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珍
摘要: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微格教研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它们持续推动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研组分工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探索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信息化;微格教研;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研领域的不断渗透,传统的教研模式正在被逐渐改变。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在教研过程中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通过有效科学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专业素养。微格教研具有目的性强、可操作性强、依据性强、反馈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新型、高效、便捷的训练教师专业技能的教学辅助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研活动“微”定格化。通过信息技术与微格教研的融合,持续优化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终创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式,探索教学策略,实现质的飞跃。
微格教研采用了微格教学的合理内核,是供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的一种模式。微格教研提取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录像剪辑后提供教研活动时进行局部的“微”定格的(格)分析,它是用摄像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聚焦某一教师技能,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1 信息化,助力教研的“微”定格
1.1 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微”定格化
为了提高微格研讨的时效性,主备人在录播室中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教研组内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模拟课堂。教学中,组内教师既要充当学生的角色回答问题,还要对照观察量表观察执教者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技能训练点,形成整体评价。课后,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堂实录截取片段,加字幕,使后续的微格研讨分析的精细化。在第一轮微格研讨中,回放录像,每位教师带着自己的思考,聚焦自己在听课过程中对某一环节的疑惑或者可研讨点展开讨论,用录像中的教学片段为依据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事实依据的同侪“2+2”评价,每位教师提出2条表扬性意见和2条建设性意见,遇到某一环节处理时群策群力,出谋献策,预设生成,反复推敲,助力知识重点处,让研讨活动真实发生,思不知,研不断。
1.2 研精究微,课堂过程“微”定格化
第二轮微格研讨课中,教师回归真实录播课堂,将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呈现于课堂上。教研组内的教师分工合作,根据量表继续观察,及时记录,尤其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点在教师讲解、师生互动、课堂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的观察,仔细推敲教师的教学语言,可精细至一句话、一个词,为开展下一轮的微格研讨打下基础。课后,再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截取视频片段,对视频中无效或等待教学生成的片段进行剪辑,用字幕加以解释。在第二轮微格研讨中,可利用集中的教研时间或者不定时的微信教研展开研讨,可将已剪辑好的教学片段传到微信群中,组内教师可以随时点开链接,根据自己的分工,观察教学过程,及时在线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形成有效的反馈。在集中的线下教研时间,即可统一回放加好字幕的教学片段,组内教师除了针对量表中的测评点,更关注在上一轮微格研讨中的预设是否一一生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是否有效,当需要重放某一环节录像时,可以重复多次,以便深入地研讨,让研讨活动科学有据,更直观形象地评价课堂的实效性以及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微格研讨可见功底。
1.3 积微成著,教学成效“微”定格化
研讨后,执教教师进行及时的反思,比较两次教学设计在教学效果中的提升,以及观课教师所提意见上是否可行,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形成授课过程中的一些新的思考,促进自身业务的提升。最后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形成此次微格研讨在改进教学成效上的策略,形成组内教研资源,从而提升课堂实效性。微格教研以“还原论”的方法,将课堂中的一个个问题进行分解,构成多层次的解释、归类和整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记录总结分析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精细教学过程与内容,教研组内分工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微格教研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反思,精化教学,共同探索提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 信息化,助力教师的“微”成长
2.1 助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個人专业素养
教育的信息化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执教教师在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资源,拓宽教学眼界,更新教育观念,不断采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管理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放大或回放录像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直观地为教师呈现教学效果,让执教者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微格教研聚焦的是教师的某一专业技能,运用观察法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促进执教者在不断研讨中改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它促进授课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微格教研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成长,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2.2 信息技能融会贯通,提升教研组科研能力
微格教研是基于录像回放来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分解,形成有理有据的研讨分析。因此,在微格教研中,除了对教学场地的信息化录播要求外,更需要教研组内教师用多种技术手段或者教学软件,对录像进行剪辑、加字幕,形成适用于教学研讨的教学片段,实现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新飞跃。在教学片段前的微格研讨,不再是教师主观或模糊的评价,而是针对基于眼前可反复回放、可暂停的教学实录展开的微格研讨,教师的研讨更精准、更深入、更有操作性,展现了教研组的团队智慧和力量,提升了教研组的科研能力。
2.3 完善教学资源,教研模式新起点
每一轮的微格教研后,通过收集、整理和保存就会形成学校的微格研究课例资源库,研讨形成的教学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不断完善,建构微格教研体系。微格教研,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将信息化与教研方式深度融合,形成教研模式的新起点,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新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教师在微格教研中的动态知识管理,激发自身发展的内驱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反思、创新教学方法,关注专业技能发展。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的“双翼”,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良好的“微格教研”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施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