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引“活水”

2020-09-10 07:22殷黎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源头自主探究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的引领方向趋向于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智慧,并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更好地整合,实现现实问题的解决.如何去发掘、提炼、探究和感悟知识对学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信息提炼;自主探究;初中化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1-0094-02

一、问题的凸显

近几年,工业流程题、实验探究题一直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热门题型,综合应用性比较强.考查中涉及书本知识的如操作、现象、

化学方程式,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述出,一旦要联系运用到题目中所提供的资料时,学生往往失去方向,甚至直接忽略掉这些信息,导致流程中看不懂反应原理.在探究题中只会按部就班地就提答题,探究目的不明确,无法将相应信息有效地利用,从而造成失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对书本外信息的提炼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总复习时题目的训练是不完善的,因此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转变

在不断改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将实验尽最大可能地融入课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合作探究实验的开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同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对知识进行了了解与深入,通过题目的巩固训练知识得到了升华,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久而久之,弊端也随之呈现,学生乐于做实验,但只是在老师的引导和课本实验的指示下被动着实验,并没有去思考为何进行这个实验,实验的目的究竟何在,虽然能达到操作目的,但是盲目操作,只重视结果,忽略了起点的探究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的信息和实验时手足无措,在解题时也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改进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我分析、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以“催化剂的教学”为例,浅析如何从“源头”引出“活水”.

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以往的教学中常常通过书本的系列实验再结合书本文字最后得出了催化剂的概念.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被动接受,探究方向不明确,强制探究的后果是学生在题目中一见到“二氧化锰”就把它定性为催化剂,或者在遇到探究别的物质如:“氧化铁、硫酸铜”等是否可作为该反应催化剂证明时设计的方案错误百出.在实际教学研究过程中,本节课改变了部分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观察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中起什么作用?

【查阅资料】1.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利用新的信息提示帮助同学们倾向于二氧化锰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可以用“过滤”操作.

【作出猜想】①作反应物;②作生成物;③作催化剂

【实验探究】1.二氧化锰位于条件线上,因此它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以排除猜想:①和猜想;②(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排除猜想.)

2.请设计实验证明猜想③是否成立.

(小组合作:如何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对于初次接触催化剂的学生而言,只能借助所给的资料,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加以利用.通过分析,学生很快总结出催化剂的特点:①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②自身的质量不变;③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从而形成思路: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即可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理清了“源头”,学生动力十足,在目标的指引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从源头实施探究,目的明确.有了自己的思路,不再是被动地认知,真正实现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此时就是辅助者,帮助大家一起评价、完善方案,主人翁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度,对新知的学习印象深刻.这种模式的优点还充分体现在课后题目巩固中探究氧化铜、铁锈等物质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时,学生方案设计的严谨性、语言描述的准确度都有了很好的提升.

三、能力的提升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围绕概念理解进行探究分析的,如:铁生锈的因素、燃烧的条件等.教师要关注新课课堂的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面对陌生的信息能灵活地运用,针对探究目的设计相应的方案,解决探究中自己陌生的领域.学生能力提升了,目的明确了,面对陌生的实验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如:

2013年南通中考化学24题(部分)

【查阅资料】MgO+H2OMg(OH)2,Mg(OH)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MgC2+2H2OMg(OH)2+C2H2↑

【实验分析】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无气体放出,说明猜想不正确;

②为了验证另一种猜想中白色固体成分,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MgC2对于初中学生是陌生的,通过资料提示“MgC2+2H2OMg(OH)2+C2H2↑”,马上明白加热水是否冒气泡是针对该物质进行的检验.而如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氢氧化镁的存在是该题的难点,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选择加盐酸看固体是否溶解、或者加热水看固体是否完全溶解等.这些都是忽略信息或者对信息浅显理解下做出的回答.如果认真分析就能发现氢氧化镁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认为是一种白色沉淀.根据资料“Mg(OH)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在溶液中就能解离出一定量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可以使酚酞变红色,从而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向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是否变红色.

知识在于积累,经验来源实践.只有让学生多发现、多思考、多探究、多总结才能实现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教师追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陈友楼,陈婷婷.初中化学校外自主实验的实施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03):4.

[2]谢新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120-122.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殷黎萍(1982.12-),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源头自主探究
冠状病毒
聚焦源头问题提升数学素养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狠刹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