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顺姬
摘 要: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一直以傲然的姿态站立于民族艺术殿堂之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舞蹈创作艺术。少数民族舞蹈是各民族文化的凝聚,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非常珍贵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可以了解到这個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发展状况
一、前 言
透过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民族艺术艺术形式开始渐渐消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艺术形式的特性所在,无法在原有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导致这些艺术形式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亦是如此,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单向传播艺术,更应成为一种融会贯通、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互相影响的艺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要做到对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揭示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性,并提出少数民族舞蹈创编革新的方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二、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一)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
旅游城市的开发,能充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外开放,民族长期的封闭性也逐渐消失,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运作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必然性。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民间舞蹈、音乐、美术等,作为旅游装饰、陪衬和点缀,例如餐厅歌舞,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规模较大的一些旅游餐厅,有较完整的一套演出设施,有较专业的演出工作人员,对宣传旅游资源是一个好的窗口,是城市的一面镜子。
总体看,表面似乎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民族舞蹈在此过程中的变化却逐渐模糊、含混,越来越不“民族味”,在不同的餐厅可以看到不同的跳法,有些已开始变形、变味。甚至有的把原本好的节目乱改乱编,较相似的服装混穿,因为观众不懂而愚弄观众。实质上,这些问题也是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艺术的市场化、商品化,似乎是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建立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过程之中艺术的必然趋势。但是,是成为纯粹的商品还是成为有价值的艺术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把握的,在面对急功近利,追逐好奇的接受者面前,我们的民族舞蹈似乎走向了完全的商品化。餐厅伴舞、夜总会舞蹈等,在进行着表面的、浅层次的“民族舞蹈”的传承,而忽视了对少数民族舞蹈深层次的人的精神层面的理解与把握。长此以往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误区。当然,市场化有着很大的机遇,成熟的市场运作,只会使真正的少数民族舞蹈更加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二)少数民族的传承体系不够完善
从现有的科研队伍情况来看,有部分青年教师意识到了科研活动的重要性,逐步开始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但仍然处在科研经验尚缺、研究能力不足的境况之中,亟待在老教授的带领下,积累丰富的研究经验,更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增强高校舞蹈研究队伍实力。
高校的科研人才队伍结构情况,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和质量;也导致高校部分舞蹈科研论文或者调查报告表现出论文质量不高,论文视野较狭小,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内容流于表层等一系列问题。在研究队伍建设方面,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或组织,有效地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一方面,不能针对不同的科研课题,科学、合理地配备科研人才队伍进行全面、深入的课题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不能合理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有效地在年轻教师的研究队伍中进行研究指导工作。
(三)创作思想、观念和创作的文化含量不能令人满意
在一些少数民族晚会上,其舞蹈表现思想、内容单一、雷同,创作中少了一些理念的认识,舞蹈语汇贫乏,缺乏创新,动作之间衔接不好,没有较好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作品除了表现一些民间传说或简单的情绪表演外,不再有别的。很多晚会看完,感觉都差不多。作品本身的底蕴不足,没有在文化认识上更上一层,没有真正去研究现代社会中各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发展状态、生命个体等。舞蹈似乎成了单纯的“表演艺术”,而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没有把舞蹈和现代社会、现代人的思想心态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去挖掘人、揭示人,这些和编导的文化素质与思想有直接联系。编导不是编舞的匠人,而是舞蹈的思想者,这是新时代对舞蹈工作者,特别是编导提出的更高要求。现代社会,要用全新的思想、观念来审视舞蹈。编导应该用这门独特的形体艺术去提示、发现人的本质。目前云南的这种编导非常少且地州的编导能力非常弱。一个地区、国家的舞蹈发展,编导起到了关键性的指路和带领方向的作用。
三、傣族舞蹈作品创编的革新
(一)创新与继承传统文化相结合
傣家有“孔雀之乡”的美名,傣族人民视孔雀为“神鸟”,认为孔雀象征幸福和吉祥,对孔雀怀着崇敬的感情,她是傣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舞蹈,在民间是一种自娱性的舞蹈表演形式,人人都会跳。民间艺人通过“空间的自由发挥,使个性情感的流露更加鲜明、透彻,具有相当的感染力。“掌式”“眼式”“步伐”模仿孔雀,仿佛是孔雀飞出窝巢、寻水戏水、森林漫步的情景。在舞蹈艺术家的创作中,多将模拟孔雀的动作提炼、加工用之于舞蹈艺术的表达。舞蹈《雀之灵》的主要动作素材都源自于孔雀的基本形象,但又超越了外在形态的模仿,以形求神,是孔雀舞的一个突破和创新。舞蹈在肢体语言的编排上,通过手指、腕、臂、胸、腰、髋等关节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二)提高创作者个人素质
当今的傣族舞蹈创作是对以往传统民俗生活的表达,加以更高的追求和唯美化定位上的塑造。在舞蹈创作意境上,追求唯美特色和力求创新。大型歌舞《云南印象》,演员大多来自云南各山寨。一方面是原生态的再现:舞蹈演员身着民族生活原型的服装,表现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风格;另一方面是传统的舞蹈与现代舞蹈、新型舞美的完美融合:尤其在第一场《太阳、月亮》中,杨丽萍的独舞《月光》,打破了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傣族舞蹈。舞者轻盈曼妙的身姿,结合抽象的形体动作,好似用臂膀拥抱高原皎洁的月光,用扭动的身姿绽放花一样的生命。《云南印象》的艺术性展示,离不开舞美的和道具。美妙动人的灯光场景和造型逼真的道具,立体的呈现出少数民族生活的画面,用现代时尚的方法表现出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
如今的傣族舞蹈作品,正以新颖的表现手段将傣族舞蹈文化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傣族舞蹈的编创和突破,是在尊重傣族人民的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的发展创新;是在把握傣族人民的心理和审美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中华民族舞蹈各美其美,表现各自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和艺术风格。我们看到的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是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做出的认知和诠释。
结 语
舞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舞蹈更是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民族舞蹈源于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中的情感表达,在形式上具有优美的韵律,而在内容更是包含着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形体美与内容美的结合造就了民族舞蹈独特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审美特征角度来讲,它具有地方性、丰富性特征和包容性的特征,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角度讲,它具有大众性、娱乐性和现代性的特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化都呈现除了多元的态势,这对于民族舞蹈的发展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舞蹈可以凭借着科技的力量,超越原来舞台、布景的限制,得以重新演绎,迸发新的生机;而挑战则在于,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一些舒缓的舞蹈失去了市场和观众。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挖掘其特性和价值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艺术。
(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
参考文献
[1] 方钰婷.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5.
[2] 杨芹.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舞蹈风格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 纪芳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 冯雅静.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5] 李美虹.达斡尔族舞蹈服饰文化研究与实践[D].齐齐哈尔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