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0-09-10 12:04李敏灵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李敏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道德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作为学生习惯养成、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实现 “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一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1 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和优势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被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高效。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准确高效的理解知识内容,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现在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内容与生活中实际事物或案例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促使学生在情感和理性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枯燥说教,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无法取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优良品格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老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老师要立足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老师和学习的抵触情绪,优化教学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引领下积极的与老师展开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比如学习“大家一起来”这课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课堂游戏来对互助合作产生兴趣,进而在互助中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和乐趣,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和技巧。老师设计了“贴笑脸”的课堂游戏,来帮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情一个人无法完成,需要他人的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老师用卡纸做了5个空白的面具,又用剪刀在彩纸上分别剪出了眼睛、鼻子、嘴巴,然后找5名学生上台蒙上眼睛自己给面具贴笑脸。由于眼睛被蒙上了,学生无法准确分辨五官的类别,更无法找到五官的准确位置,没有一个学生准确的贴出了笑脸。接着老师又找了5名学生与之前的学生结成两人组,一人负责指挥,一人负责蒙眼贴,在两个人的配合下很快贴好了笑脸。最后老师针对贴笑脸游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强化了学生对合作的体会,获得了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和乐趣,增强了合作意识,明白了要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道理。

3.2 借助生活素材加强生活认知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因此老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生活素材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生活常识拥有初步的认知,在生活素材的辅助下强化了对生活的感悟。比如学习“家人的爱”这节课时,老师借助视频教育资源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家长的辛劳和付出,同时也清晰的展现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下,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衣来伸手飯来张口”的生活是源于父母的付出和宠爱,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进而增强了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学生明白了要尊重父母,要与父母家人和谐相处,并勇于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在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父母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关心。

3.3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生活习惯

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起情感意识和理性思维,进而在生活中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了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比如一年级学习“我的好习惯”这课时,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问答式的趣味教学。小朋友日常生活中都是晚上几点睡觉,早晨几点起床的呢?睡得晚第二天会怎么样呢?早睡早起有什么好处呢?第二天学校要组织郊游,小朋友要在前一天怎么做呀?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答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学生踊跃的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并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了解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进而提高了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唤醒了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意识。

3.4 借助实践活动改善生活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生活实践中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提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一年级学习“我和大自然”这课时,老师可以组织“我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自然中去寻觅去探究,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了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改善不良的生活行为,为环境保护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去观察和进行资料搜集,在公园里学生细心观察公园里的花朵、树木以及人们在公园的日常活动。学生在公园里看到了自然的美,有各种各样的花朵,香气袭人;有绿油油的草地焕发着生机;水边的柳树长着长长的枝条,在随着风轻轻的摆动。学生还有留意到人们为了爱护花草树木在草坪上立的标语;为了使花朵长势更好,公园的园丁每天都会为花草树木浇水;人们为了避免踩踏草地自觉地绕开草地行走……。

在我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学习到各种花朵、树木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同时学生也看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人们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感受的同时,也在自觉地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使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4 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格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出学科特点,将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生活化教学中完成了知识和品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088).

[2] 宫宏.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2019.

[3]. 魏伟.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麻村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