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形式的诈骗手段逐渐兴起并壮大——电信诈骗。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自我防护意识差,真诚且容易相信他人的特点,成为了诈骗分子的重要作案对象。2016年,山东女生因为学费被骗伤心欲绝,心脏骤停猝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电信诈骗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也可以夺走人的生命。每年都会发生并且不乏涉案金额巨大,造成后果及其严重的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的案件,让我们心痛之余也在不停的思考,如何杜绝大学生被电信诈骗——提高大学生的防电信诈骗意识和能力。
一、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
(一)初级版——群发短信,广撒网多捕鱼
诈骗分子通过群发短信的形式,谎称自己是收到短信者的亲人或朋友,因为某些原因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收到短信的人给其账户打入一定量的钱款,这种方式可以说是骨灰级的诈骗方式,诈骗实施成本较低,成功率也很低,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像天花病毒一样被免疫了。
(二)升级版1——获取信息,冒充他人
诈骗分子通过某些方式获取被害人某些信息,比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网购账号以及账号中存在的某些订单等等,通过打电话或者其他沟通软件,联系被骗人,谎称自己是公、检、法或者银行、学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某些原因需要被骗人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款,甚至有的诈骗团伙为了让被骗人相信,还会将电话进行转接,让被骗人与他们伪造的上级执法单位对话,以提高信任度;有时诈骗分子可能会选择联系大学生的父母,通过聊天软件冒充被骗人的子女,并报出被骗人子女的一些实际信息,比如学校的名字、生日,谎称自己要学某些校外课程需要钱或者其他一些借口,通常情况下诈骗分子还会将事情描述的十分紧急,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交钱,就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诱骗学生家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在未进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就盲目给指定账户转账,这种诈骗手段利用了家长们爱子(女)心切的特点;有些诈骗分子冒充网购平台的商家,以商品有质量问题为由,需要退货,但是为了保证商品形象(或者其他理由)不能直接从平台退货,需要被骗人注册一个他们公司的账户收钱,并且还会多退一些钱作为补偿金。注册过程中,就需要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甚至密码等重要信息,一经输入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银行卡当日限额的钱全部会被刷走,后期報警也难以找回被骗钱款。
(三)升级版2——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发布刷单招聘信息,以不出宿舍只用手机就能赚钱为噱头,招募大学生从事假刷单真诈骗的行为。诈骗分子首先营造一个刷单的环境,在开始的一两次刷单过程中,按照约定,将本金和佣金在任务结束后立刻返还给被骗人,等到基本的信任建立后,以更大额的佣金诱惑被骗者垫付更多的本金,被骗者的大额本金一到账,立刻就会被拉入黑名单,这种诈骗手段近几年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利用了大学生渴望做兼职,但是学习紧、没时间的实际情况,营造了一个可以轻松赚钱的氛围,从而达到行骗的目的。
(四)升级版3——网络版“仙人跳”
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网上引诱学生与其从事不法行为,并在进行过程中拍下视频,一经得手立刻实施威胁,如果不给他们转账就将视频传到网上,让被骗学生的同学和老师看到,名誉扫地。诈骗分子一开始可能只让被骗者转几百,当被满足后,就会让转几千,后面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直到学生无法承受选择报警为止,此时被骗者可能已经负债累累。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能力
面对手段繁多,甚至软硬兼施的诈骗分子,怎么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被诈骗的几率——提高大学生的防诈骗能力。
(一)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每一个被诈骗的人都很疑惑自己的个人信息是怎样被诈骗分子获取的,为什么他知道我买了哪双球鞋,为什么他知道我的家庭地址……,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录入个人信息,除了正常的到银行、医院等场所需要输入详细的个人信息外,注册游戏会员,网购等等,特别多的情况下需要我们留下跟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这里就需要大家做好区分,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身份证、学生证、社保卡、银行卡密码、家庭相关情况等这些重要信息是可以登记的,这个环节一定要引起大家注意,也许自己或者家人被诈骗的导火索,就是不经意间登记的一条家人的电话号码。所以,一定要具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便将个人信息告知陌生人,不在陌生场合和网站登记,尽可能降低诈骗发生率。
(二)增强诈骗识别能力
1.案例通报。日常教学、班会活动中,利用2-3分钟,向学生通报最新电信诈骗案例,详细描述诈骗分子使用的手段,以及能够识破骗局的几个关键环节。
2.观影学习代替说教。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通过观影的方式,让学生换个口味接受防诈骗宣传,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影视剧中的明星、小鲜肉也更能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潜移默化提高防诈骗能力。电影《巨额来电》正式一部具有这样特点的影片,可以利用课间或者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3.警察宣讲。老师口中说出的诈骗案例有时候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警察这一特殊的身份,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邀请学校周边具有这方面办案经验的警官现场说法,向学生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被骗案例,传授避免被骗的技巧。
4.现场模拟。组织以防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心理剧比赛,通过现场模拟表演,增强学生防电信诈骗意识。
(三)不贪小便宜,洁身自好
有些诈骗能够成功实施,利用了被骗人不劳而获、少劳而获的心理特点,以小利诱惑,最终让被骗人贪小便宜吃大亏,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有些诈骗则是抓住了被骗人好奇心强、渴望猎奇的特点,采用不法手段诱使被骗人参与其中,保留证据,进行敲诈勒索,只要中招,如果当事人不选择报警,就像掉入了无底洞,诈骗分子会一点一点的榨干被骗者所有的钱财,甚至负债累累。所以大学生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心中要有畏忌,不能触碰底线更不能越过底线;其次,要常读书、读好书以加强自身浩然之气,摒除杂念洁身自好,不给小人留孔隙。同时,如果真的不小心中了圈套,一定要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不能对诈骗分子报有侥幸心理,越早报警损失越少,否则面临的将是名、财两空的境地。
(四)加强家长防诈骗宣传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大学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是一个整体,提高学生家长的防诈骗意识,降低被诈骗的风险,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利用家长群、学生转达等方式,向家长传授防诈骗方法,告知注意事项,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避免因为沟通不畅造成财产损失。
(五)提高抗打击能力
学生被骗特别是涉案金额比较大的情况发生,学生容易想不开,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甚至有的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植入钱财为身外之物,与生命比起来微不足道理念;要进行责任教育,每个人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存活在人世间,有家人、有朋友,自己的健康就是他们能正常生活最基本的保证。同时,要让他们意识到,青年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中大有可为,也需要他们大有作为,每个青年对社会的贡献都是无限的,不能因为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放弃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青年使命。
三、总结
电信诈骗的根源在于发起者,这个只能寄托于公安部门加强打击力度,但是电信诈骗能否成功实施或者说被骗者是否被骗的选择权在我们个人,只要我们增强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重要信息,遇到问题不盲目相信,不贪小利,洁身自好就能极大的降低被骗的风险。正如小品中的范师傅所说:“只要我们这些善良的人提高警惕了,你(诈骗分子)还会个啥?”
(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