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舆情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0-09-10 07:22徐媛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职业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媒体舆情具有凝聚性、主观性、使用群体价值冲击多样化、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力的特点,其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新媒体舆情应坚持“以生为本”“源头把控”“内容为王”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24-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项目编号:C-C/2016/3/3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387;2017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7-R-55710

一、新媒体舆情的内涵

新媒体舆情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体现出来的社情民意,是既定范围和时间内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和矛盾焦点的主观反应。新媒体舆情是社会舆情的温度计,能够体现出阶段的社会焦点,映射出受众对社会矛盾、现实状况的认知和情感表达。把握好新媒体舆情,对预先处理社会焦点事件大有裨益。

总体来看,新媒体舆情是社会公众行为和情绪的体现,可以通过有差别的路径呈现。其常见的传播途径有新闻报道类、新闻跟帖类、论坛帖文类、即时通信平台、手机信息、博客平台、维基平台、SNS社区、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1]

二、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的特点

(一)职业院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凝聚性

大学生是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的主要受众和传播者。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对理论知识的关注度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高,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表达意愿强烈。职业院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住校,宿舍团体或者班级团体性强,团体内部有相同或相似的心理诉求、学习经历、生活习性及教育背景,学生个体间有高度的同质性。职业院校大学生有情感共鸣,感性认可带动了意见的一致性。

(二)使用新媒体的个体具有主观特性

职业院校大学生新媒体舆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加上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学生低龄化、人生阅历不丰富等情况,因此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舆情经常很难准确反映客观实际。职业院校应通过新媒體,加强对舆情的客观、公正宣传,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积极、正确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理性容忍,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新媒体使用群体价值冲击多样化

职业院校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了场所,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职业院校大学生拥有多元的视角,热爱实践,乐于交往。新媒体舆情必然会突破校园界限,包罗万象。职业院校大学生多元的价值冲击是影响新媒体舆情管理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和包容性,新媒体舆情呈现出复杂的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存在冲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危险,但是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2]舆情空间内涵丰富,资源众多,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增加阅历,为他们创造广阔的知识空间,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3]

(四)新媒体舆情产生广泛的影响

职业院校大学生对新媒体中舆情的关注度比较高(见表1),影响非常广泛。新媒体平台为职业院校大学生了解社会、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充满好奇,同时乐于表达,新媒体中的舆情信息通过移动端成为了他们关注和热议的问题。大学生的跟帖易形成共鸣,移动终端使用便捷、更易于传播,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庞大的舆论互动。[4]

三、新媒体舆情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新媒体提供了便利,但不良的资讯和文化形成舆情也会隐蔽地传递给大学生,瓦解学生正在逐渐构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学生沉溺于新媒体APP的使用,慢慢地弱化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纸上谈兵可能会造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同时,新媒体舆情提供了一种虚拟的人际交往模式,打破了交往者的地域限制和现实身份限制,大学生可以凭借虚拟身份与陌生人交流。在WEB5.0时代,新媒体舆情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社会交流能力的弱化也是不能回避的弊端。[5]大学生长期利用聊天工具与人交往,往往会导致其在真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缺少耐心,难以进行和谐的人际沟通。因此,新媒体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更应深刻意识到新媒体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着眼于学生的真实所需,立足于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的现实,关心学生的新媒体舆情,才能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传递正能量。

四、新媒体舆情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思考

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管理工作为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了新思路和新局面。一方面,在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管理工作的规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利用新媒体舆情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地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视野,丰富管理内涵,增加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性;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尽量减少新媒体舆情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深刻认识新媒体舆情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从根本上做好此项工作,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本院校情况的新媒体舆情管理策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改进新媒体舆情管理策略,为广大青年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6]

(一)新媒体舆情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职业院校学生更倾向于感性思维,因为考试能力薄弱,成长过程遭遇挫败,所以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7]

职业院校的新媒体舆情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比较高,公共事务是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热点事件以及内部公共网络言行等,是新媒体舆情管理工作的导向,也是其“点”型源头。[8]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围绕学院新媒体中的舆情研判、应对和处理,将具体事务作为管理对象。[9]

(二)新媒体舆情坚持“源头把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信息源对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能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新媒体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大学生可能是舆论事件的制作者、推送者,也是最重要的传播主体。[9]尤其是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是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的重要特征,基于这样广泛的参与和频繁互动,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才得以形成。因此,对师生信息传播(尤其是大学生)的预警、疏导是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管控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研判可能引起舆情危机的事件;另一方面,防控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做好新媒体中对舆情信息源的防控,可以有效防止舆情消极影响的扩大,也能实现有效应对。基于此,职业院校新媒体舆情管理应包括对师生两方面的舆情管理。

(三)新媒体舆情坚持“内容为王”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进入公共事务,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贴合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要兼容导向性和可行性,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正能量,成为新媒体舆情正能量的引导者和传播者。

五、结语

近些年新媒体舆情不断涌现,职业院校作为培育新时代匠人的聚集地,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注重职业院校对新媒体舆情的研判机制,在實现科学治理的基础上,围绕“以生为本”展开;其次,新媒体舆情还应注意“源头把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坚持“内容为王”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了解和掌握教育舆情的特点、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传播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做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彭兰.新媒体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7.

[2] 刘建华.广播空间的舆论行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234.

[3]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73

[4] Patricia Wallace .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32.

[5] 晋浩天,李炜.高校信息怎样才能真公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21.

[6]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32.

[7]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8] 赛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徐培喜,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6.

[9]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9,222.

作者简介:徐媛媛(1985—),女,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