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提示的研究

2020-09-10 12:04戚调菊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对比

戚调菊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一个实验的提示越“丰盛”,可能就是上课的教师对实验能否顺利进行越缺乏信心。殊不知,这些保险杠都是教师的理所当然,那么,孩子们的想法,做法呢?我们能照顾吗?我们能给他们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吗?俗话说:小孩子学走路,不跌满两百次,如何能学会呢?跌着,跌着,也就学会走了。我们的学生不正是这样吗?跌着,跌着,也就学会走路了。

关键词:差异提示;对比;实验提示;统计分析;实验完成率

1 现状点击:实验提示是否需要减肥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一个实验的提示越“丰盛”,可能就是上课的教师对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缺乏信心。一般来讲,一节科学课上得好与坏,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课堂中得实验是否顺利进行,学生能否完成实验。其实不然,如果实验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我们得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教师指导不到位?是学生基础不行?是预设错误?是实验器具准备不充分?俗话说:幸福的家庭总是一个样,不幸的家庭却个个不同。成功的实验都一样,失败的实验却个个都有不同的原因。于是乎,总有教师把实验提示装扮得过于温馨,5条,6条有,7条,8条也常见,洋洋洒洒一整页,总想着给实验上个保险。

2 对比实验:有比较才有发现

本次实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示而展开的。先选择两个五年级的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为甲班和乙班。在甲乙两个班级中进行不同实验提示的教学实践,记录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讨论研究。

实验前,给予甲班的实验提示详细,完整,尽量避免实验出现错误及误差,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给予乙班的实验提示留给学生自由操作的空间,允许学生实验失败或数据不够精确,但注重“失败”后的反思改错引导。

3 分析思考:不断提炼有效性提示

本次实验共抽取了10次实验来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是: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蚯蚓的选择》

《做一个生态瓶》

《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

《光与热》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一

《光与热》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二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熱》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土壤中有什么》土壤沉淀实验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其中,《种子的发芽实验一》、《做一个生态瓶》、《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属于课外实验。

3.1 提示的差异

每次实验前,给予甲班的实验提示详细,完整,尽量避免实验出现错误及误差,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给予乙班的实验提示留给学生自由操作的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作业本,课本,以及教师的口头提示和平时应该养成的课堂常规。允许学生实验失败或数据不够精确,但注重“失败”后的反思改错引导。

3.2 学生实验兴趣观察

甲班的学生习惯于紧紧跟随教师的详尽的提示进行操作,比较依赖实验提示,也正是因为缺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创新就没有激情。课堂整理显得沉闷,外行也许看着挺热闹,其实学生的探索的思维是沉寂的。

乙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思考的空间,思维较活跃,特别是那些勇于挑战的学生表现地更加活跃,而按部就班地一类学生则相反。虽然实验提示没有甲班的详尽,但是大部分学生也能完成实验。如在《蚯蚓的选择》实验中,对于提示中的“如果你觉得一次不够准确,可以重复实验。”学生表现为跃跃欲试,有的本来只打算做一遍,看见其他组在做第二遍了,也不甘落后;有的组做得快,还想做第4遍。而在《做一个生态瓶》中,面对简单的提示“1、使用自然水域的水。2、注意观察时间,并记录。”学生似乎有点茫然,无从下手,陆续有学生来问一些关于做生态瓶的问题,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正在思考。又如在《光与热》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一中,因为没有规定电筒与纸板的距离,导致部分小组实验结果不明显,看到他们失望又羡慕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在吸取教训,他们在更快地成长。

3.3 实验用时统计

经统计:在实验用时上,乙班比甲班平均慢大约2分钟。

3.4 实验完成率

在实验完成率上甲班比乙班高出9.6个百分点。甲班有4次实验能100%地完成,而乙班只有一次实验能100%地完成。甲班的最低值为75%,乙班的最低值为60%。从数据可以看到,甲班的课堂效率明显高于乙班,这也是属于实验预测的范围内。甲班的实验提示近似于实验操作,学生就如温室的花草,学生只要认真按照提示就基本上能顺利完成实验。而乙班的学生则需要利用实验之前的讨论交流,实验表格等,没有可以依赖的步骤,更容易出错。

