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微
核心阅读:2017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重庆市7家单位入选,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早在2008年,建峰化工就从建设综合污水处理站开始走上绿色发展之路。随着绿色工厂打造的持续推进,绿色生产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已经逐步显现。2020年,建峰化工将继续投入资金开展绿色低碳节能改造,力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重庆涪陵区白涛镇,远远望去,一座100多米高、被当地戏称为“饭甑子”的造粒塔矗立在群山中。这里,就是青山环抱中的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峰化工”)所在地。
建峰化工是重庆市唯一的国有大型氮肥企业和重点综合化工企业。2017年,这家工厂被工信部列为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
镇上的居民告诉我们,“我们很喜欢这家企业,没觉得有啥子污染,不少居民在厂里打工,厂里工人多,附近农户的农产品也好卖。
绿色担当
其实,从开始环保改造到成为绿色制造示范,建峰化工用了将近10年时间。
2008年,在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建峰化工投资3749万元建设了综合污水处理站,所有废水均经过处理,且排放合格率达到100%。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手笔,不仅解决了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还因此取得了附近居民的支持。
“建峰化工的厂子刚建成时,有一些人对化工厂会不会污染环境有顾虑。”甘大姐是镇上的老住户,她在建峰建厂前就住在镇上,她说,“当时确实多少有一定的担心,但是这几年没再听谁说担心污染的问题,镇上环境越来越好,到处都绿树成荫的。”
建峰化工是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峰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对于建峰化工打造绿色企业的动机,建峰集团副总经理杨晓斌说,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这不仅是国企应有的担当,也是企业发展实际的需要。
从行业趋势来看,由于氮肥行业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是建峰化工必须思考的问题。绿色工厂的打造,成为建峰化工求发展的突破口。建峰化工按照绿色工厂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了《绿色工厂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以总经理和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和副组长的绿色工厂管理机构。
不过,打造绿色工厂投资大、耗时长,尤其是期间受国内国际能源结构调整以及产能过剩的影响,国内整个氮肥行业处于低迷状态。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可以说当时整个化工行业都出现了困难,公司也受到原材料天然气价格上涨、尿素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回忆那个时候,杨晓斌很感慨,尤其是2014年至2016年,公司處于亏损状态,仍然坚持对节能改造的投入,让很多员工都不理解。“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而最终事实也证明,绿色发展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为企业的扭亏为盈起到了关键作用。”
绿色发展
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在于通过绿色改造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从2011年到2018年,建峰化工已连续8年被评为“行业能耗领跑标杆企业”。
杨晓斌举例说,建峰化工的两套化肥装置采用的都是天然气原材料,与煤化工相比,污染小、能耗低。但为了在能源利用上更为低碳,建峰化工选择了涪陵地区硫含量更低的页岩气作为原材料,既减轻了脱硫环保设备的负荷,也减少了脱硫剂氧化锌的使用,降低脱硫剂更换产生的废弃物硫化锌的生成量。
工业废水,也成了建峰化工的可利用资源。
建峰化工有一套三聚氰胺高压法装置。技术改革后,三聚氰胺生产产生的废水,可以在裂解后进行回收利用。放眼整个工厂,通过将循环水与消防水系统进行互通,用循环水代替生产水使用的方式,让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污水回用率高达98%以上。
当然,效益不仅局限于眼前的成本。杨晓斌坦言,绿色工厂打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一方面,借此机会开发新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提升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绿色改造过程中,建峰化工研发了“螯合钾类、腐殖酸类”系列增效尿素、固体液体车用尿素。这一系列产品的产销量,从2011年的7000余吨,提高到2019年的37万吨,迅速完成了新产品从试销期、成长期向快速发展期的跨越。
绿色发展下的新动力
2017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建峰化工“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杨晓斌认为,这是一种荣誉,更是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品牌效应产生经济效益,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随着绿色工厂建设的深入推进,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增强,近两年建峰化工效益好转,扭亏为盈,员工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不仅收人稳步增加,而且厂区就像公园一样,到处都是绿树花草。
为了强化绿色改造效果,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人员工内心,建峰化工还每月举办主装置工艺运行轮值“五比一保”劳动竞赛,不仅比产量、比质量等,还要比节能降耗。公布竞赛结果,成了员工们最关心的事之一。
建峰化工绿色工厂的打造,也得到了涪陵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杨晓斌说,“涪陵区政府和区经信委,对我们打造绿色工厂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提供了部分优惠政策,如贷款贴息补助、节能降耗资金补助。此外,还对我们在节能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这些年来绿色改造的亲历者,杨晓斌很庆幸企业当初的决定,“很多企业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要痛下决心并非易事。但反过来看,经历阵痛也是企业成长的一次机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最终也一定会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