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摘要:我国传统的乐器众多,但是众多乐器中,结合了外来因素的乐器凤毛麟角,而扬琴在众多乐器是属于出类拔萃的,在我国悠远的历史中,扬琴展现出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扬琴结合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因此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地域特色的文化,那么扬琴在音乐上面的变现力是展示扬琴音乐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扬琴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各地普及开来并受到人们的欢迎。清代《皇朝礼器图式》在描述卡龙时用了美妙的词句来评赏,可见中国对扬琴的熟悉程度。那时扬琴在中国最觉的用途之一就是为歌唱伴奏,虽然这种结合通常是偶然性的。
在戏曲音乐中,虽然传统的四大声腔和清代以业风靡全国的京剧都未应用扬琴,但却在粤剧、潮剧等地方剧种中立足了。在由说唱曲种演变而成的吕剧(来自山东琴书)和黔剧(来自贵州文琴)中,扬琴仍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在应用。
关键词:流派的分布;乐器
一、流派的分布 音乐扬琴 扬琴的发展与作用
在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潮州弦诗等民间器乐乐种中,扬琴是一个重要的乐器。在与民间音乐广泛而深入的结合中,扬琴这件外业乐器被不断地改造,扬琴的中国民族风格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扬琴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民间乐种的盒结合,使各乐种中的扬琴在一般的共同点之上多种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演奏风格流派。下面将论述的是其中发展较高、对后来扬琴演奏风格影响最大的几个传统扬琴流派。
(一)广东音乐扬琴
广东音乐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地方器乐曲种。广泛流传于广东的扬琴进入广东音乐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最早的广东扬琴出版物——易其仁编著的《粤曲扬琴谱》于1920年问世。次年,的《琴学新编》出版。该书从记谱法角度对广东音乐扬琴的竹法作了分类,提出了竹法十度说。我们还从该书了解到,当时广东已形成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不同扬琴演奏派别。《琴学新编》是广东音乐扬琴的重要菱,也是后来同类书著的基础。其后出版的《吕文成琴谱》(吕文成1926)、《琴学学精华》(丘鹤俦1928)、《国乐捷径》(陈俊英1939)等,虽只限于介绍广东扬琴,但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有关扬琴演奏法的记述和扬琴曲集。它们促进了扬琴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和演奏技巧的提高。 本世纪以来,广东音乐扬琴先后涌现出一批富有才华的扬琴演奏家,他们是严老烈,丘鹤俦,罗绮云,吕文成,陈俊英,黄龙练,方汉等。他们对广东音乐扬琴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二)江南丝竹扬琴
扬琴在江浙一带相当普及,并曾应用到多种民间音乐中。它的发展更主要的是集中在近代兴起的器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中。有关江南丝竹的历史资料很少,这里仅通过对上海地区扬琴师承关系的追溯来探讨这一带丝竹扬琴的发展情况。
(三)早期的扬琴重要人物
已知早期的重要丝竹扬琴人物是任悔初,张志翔,俞樾亭,郁鼎铭,唐继香等。
1.任悔初(1887—1952),江苏宜兴人,李鸿章之婿。他是1917年成立于上海的丝竹团体“清平集”的发起人之一。他的扬琴技艺颇为精湛,首先把江南丝竹合奏曲改为扬琴独奏形式,并在30年代灌制了最早的丝竹扬琴独奏唱片《中花六板》和《三六》(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
2.张志翔,浙江湖州人,擅长扬琴、琵琶,早年曾为卖唱歌女伴奏,后到上海,主要以教授丝竹为生。上海最早的几个丝竹团体都请他作乐师。他培养了很多丝竹扬琴家,并有丝竹扬琴谱《南风操》流传至今。 其后一代丝竹扬琴代表人物是项祖华,周惠,张徵明,朱文龙等(仅限于上海地区)
3.项祖华(1934—),40年代就师从任悔初,在丝竹扬琴的整理、加工和传播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主编出版了《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扬琴专辑》,其中他整理的《弹词之云》、《欢乐歌》、《行街》、《霓裳曲》等江南丝竹扬琴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演奏法》 周惠(1925—),曾师从俞樾亭,长期从事江南丝竹扬琴,以左竹法演奏。他录制了不少江南丝竹合奏唱片、磁带,为江南丝竹扬琴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4.四川地区的扬 琴主要是在四川琴书中发展起来的。从本文前述竹枝词中可推断,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并因此而得名的四川琴书至少有200年历史。四川琴书一般由5人表演,分唱生、旦、净、丑、末,分操扬琴、鼓板、小三弦、小胡琴和二胡,自弹自唱。四川琴书的音乐由唱腔和器乐曲牌兩部分组成,器乐曲牌是在特定情节中为表现内容,渲染气氛而用的。
而在器乐曲牌中的主奏作用更使扬琴的技巧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5.东北扬琴
过去,在我国东北地区,扬琴并未成为某一乐种的固定乐器,主要是散传于民间,人们在闲暇时弹奏自娱。东北扬琴是个别艺人在扬琴与当地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没有单一、明确的乐种背景,也没有其它几个传统流派所拥有的大的演奏乾群体。它是由少数人创造、发展,在少数人中间流传的一个独特的演奏流派,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
6.受过良好教育的王沂甫(1917—1989)对东北扬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东北扬琴得以传承和发展是与王沂甫的努力分不开的。
扬琴的发展与作用
自从“洋琴”传入中国,经过数百年“民族化”的演变发展到中国传统扬琴,而传统扬琴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演变发展到“中国现代扬琴”,因此可以说它们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发展方向是:
(1)洋琴—外国进口;
(2)传统扬琴—民族化乐器;
(3)现代扬琴—民族现代化国产乐器,这就是全部中国扬琴起源和发展简史。
中国传统扬琴起源为外来“洋琴”,那么中国现代扬琴的出现完全出自中国人独创的,它的发明人是中国公认扬琴大师、民族乐器改革 家杨竟明先生。扬竟明老师发明的扬琴一直到现在,全国厂有及使用者均用其发明原理制做的琴,海内外的演奏家是受益者,全国的乐器厂家是受益者,音乐院校是受益者。我们说扬琴(中国扬琴)它是中国人独创的,是因为世界各地的“洋琴“中没有“变音扬琴“也没有多排码并列形制和分层滚轴板,也不能把传统扬琴的两排码并列和现代扬琴的三排码并列看作是仅仅为“一排码之差”(59年生产了三排码小转调)这一码之差是新旧两代扬琴兴亡的关键,这项发明是中国扬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迅速发展到现代扬琴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竟明先生除乐器改革的成功外,对于“扬琴“的演奏方法,早有研究,演奏方法直接反映音色,力度、灵活性及乐曲表现,他首先发明了三指持键,指腕结合,这是非常科学的演奏方法,一直到80年代初期全国音乐院校,文艺团体的扬琴演奏者均效仿此方法。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
总结
通过分析研究后可知,在我国戏曲演奏中,杨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伴奏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便是一个“伴”字,由于杨琴的音域比较宽,作为伴奏的乐器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辅助演唱功能,同时也不会喧宾夺主,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主次分明的印象,使整体的演奏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