3.5 实验纠错率

因为实验时间和材料的不允许,某些实验在课堂中没有时间去重新再来一遍。一旦实验出现错误,甲班纠错的情况明显好于乙班。

3.6 作业本准确率

作业本的准确率反应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一个学期的实验证明,学生部需要教师在实验时的过度呵护。

中国的不少孩子从小就缺乏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一旦哪里组织了中外孩子的交流活动,如夏令营,沙龙,生存考验等等,就会有发现中外孩子的自理能力,创新能力的不同。

4 实践策略

如何在对比中不断提炼实验提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出发:

4.1 实验提示:拒做实验成功的保险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在公开课中,更容易低估学生的能力,忽视学生曾受过的相关基础训练;在教学评比情境中,教师不敢“沉默”,甚至比平时还更喜欢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把学生当成什么都不会的等待浇灌水分和养料的温室里的花朵。这是教学设计的纰漏,也是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和理念的暴露。实质上,对学生技能最理想的指导方式应当是“弹性式”的,既让学生明确技能操作的目的,又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既有一定难度的新方法的集体指导,又有针对个别差异的单独辅导,真正做到指导有方,又留有创新余地。活动中,学生希望得到来自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但更愿意、更喜欢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进,教师应尽力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时空。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于提示,把实验提示变成实验成功的保险杠。

殊不知,这些保险杠都是教师的理所当然,那么,孩子们的想法,做法呢?我们能照顾吗?能给他们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吗?不要认为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多么高明,只能说成熟一些。上述一节《种子的萌发》中,教师在出示细致的观察方法之前,何不先问问学生:你想怎么观察蚕豆?假如有学生果真想切开,砸碎,或先掰开,再剥开皮,那就让他们先尝试一下吧,这是学生自己的实验,学生经历错误之后,从旁边的学生成功的试验中立刻就能分析原因,改进试验,错误的经历会给学生带来属于自己的思考。

4.2 实验指导:点石成金贵在“一点”而已

学生需要技能的指导,但不要“无微不至”。教学实验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作关于技能方法方面的指导。这个指导要有度,教师不要把手伸得太长,要学会把试验探究的主权还给学生。不要过分依赖课本,也不要用PPT一股脑儿地展示给学生。指导的形式一旦详细全面,甚至“无微不至”,把学生当作襁褓中的婴儿,照料得密不透风,学生被限定在框框里,只能一步步踏着老师踩出的脚印往前走。

一人上课,服务、勤杂等人一大群,僅仅为了上好一节重要的公开课,我们几乎从不去计算一节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教学中,需要那种上承下启、环环相扣的精巧设计,更需要设计各类工具的投放、工具的使用、安装的要点、对学生实时的指导等。教学中的着力点要实在、实际。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作为科学老师,应更多地思考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发展的方面,而不是做表面绣花的文章。

不必为了40分钟的完美无缺,而在实验前将实验方法及步骤等一一温馨提示。公开课的实验应该允许学生失败。余秀琴老师执教的《太阳能DIY-太阳能三叉车》,在做太阳能三叉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课堂,尽管在课堂上只有一个学生完成三叉车的装配,但是,我相信,学生反复琢磨、不断研究、不断反思这个过程的价值远远高于在老师包办代替下装配完成一辆太阳能三叉车的价值。

4.3 自我纠正,方能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套用两句人尽皆知的话,第一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第二句,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不断自我思考,不断地提倡和鼓励那些“背道而驰”,“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虽然课堂可能被打乱,但是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这样的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爱因斯坦呢?“温馨提示”的背后是教学观念的纰漏,它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埋没了课堂上的另类声音,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或许今天的教材,到了明天又成了错误的,或许学生的另类研究,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孩子快一周岁了,正在蹒跚学步。一天,同村的一位老人说:两百高啊,两百高!起初我没听懂,细想一下,确有道理,小孩子学走路,不跌满两百高,如何能学会呢?跌着,跌着,也就学会走了。我们的学生不正是这样吗?跌着,跌着,也就学会走路了。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航远.趣味实验,让科学教学更加有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作者单位:上虞市丰惠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对比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