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1974-)原名王利平 黑龙江讷河人。曾居天津十年,现居四川。曾在国内外200家报刊发表作品,获奖若干,作品入选多种选本。曾获2016年川东文学奖、2017年巴蜀文学奖,2018年《海燕》签约作家。主编《华语诗人》.出版个人作品集《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
松嫩平原的备忘词
从一根根香烟的点燃,缭绕的念头就落在一片雪花上
讷河 这个被隐藏在松嫩平原的马铃薯之乡
缓慢愈合着岁月的暗伤
那些被冒烟雪笼罩的日子如同一辆开出林子的客车
红色的车顶载着摇晃和颠簸的苍白,从泥泞的时刻蹒跚而去
祖父的拐杖抵在夕阳的下面,一栋摇摇欲坠的马架子
收容着顽皮的时光与成长的漫长,母亲
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磕破的膝盖
那些破碎的记忆被钉补在流逝的裤子上
总有父亲的身影和沉默,家在他的肩头
是一个十六岁劳动力的成长史
大哥的宽厚只有在酒后变得琐碎,他的身影里
勤劳的二哥,被命运捆绑着足迹到处流放
外婆的烟袋,被我的记忆划燃
外公的链镖,锈钝了那双望闻问切的手
那些水仙一样的表姐表妹,如今纷飞各地
孩子们,鱼跃龙门地呼啸而出
那条乡路,衰老在村口的坑坑洼洼
那条河流依然无名地流淌在心灵的深处
那片原始的林带,散发着古老的记忆
而远走的他乡的人,只有这些笔记还活在手指上
1985年,纳鞋的人
透过岁月的灯火,母亲把一个长长的记忆
穿梭在新鞋子的帮和旧碎布头的鞋底之间
每一双孩子的脚,都会带着母亲的温度
行走在跌宕的人海之中,体面做人
天气很冷,家在一碗热汤面里沸腾
我就是一颗被家切碎的马铃薯,俗称土豆
躺在炕上看小人书,看母亲挥舞的手臂
从日子的缝隙里给远方纳一双鞋
穿上鞋子,母亲才不会担心琐碎的石子
硌伤细皮嫩肉的脚,才不怕
走向远方的儿子,疼了才回头
才不怕熄灯的窗口,摔倒思念的眼眸
铺好回家的路
那根针,就算生锈也不会成为废铁
针眼里装着关怀,在纳鞋的母亲发丝里
留下的银辉,都是儿子的幸福
那只被顶针留下痕迹的手指
顶住了针锋相对的家庭风暴
也撑起了灯光里的童年
你不知道的东风,是我的思念
飞机轰鸣,也飞不到思念的边缘
一只鎏金的马镫从不见锈迹斑斑
那些锈迹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落下的锈粉,都是祖父的期盼
这个拄着拐棍,咳嗽一辈子的木匠
没能在新盖的平房里平安住上一晚
他對父亲说,房子盖好我也就走了
上梁的鞭炮是对他紧闭双眼的最后提醒
提醒他看一眼,这喧嚣的人间
如今,我在清水路苑的十八楼上
仔细端详,他的笑容,还想亲一下他的胡子
听他最后一声温暖的呼唤
三儿,过来吃饭
女儿不懂得我为什么长时间地无言
她看着我问,爸爸的爷爷我叫什么
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呢
祖宗!我们都是他们留下的香火
女儿问,香火是不是男孩才能遗传
我不好说什么,我说你也可以
她跳开了,或许她找到了
我没有找到的答案
辽河边,有一个名字叫台安
从八角台到桑林子,都是你熟悉的路
父亲,那一次我没有回到祖地
我谁也不认识,他们也不会觉得
我这个小小的老乡有什么用
我一直想找到奶奶的坟墓,一直想
找到你故事里的老屋,还有我的血脉亲人
我的家,我的族,我想叶落归根
我想把苦难的历史还给辽河
在太原晋祠,有人拉我认祖
我没去,我翻遍了几个王氏族谱
都没找到我们家的消息
如今能够让我身份明确的
只剩下祖籍台安
还有身份不详的鉴定书
香火不散,和散了的香火
留给亲人慢慢分辨吧
卷帷望月空长叹,与妻书
凝眉再看,所有的唠叨都是挂牵
这十年的两地鸿雁,飞成沉默的箴言
爱这个东西,不能看得简单
也不要看得繁琐,狮子吼
也只是河东雨前的雷,你听懂了
就是呢喃,听不懂就是乱战
还没到三十年,河西空气新鲜
女儿聪慧,越来越懂父母的意愿
老人也不再鸡蛋骨头地找个遍
这已经很好了,生活就是越平淡
越难得,天伦之乐不是说着玩的
成长的代价,还是要一拍两散
好在,我们都能看见
这棵独苗,在阳光下撒欢
在温暖中长到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