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祭祀仪式音乐研究

2020-09-10 07:53周洁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周洁

摘要: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多姿多彩的节日,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节日习俗,这些节俗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濮阳谢氏家族腊八祭祀仪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节日传统,加之地处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仪式传统。

关键词:腊八祭祀;仪式音乐;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濮陽位于河南东北部,与河北省、山东省交接,以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濮阳花园屯谢氏家谱记载,该家族是于明朝永乐七年(公元1408年)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移至此,族人为家族始祖葵公举行了隆重的丧礼,从此该家族逐渐形成了腊八祭祀仪式从未间断,民间俗称腊八鼓。

一、仪式中的音乐文化

(一)仪式中的乐器

“族群”是人类在资源竞争中为了追求集体利益并限定可分享的人群范围而产生的以主观认同凝聚的社会人群。2谢氏家族自迁入濮阳花园屯地后,随着家族力量的壮大,广泛发展“宗亲三修”,即修家谱、修祖坟、修宗祠,以增加家族凝聚力。康熙三十七年,谢氏族人谢圣锡创编《谢氏家谱》,序中写到:“由原建一祠堂,春露秋霜之期,约定拜扫奠毕觞筹,斯上妥仙灵,下睦族情。”因此,腊八祭祀仪式则是该族群信仰的外向性行为,其最初的信仰是为了尊敬先人,启迪后人。在仪式过程中,谢氏家族通过请支事、祭鼓、祭祖等一系列仪式行为,完成家族规约,以达到慰藉祖先、增加家族情谊的目的。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乐器的使用仅在祭鼓环节,其中无旋律的打击乐器是濮阳谢氏家族祭祀仪式的表演主体。

1.大鼓、小鼓

大鼓的鼓面直径为1米,侧面鼓的厚度为0.64米;小鼓直径为0.51米,侧面鼓的厚度为0.34米。在乐队演奏时,大鼓放置一个带有轮子的底座上,大鼓侧面围绕一圈钢圈,同时小鼓侧面也围绕钢圈,钢圈焊在了大鼓钢圈上,小鼓音色较为明亮,大鼓音色较为低沉。在问到为什么鼓手要敲击两个不同尺寸的鼓时,谢德林老人解释到“因为它的点(鼓点)打的是配合的。”因此,鼓手在领奏时可以根据音色、鼓点搭配敲击不同的鼓,在乐队中起到领奏的作用,配以鼓手舞蹈化的击鼓姿势,更能带动仪式参与人员的热情,烘托氛围。

2.镲

镲为碰奏体鸣乐器,形制为一对相同的金属圆盘,在原盘中有一个凸起的鼓包,在鼓包中间有一个小洞,用来穿引一个红色丝带,以做入手带。在演奏时,乐手将入手带绑在手上,通过轻、重、磨、颤、闷、亮、碰等不同碰奏技法发出不同音色。在祭祀仪式中的乐队,使用到了三种不同型号的镲,为方便分析,笔者将其分为大镲、中镲和小镲,在演奏时中镲和小镲常常搭配使用。其中大镲直径41.5厘米,内围凹面直径14.5厘米,镲面至入手带高5厘米;中镲直径30厘米,内围凹面直径16厘米,镲面至入手带高5厘米;小镲外围直径17厘米,内围凹面直径8厘米,镲面至入手带高3厘米。

3.锣

仪式中所使用的锣为小锣,直径30厘米,锣面高2厘米,是敲击体鸣乐器,声音浑厚、饱满,音色响脆。形制像个小碟,锣面是以一个圆形微突起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演奏时乐手通过棒槌敲击圆心发出声音。

4.大铙

大铙是碰奏体鸣乐器,整体呈现笠行,边缘微微翘起,中心凸起一个小鼓包,声音响亮低沉,且余音较长,在演奏过程中起到强化氛围的作用。大铙直径44.5厘米,鼓包直径4.5厘米,鼓包高3.5厘米。腊八鼓传人谢德林老人说,以前使用的铙更大更沉,但是由于现在的人拎不动这么沉的铙,所以将其更换成现在这个尺寸的铙。

