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庭刚
摘要: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用于指导实践,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发展,实践——认识——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总结,理论始终受制于实践,理论不能过分滞后或超前于实践,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2-232)
以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快乐学习1学习伴我成长”为例。
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育;2.感受与体会大人与孩子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集一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的话写在书上。教学重点是感受成长离不开学习的理念。教学难点是感受大人为什么也要不断的学习。
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内容,师生要尽量争取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毕竟每周只两课时,而教材却有84页,《学习实践园地》有60页,单元及上年度同期期末试卷共5份10页,内容不少。三年级一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以前的事情都是碎片化的无意记忆为主,难免多有遗漏模糊之处,特别是对三岁以前经过的事情都已遗忘。这就需要预先自少提前一两周布置家庭作业,并定期督促检查,甚至抓典型学生跟进帮助,采用课后谈话、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师真正做到课堂上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走过场。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学习伴我成长”第一课时“成长离不开学习”其中心句是“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刻都离不开学习。”引申出“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交流园:“学说话、学走路、学整理、学跳舞、学做工、学礼仪、学写字。”然后
问问爸爸妈妈
我是怎样学会说话的?
我是怎样学会穿衣的?
我是怎样学会使用筷子的?
············
我在学习中获得的本领有:
我学到的礼仪有:
最后回答:“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吗?(不是,都是后天有意无意学会的。)“如果没有这些本领,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白纸一张,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光“想想”、“问问”达不到“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即使在教学中匆忙让学生回答,由于准备不足,学生的回答也是凌乱、肤浅的,甚至模糊不清。这就需要预先布置,不打无准备之仗,争取弄明白,搞清楚,力求回答系统、清晰、深刻,进一步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主要是:“我们小孩需要学习,那么大人是否需要学习呢?”与第一课时相呼应,然后自然过渡到“让我们去调查一下,看看大人们还在学什么?”教材举例有:奶奶在学(绘画),老师们在学(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爸爸妈妈在学(怎样教育孩子),爷爷在学(科学种田),但自己的家人或熟悉的其他大人究竟在学什么呢?所以应前置开展:
“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学习呢?”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必须深入实际,亲自参与调查填表。教师不但要事先布置“小调查”,还要亲自参与调查,向学生补充提供范本,这既是对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归纳概括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更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如果不事先布置,学生只能以教材上的举例为例,把鲜活的生活事实变成空洞说教,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教师“闭门造车”,甚至手忙脚乱,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处处可学习”,重在掌握“你知道学习的经验有哪些吗?”教材首先举例:“看看下面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学习的。”“报纸和儿童杂志,与同学交往、玩耍、参观、跟别人学。”拓展:“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呢?”深化:“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有很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说说你的哪哪些本领是从‘做’中学来的。”
学做一道菜或学做种一种植物
准备工作:---------------------------------------------------------------------------------
操作工作:---------------------------------------------------------------------------------
我的学习收获:---------------------------------------------------------------------------
说一千道一万遍,不如亲自去实践。这又把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最终归结为生活实际,既培养学习习惯,又得到劳动锻炼,还增长了知识技能,也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学种一种植物”是一个长期过程,甚至会延续一期或一年甚至三五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师生之间都更需要耐心、鼓励和引导。
教学教学,包含教与学。教师的“教”是手段,目的是教会学生“学”。教学应紧紧抓住實践是因,理论是果的辩论统一关系。教师是教的工程师,学生是学的主体。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应让学生先做再答,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师胸有成竹,使抽象的理论丰富起来。勿使学生成为“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勿使教师成为“墙上葫芦,头重脚轻根底浅。”勿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勿使道德与法治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勿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务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学相长。教师同时应掌握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转化、升华,不能总是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同时始终注意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错误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