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事故特征分析

2020-09-10 14:24:18温珲刘阜鑫郭浩然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安全隧道

温珲 刘阜鑫 郭浩然

摘 要:针对事故易发的高速公路隧道路段,通过依托项目实地调研及事故数据收集整理,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分析法,对隧道事故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空间、时间、形态三个角度揭示隧道路段的事故特征分布情况,并据此提出不同特征下保障运营安全的着力点,为建立隧道运营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了支撑依据,研究结论对于保障隧道运营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隧道;事故特征;安全;分布情况

中图分类号:U491.3 文献标识码:A

隧道是公路基础设施的咽喉,具有交通安全事故易发、重特大事故占比较高、事故难于处理的特点。隧道路段的事故特征与一般路段不尽相同,分析隧道事故特征有助于明确隧道路段的安全需求,识别影响运营安全的风险隐患,从而为建立隧道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对保障隧道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事故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托项目近五年内的事故资料,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三个角度出发,对高速公路隧道段事故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展开隧道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1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调研

隧道路段事故特征分析数据来源于依托项目高速公路,该高速全长62.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全线共有隧道8座(短隧道4座,中长隧道4座)。该高速公路近五年无重大改扩建工程,道路安全设施基本保持一致,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收集了自投入运营以来共五年的交通事故资料,以及五年来的出入口、断面交通流数据。基于这些数据,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法对该高速隧道路段事故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全线事故率计算可知,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的全线平均事故率为1.268次/百万车公里,其中2013年事故率最高,为1.376次/百万车公里。计算隧道路段年事故率,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隧道事故率与一般路段相比存有诸多不同。一般的说,隧道内的平纵横指标、平曲线结合等方面优于一般路段,因不良路线设计导致的交通事故较少,这是部分隧道事故率低于全线平均事故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隧道路段环境封闭、亮度不足等特点会对驾驶员感知及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驾驶安全风险,出于这类原因,部分隧道路段的事故率会高于全线平均水平。下面将从空间、时间、形态三个角度对隧道路段事故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2 隧道路段事故特征分析

(1)隧道路段事故空间分布。隧道在采光方面只能依靠灯光照明,而灯光照明无法完全模拟洞外自然光照,驾驶员进入隧道必须经历光照变化的环境,特别在隧道入口处、出口处最为明显,由此引发“黑洞”、“白洞”效应,基于此推理可知不同位置事故应有不同体现。

结合《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及调查高速线性指标实际情况,本文将隧道入口段范围确定为洞口前165米与洞口后150米;隧道出口段为隧道末60米(采用《细则》范围限定值);隧道中段为隧道内除入口段、出口段的中间路段。

2012年至2017年7月隧道路段共發生70起事故,发生位置位于隧道入口段、隧道中段和隧道出口段的比例分别为23%、67%和10%。各年隧道事故发生位置分布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隧道段事故发生位置隧道中段最多,其次是入口段,出口段事故发生数量较少。分析其原因,在隧道入口段及中段的事故占比大主要是驾驶员由明亮的环境驶入黑暗的隧道后,瞳孔的调节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此时眼睛会出现一片漆黑,即产生“黑洞”效应,使驾驶员在刚进入隧道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难以辨清路况、采取紧急制动等错误行为。事故发生在隧道出口段的原因主要是隧道环境密闭,使驾驶员产生压抑的心理感受,引发心理学上的“逃逸”心理,迫使驾驶员提高行驶速度逃出隧道,辅以“白洞”效应,增加了追尾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隧道路段事故时间分布。事故的时间分布通常以季度、月份、小时为划分单位进行分析。隧道事故在以季度、月份为单位与一般路段情况相仿,不存在特殊差异。但在小时为单位的分布特征中,出现了不同于一般路段分布规律的特征。以小时为单位统计隧道路段事故小时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可见隧道路段事故高发主要集中10:00-12:00、13:00-15:00两个时段。而一般路段正午时分的事故数并不甚多。可以推测,正午时段是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段,强烈的光照与隧道内偏暗的行驶环境相差甚大,“黑洞”、“白洞”效应突出,更易引发交通事故;午后时段属于驾驶员的疲乏期,加之隧道路段洞内灯光昏暗、驾驶环境单一,降低了驾驶员对行驶速度的敏感性及对路面突发情况应急能力。

(3)隧道路段事故形态分布。隧道路段事故形态组成和全线事故形态组成如图3、4所示。隧道段事故类型中,撞护栏(撞隧道壁)占比最大为72%,追尾次之为21%。隧道段内的撞隧道壁及护栏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事故形态,也远远高于全线平均水平,是隧道事故形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隧道安全设施设置方面应围绕这一事故特点,加强隧道内线形诱导设施的作用,提高隧道驾驶环境的容错性。

隧道入口段与隧道中段的事故形态占比也有显著的不同,隧道入口段与隧道中段的事故形态占比如图5、6所示。

隧道入口段撞护栏事故比最大,占事故总数的55%,追尾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6%,两者比例为1.53:1;隧道中段的撞隧道壁事故占比增加至73%,追尾事故的比例降低至17%,两者比例为4.3:1。不难看出,隧道入口段的追尾事故突出,由此在隧道入口段应重点设置有助于驾驶员提前控制车速的安全设施,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充分调研以及事故资料深入分析,得到了隧道事故的时、空、形态分布特征:(1)10:00-12:00的正午时段与13:00-15:00的午后时段为事故多发时段;(2)隧道入口段与隧道中段是事故多发区域;(3)隧道入口段的追尾,隧道中段的撞隧道壁是事故的主要形态。

参考文献:

[1]刘洪亮.长大公路隧道运营事故分析及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

[2]张生瑞,马壮林,石强.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

(01):63-66.

[3]裴玉龙,马骥.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16(04):78-83.

猜你喜欢
安全隧道
与隧道同行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2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小读者(2019年24期)2019-01-10 23:00:37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U型曲线隧道照明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