5.海螺

海螺作为佛教的法器,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北魏时期雕刻的云冈石窟就有吹螺的乐伎形象。在古代中国,海螺除了在寺庙用作法器,同时也常见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娱乐中。花园屯谢氏家族祭祀仪式中所使用是现代海螺乐器,大小不一,长约20厘米,螺尖磨穿做吹嘴,颜色为白色。作为乐队中的色彩性乐器,海螺在吹奏时发出呜呜声是一个较稳定的长音。

6.尖子号

尖子号是中国传统的吹管乐器,颈管纤细而修长,尾部为喇叭状,无孔无键,无固定音高,是依靠气息控制音的滑动,音色较为尖锐。祭祀仪式所使用的尖子号长80厘米,喇叭口径15厘米,吹嘴口径4厘米。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豫剧中,常用尖子号来开场,现在较常出现在大平调、大弦戏中做伴奏乐器。

(二)乐队编制及空间分布

锣鼓队服务于祭祀仪式,为仪式渲染了氛围,同时增添了娱乐性。谢德林老人告诉笔者,像腊八那天的演出,演职人员一般在20至30人之间:敲大鼓、小鼓的是一人,大铙约两人,小镲约两人,中镲约五人,大镲约四人,尖子号三人,锣一人,海螺约八人。

谢氏家族祭祀仪式的器乐演奏以打击乐为主,大鼓领奏伴以锣镲等打击乐器,快如疾风骤雨,风格热闹明快。而乐器演奏在仪式中的作用,一方面营造热闹氛围,增添了腊八节的喜庆气氛。另一方面还有召神灵、慰祖先的作用。

二、仪式音乐的社会功能

(一)娱乐功能

音乐能使人愉悦娱乐是艺术的基本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谢氏家族祭祀仪式音乐的娱乐功能体现在娱神和娱人两方面。一方面表达了濮阳谢氏子孙对于祖先的敬重和崇拜,仪式中的一些流程设置,例如跪读《祭祖文》等环节,究其内容主要是家族长辈回忆先祖搬迁的历史以及家族的发展史,赞颂祖先的光辉历史,感谢祖先的庇佑,通过供奉、赞美祖先,使祖先产生娱乐感,以获取其保佑,实现风调雨顺的愿望。

另一方面,在祭鼓环节欢快的节奏和舞蹈化的击鼓动作活跃了家族祠堂的气氛、乐队游街时,乐手们站在队伍前列,家族成员紧跟其后,锣鼓喧天、气势恢宏,边走边敲锣鼓震天响,村民们站在街巷,此时动感的击鼓节奏和观看者之间的喧闹融为一体,鼓手敲的如痴如醉,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二)社会功能

谢氏家族祭祀仪式音乐中的社会功能最主要体现在凝聚族群的方面。祭祀仪式的时间在腊月初八,临近年末,许多在外奔波一年的家族成员回到村中,共同商讨仪式的细节、排练仪式所需要的演出,无偿为家族做出贡献。近几年,为了可以更好的扶贫帮困,家族成立慈善基金会,协会成员主动带头,带领家族成员自愿捐款,并安排专人管理。因此,谢氏家族祭祀仪式为族人提供了一次集会的机会,同时增进了族人们的交流,互帮互助推动宗亲之情。

(三)教育功能

“仪式作为人类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仪式与日常生活相互影响则是必然的。仪式中的道德教化内容与人们维系日常群体生活的和谐与稳定的道德教化内容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仪式对人的精神和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控制功能。”3因此,仪式中的含义、禁忌及仪程对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正所谓信仰塑造道德。在谢氏家族祭祀仪式中,小辈的祭拜、长辈述《祭祖文》均体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警示后辈唯有团结一心方可创造家族辉煌。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濮阳花园屯谢氏家族祭祀仪式音乐的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腊八祭祀仪式中的音乐在历史发展中依然保持魅力,并且与当地信仰息息相关,对当地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注释:

1.王明珂著: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2013年,第309页

2.吴霜.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M]2017:369

参考文献:

[1]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2013年

[2]吴霜.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M]2017

河南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YW202009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