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娜
【摘要】中国音乐史学记录了中国音乐的百年发展历程,虽然中国音乐史学深受欧洲音乐史理论的影响,但是中国音乐史学在音乐与文化的整合中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工作继续以史学编辑为纲,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发展成果,提高了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层次,在历史语境中讲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特色,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史构架的形成,并且促进了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内容与方向的深刻转型发展。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学;转型;音乐文化;发展脉络
中国音乐史学编撰工作起于1922年叶伯和著的《中国音乐史》,随后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音乐史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工作以通史著作为主,音乐史编辑工作受到西方音乐学说的影响,在研究工作中更注重文献的梳理,对音乐本体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音乐史评述中对大量出土的音乐文物、古文献记载、古谱乐器等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
一、中国音乐史学发展脉络
1.改革开放前30年
改革开放前30年主要对民国时期的中国音乐史学的理念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是研究民国音乐史的重要代表作,主要采用定位研究理论,深入的探究了相关文献,强调对音乐相关事项进行把握,做到从传统音乐中进行追寻回溯,从而将中国音乐历史的脉络展现在世界的面前。通史是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主要记述方式,这一时期研究的专题史较少,李纯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侧重于音乐考古,有断代史特征,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建设有益。
2.改革开放后40年
这一时期多种音乐史学论著得到快速的发展,在通史的背景下有多种专题史、断代史问世。而且,这一时期多种外国的音乐史研究方法涌入我国,因此音乐史更注重从民俗学、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形态学、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音乐史学家更乐于从多个视角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进行审视。音乐史的研究工作有了极大的拓展。例如,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中国先民何以创造音乐,而且形成了多个系统化的研究课题。《琴曲集成》、《民间歌曲集成》、《舞蹈音乐集成》等成为改革开放后重要的中国音乐史学成果。这里必须提到的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组织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工程,极为有效的收集整理了中国各地的音乐相关文物,从而为中国音乐史研究奠定了广泛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还加强了中国乐律史的研究工作,从而有力的推动了中国音乐史学的进步。
二、影响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转型因素
1.多种学术理论的影响
受新視角、新材料、新观点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文化学得到快速发展,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音乐史学家研究音乐史学的新视角,中国乐礼文化得到高度重视,回归历史语境把握传统音乐内涵,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更具特色。多种外来的学术理论或学术方法被引入到我国,中国音乐学界形成了新的治史理念,强调在艺术与审美的交融中把握音乐史的独特内涵,
2.独立性学科的繁荣发展
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多种独立怀的音乐学科得以建议,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是研究音乐史学的重要切入点,不同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方向,它们或者继承整体史学的观念,或者研究音乐与社会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确定了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新方向。在新学科的影响下我国学界对重著音乐史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拓展了音乐史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3.技艺形态研究日益丰富
音乐史的研究往往有着“缺陷”,那就是不能听到音乐的原貌。由于我们不能听到实际的音乐声响,因此不能有效的还原历史的原貌。意味着不能深刻的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了提高音乐史学研究的准确性,我国音乐史学家在纵向的把握音乐史学发展的过程中更注重积累音乐史学素材的横向联系,强调基于历史文献、器物、图像资料展示当时的音乐形态,在音乐与历史接通,传统与现代接通、文献与活态接通、官方与民间接通的理念下还原音乐史原貌。
三、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转型主要方向
1.深刻把握礼俗两脉
礼乐与俗乐是中国音乐史研究的两个分支,礼乐具有仪式的固化作用,礼乐并举是中国古代音乐存在的重要形式。礼乐具还有激发仪式感氛围的作用,礼乐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中华文化的代表。各种礼乐文化是有制度性保障的,用以彰显社会的引导作用。俗乐多用于人际交往的音乐,也可以理解为非祭祀用的音乐,俗乐以礼俗兼用为特征。在我国的乐曲管理制度影响下,仪式与非仪式的音乐管理均由国家管理,非仪式音乐的灵活创新性更强,它可以满足社会多方面人群的音乐需要,在俗乐合乎礼的影响下,无论俗乐经后世的如何演变,中国的俗乐同样具有教化功能,在满足人们音乐欣赏需要的同时,将社会倡导的规范观念融入其中。
2.挖掘音乐史演进节点
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转型还要把握音乐史转折的节点,强调在音乐史学研究的过程中合理的把握因社会变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对音乐发展造成的影响。音乐史学家在研究音乐史发展时应当真正感知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例如,我国周代的音乐以中原音乐为中心,汉代的音乐在民族征伐中使得西域及周边国家的音乐形态逐渐的走进人心,外来音乐形态就此在我国生根发芽。以后清代乾隆所间的森妇女伶、以及专业音乐载体“戏班”的出现,由此可见各种历史件影响了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
结论:对于音乐史学研究转型还要回归历史语境,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去更好的感知先民的思想,中国音乐学界对史学和传统音乐研究有丰富的积累,从不同视角研究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脉络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基于中国文化特色对音乐史学进行解读,达到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耕倩.时代发展中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掠影[J].中国音乐,2020(5):187-192.
[2]杨赛.中国音乐史学与史料——兼论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35-43.
(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