡愁”情怀

《农民日报》12月10日发表文章:涵养乡村旅游中的“乡愁”情怀,要让游客获得“可带走的记忆”,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背景,利用城鄉差异来设计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意蕴,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挖掘乡村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提炼让游客感知得到的文化符号。要立足当地小镇村庄独有的传统特色农业和非遗文化基础,发挥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生态园林、民俗文化等旅游功能特色,强化乡村旅游有效体验,感受“非遗”“田园”里的“乡愁”文化滋味。

乡村旅游要念好“融”字经

《江西日报》12月30日发表文章:面对庞大的市场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从众多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凸显出特色和优势?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融合文章:一、融合要有的放矢,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二、融合要学会市场思维,为文化和创意注入“金融活水”;三、融合要有全局视野,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猜你喜欢
发表文章生产性遗产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国内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德媒:伪科学期刊已泛滥成灾
千万遗产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遗产之谜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浙江省各地级市在本刊刊登文章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