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电视公益节目的创新表达

2020-09-10 07:22邓婧南小烈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邓婧 南小烈

摘 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响应国家政策,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东方卫视推出了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节目定位“精准扶贫”,采用综艺方式做公益,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都收获了不少赞誉。本文以《我们在行动》为例,从节目形式、内容创新、资源整合3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为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电视公益节目;精准扶贫;《我们在行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89-01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真贫,真脱贫”。这项国家战略给主流媒体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与动力,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电视必须助力精准扶贫,汇聚社会资源,打好脱贫攻坚战。

自1999年全国首个电视公益节目《阳光行动》开播以来,各级电视媒体争相开办形式多样的公益节目,2007年发展尤为迅速。随着《梦想合唱团》《等着我》等节目的热播,电视公益节目进入兴盛期,“公益+”的制作模式让不同类型的节目都能为之所用,由此带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成为泛娱乐化综艺节目市场中的一股清流。但近年来,随着娱乐类综艺节目的井喷式发展,公益节目日渐式微。如何不过分追求娱乐刺激与经济效益,让公益成为附属品,如何在保证公益主旋律的同时提升节目的吸引力与收视率,成为电视公益节目发展的一大难题。

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就在这两种背景之下孕育而生。该节目从2018年2月第一季开播到2019年12月第四季再回归,跨越祖國大江南北,辐射多个省份。在前三季节目中共有60多位公益大使参与录制,通过17场“行动”,累计助农销售量破亿,当前第四季正在热播,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刷新。该节目坚持“精准扶贫”的主旨,用“产业扶贫”模式开拓电视公益节目的新表达,始终把握公益内核,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让电视公益节目既有观看价值又有社会价值。

一、以独特的节目形式展现扶贫价值

(一)纪实手法记录产业扶贫过程

与侧重于表现捐钱捐物的公益节目不同,《我们在行动》紧扣“行动”二字。节目中公益大使通过寻找藏匿在村落里有当地特色且适合推广的助农产品,对其进行故事与人文背景的深入挖掘,再重新包装与宣传,最后组织一场盛大的产品订货会,实实在在地帮村民解决销路问题。这是节目探索出的“产业扶贫”思路。通过《我们在行动》包装出来的扶贫产品,将会有节目合作企业全程跟进项目执行,为贫困县创造稳定的、持续的供销保障。[1]

一直以来,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实际行动尤为重要,《我们在行动》在最大程度上用纪实镜头记录下扶贫的整个过程,让受众知晓该地区因何而贫、如何脱贫。这些环节展现了公益传播的过程与效果,让受众看到善款的汇聚与使用。如第一季节目的最后,节目组还邀请贫困村的村民与公益大使来到演播厅,一起回顾并讲述该村在节目播出之后人们的生活现状,让扶贫行动有结果、有反馈、有效果,落在实处。

(二)将名人“流量”变为“能量”

《我们在行动》每一站都有明星与企业家加入,他们以“零片酬”的方式参与,并在三天两夜的拍摄中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将公益元素与其他综艺元素结合起来编排,本就值得创作者高度重视,如果无法将两者合理编排,难免会让受众感觉有“作秀”之嫌。《我们在行动》的明星与企业家褪去光环,以普通人的身份身体力行,深入参与。明星用自己的公众人物效应积极宣传,企业家运用自己的经验与人脉扩展销售渠道,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用行动完成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使命,展现了帮助村民脱贫的决心,让节目的公益性更加纯粹,也让更多受众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真实现状与精准扶贫的意义。主持人陈蓉在第四季第一期节目中介绍,该季节目将“公益大使”的称呼变为“新村民”,每一位嘉宾都会以一名普通村民的身份加入扶贫行动中,这样可以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也使扶贫行动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二、以创新的节目内容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一)摆脱苦难煽情,讲述正能量故事

《我们在行动》虽有娱乐综艺元素的加入,但没有刻意制造冲突、设置刺激感官的情节、煽情渲染,而是通过记录扶贫行动的曲折过程以及贫困地区人民的真实故事,让受众自己去感受故事背后的情感。第四季第一站节目中,主持人陈蓉一行拜访了当地一家服饰公司的创始人陈红疆。她在生活中历经磨难,身体受到重创,但生活的苦没有让她丧失对生活的信念,即使在身体最难的时候,还在坚持创业。节目没有过多地介绍其苦难、悲伤的过往生活,而是通过其现场的动作和详细的述说,展现出她不断向命运抗争,为自己的人生争取机会的励志女性的一面。

(二)物质与精神齐帮扶,体现人文关怀

电视媒介的公益传播不仅是要给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还要通过宣扬公益理念,实现社会爱心接力。《我们在行动》秉承不能将扶贫当成“噱头”,要实实在在为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宗旨,每一站的订货会都有令人欣喜的成果。第四季第三站订货会,现场产品订购达到5亿元的销售额,刷新了之前的所有纪录。《我们在行动》不仅践行着产业扶贫的思路,还注重对弱势群体的精神关注,为他们带去希望,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第四季第二站节目中,公益大使了解到一名援疆教师给当地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了一个陌生又新鲜的运动——橄榄球,在这项运动下大家变得开朗、勇敢和团结,懂得了运动的精神和团队的凝聚力。在知道孩子们特别思念这位援疆教师后,节目组悄悄地策划了一场重逢惊喜。当孩子们见到他们心心念念的老师后,大家抱在一起开心地哭了。

《我们在行动》通过挖掘当地人的故事,了解他们内心的渴望,为他们带去比金钱、物质更有意义的“精神食粮”。这样的主题输送能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激活公众的公益理念与责任意识,激发出每个人参与公益、参与扶贫的力量。

三、以多元化资源整合方式,助力产业扶贫

在大时代背景下,利用权威平台的广泛传播力,融合多方资源共同助力公益产业,同时为节目制作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和正向价值观,已成为当下的又一显性趋势。[2]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是《我们在行动》节目的成功因素之一。在内容方面,利用明星的公众效应与企业家的专业能力,既为节目带来关注度,又能提供实际的帮助。同时,通过从精神层面鼓励和改变受助者的思想,“扶贫先扶志”、变“输血”为“造血”,从而形成一种长效的脱贫机制。在传播渠道方面,《我们在行动》依托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平台资源,又借力新媒体力量,利用“互联网+扶贫”的方式,全方位助力精准扶贫的推广。在扶贫模式上,坚持“产业扶贫”的思路,开拓城市社区市场,并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我们在行动》第四季青海站中,节目邀请了有“淘宝第一女主播”“全球好物推荐官”称号的薇娅在拍摄现场首次进行淘宝直播,为当地青绣产业完成了1300万的在线与线下订单。主持人陈蓉在之后的采访中说道:“消费扶贫是生活中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精准扶贫的路上,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坐在家里拿着手机下单,这样的消费扶贫行为能真实帮助到每一个村民。”在这种多平台、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下,《我们在行动》第四季影响力不减,每一站的销售额都在刷新纪录,公益节目也在精准扶贫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四、结语

作为我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在节目定位上履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围绕精准扶贫政策做文章。通过内容形态上的叙事创新,树立了富有正能量与人文情怀的节目风格,以纪实的方式讲述了有人情味的公益扶贫故事。整合各方资源,开创了产业扶贫的新实践。让公益节目既好看又有内涵,有效平衡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为我国电视公益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利云.做新时代的记录者、讴歌者、建设者——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制片人、总导演陈蓉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9(05):49-52.

[2] 叶国兵.浅析综艺节目如何践行扶贫工作[J].新闻战线,2018(18):128-129.

作者简介:邓婧(1990—),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