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莲
【摘 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在译作《浮生六记》中,林语堂将这两种翻译策略运用的淋漓尽致。就本文而言,本文作者拟从林译《浮生六记》中探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其中的运用以及在林译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归化;异化
一、引言
《浮生六记》是“清初文学爱好者”沈复的一本题材较为广泛的自传。《浮生六记》书名来自李白诗歌(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的名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全书共六卷,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优雅古朴的文风描述了他个人经历的点点滴滴,描写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美、哀怨离愁;兼谈生话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就译文而言,《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林语堂凭借其娴熟的英语、汉语驾驭能力,将晦涩难懂的中国式文言文的《浮生六记》翻译成通俗易懂、令西方读者“徘徊不忍卒读”的佳作。
二、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林译《浮生六记》中的体现
德国思想家 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于 1813 年在他的论文 《论翻译的方法》 中第一次提出归化和异化的说法。归化和异化争论的焦点就是对原文异域性的保留与否问题。 归化强调翻译的流畅性,尽量让译本适应于目标读者的文化。异化强调对原文异域性的保留,该翻译策略是一种让读者尽可能地靠近原文作者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从对时间词、委婉语、典故的翻译中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运用。
(一)时间词的翻译
例1.“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
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
例2.“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
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
由于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是一部文言作品,其时间词的表达采用中国传统的纪年、记时方法,故在表示年代的时间词的翻译上,如果采用音译的方法,外国人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可能无法理解,所以林语堂采取归化的方法,1.2.两例便是很好的验证 ,林语堂把 “乾隆癸未 ”直接换成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方法“1763”,“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译为“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便于读者的理解。
(二)委婉语的翻译
例1.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And so every day we rubbed shoulders together and clung to each other like an object and its shadow.
例2.余曰:“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
“Of course this is all right, except that I am afraid when you are grey-haired, you will be too old to travel.”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以及社会文化现象,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将这些委婉语直接译出,以委婉译委婉,有效保留了原文的信息。例1中“耳鬓相磨,亲同形影”描述出了沈复与陈芸这对夫妇的恩爱之情,林语堂采用“we rubbed shoulders together and clung to each other like an object and its shadow” 有效地保留这一文化成份,使两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例2 中“鬓斑之日”委婉含蓄地说明了年龄,在中国文化中不喜用“老”等字眼来说明年龄,西方国家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因此翻译时也采用 “grey-haired” 一词进行弱化。
(三)典故的翻译
例1.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And so we remained courteous to each other for twenty-three years of our married life like Liang Hung and Meng Kuang [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 longer we stayed together, the more passionately attached we became to each other.
例2. 余戏曰:“当日文君之从长卿,或不在琴而在此乎?”复相与大笑而罢。
Wenchun was tempted to elope with Hsiangju not because of his ch’in music, but rather because of his fu poetry,” and we laughed again.
由于《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文言自传体笔记,其用典之多也不难想象。例1中的“鸿案相庄”更是用了梁鸿举案齐眉的典故,林语堂将其译成“Liang Hung and Meng Kua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更是异化策略的完美体现。例2.“文君之从长卿”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讲述了西汉时期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所成的爱情故事,译文中没有写明这个故事,但使用了Wenchun was tempted to elope with Hsiangju 清晰表达出了典故的寓意,但是对于这个中国人所皆知的爱情故事,如果添加脚注或许更有助于译语接收人群的理解。
三、结语
从上述对林译《浮生六记》中的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的分析不难看出,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是相辅相成的。文中对典故等的翻译并非完全归化,亦非完全异化, 是译者在结合语境的情况下适当选择归化抑或异化的翻译方法。 如果译者在其译本中,过于强调其中一方,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其译本自然也是不完善的,只有将两者巧妙地运用在翻译实践里, 才能得到更适应目标读者的译本。总而言之,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体现了林语堂为迎合英语读者的理解需求与审美期待,以及顺应译入语文化所作出的努力;而异化翻译策略则能够表现出林语堂尊重原作、原作者以及源语文化,并希望将源语中的文化“复制”到译入语中,保留和保全原文的语言及文化内容的意图和努力。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Lerden, the Netherlands: Brill Academic Pub, 1964.
[2]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外国语,1998(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林太乙.林语堂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沈复.林语堂,译.浮生六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