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森
【摘 要】大学时期是青年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很容易被引导,也很容易被诱惑,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更是容易对新兴的现金贷业务感到好奇,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大学生也更容易承担现金贷的潜在风险。正因如此,许多不法商家也将目光聚焦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上。现金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只有对其进行严格把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现金贷,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有效减少现金贷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现金贷
一、现金贷的基本概念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的消费观也随之变化,从刚进入大学校园时的学生消费观到融入大学生活的社会消费观,大学生们的消费水平普遍升高,甚至有些人的消费水平远远超过了自身或家庭的承受能力,学生之间的攀比消费也越来越严重,随之诞生了一系列的针对学生的号称小额贷款、无息贷款的现金贷,对于现金贷,国家虽然在2017年12月1日出台了规范整理通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但是也还没有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法律法规,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校园里的大学生还没有正式接触社会,对这种情况没有辨别能力,于是便出现了打着“学生贷”、“校園贷”的幌子,实际上却是“裸贷”、“高利贷”等的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现金贷的危害,远离现金贷。
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是针对申请人发放的消费类贷款业务,具有方便灵活又快捷的借款与还款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无抵押,无担保,借款用途不明。从2015年起,现金贷作为消费金融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中国开始强势崛起,一二线城市以线上为主要借还款方式,三四线城市以线下为主要借还款方式。面对现金贷业务的疯狂发展,中央及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出台政策。截止2018年1月,现金贷融资平台融资渠道遭全面封堵,除了银行和ABS产品融资渠道遭封堵,资本融资市场也在收紧。据不完全统计,仅仅3年不到的时间,现金贷进入中国经一下就涌现出了500-1000家平台,到疯狂发展再到全面封堵,巅峰时期整个行业规模高达数千亿,可谓是大起大落。在前段时间校园贷风波还未平息的劲头上,现金贷也是热议不断,这里面有阿里借吧和微粒贷等一线大平台,也有不断上线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既有上市的,也有国资系和投行系。
二、现金贷的主要特征
(一)数字化、超媒体性、交互性
数字化是现金贷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在历史上数字化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今天所有的线上业务都是以数字化为依托,现金贷把现金交易变为线上的数字交易,在交易过程中就让大学生不知不觉的轻视了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的同等严重性,把金钱看做一个数字,对于当今大学生的严重浪费、不懂节制的消费观十分有影响。同时,现金贷业务的发展是随着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发展的,在当今信息社会,特别是网络购物和大数据兴盛的时代,爱网购、喜欢消费的大学生总是会在网络上留下痕迹,然后这类大学生更容易被现金贷业务盯上,再加上他们自身本来就有需求,进行现金贷的借款业务就相对更容易。如今社会,数据的交互性既方便又可怕。
(二)额度低、周期短、利率高
额度小、周期短、无抵押、流程快、借款用途不明确、利率高是现金贷的主要特征。现金贷的额度一般不超过2万,无需任何抵押,最快几分钟就直接能到账,符合小额分散的原则。其年化利率通常在50%~200%,更有极端的达到了600%。现金贷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其目标用户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急需用钱、没有固定资产、贷款额度不大的人群。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更没有可抵押资产,一般急需资金的额度都不大,一般大学生借款主要都是用于消费,像正常的借贷机构和银行都不会为此借款给大学生,并且大学生是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大学生成了现金贷平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群。
三、现金贷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现金贷属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借贷业务平台,因此现金贷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与新媒体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有着一致性。
(一)攀比心态日益严重
随着网络信贷平台开始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发展起来,如京东白条,支付宝可以使用蚂蚁花呗、蚂蚁借呗,手机上越来越多的分期软件,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下给学生提供的商品都很新很潮,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快,本来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情况就各不相同,再加上大学生们都爱面子,互相攀比的心理很强。一件商品流行起来以后,大学生们就会争相购买,这在无形中就给没有购买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有些家庭条件不够富足,只有少量的生活费的学生想购买当季流行商品的时候,可以借助现金贷平台、分期平台。因此这更让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得不到收敛,一直疯长。
(二)消费过程缺乏理性
经调查,有大部分的大学生曾经网购过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物品,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购买这些物品是由于秒杀、团购等原因,认为买到即赚到。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则是由于一时激动,情绪消费。那么这表明了大学生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凭感性心理进行消费的,而且还随时会被一些所谓的“惊喜”给忽悠,从而进行了不必要的消费。同时,现金贷也就是钻进了这个空子,在学生进行感性消费的同时,把自己的优点放大,缺点尽量隐藏起来,让处于激动情绪并且正在进行感性消费中的大学生凭一时冲动就进行了贷款。
(三)崇尚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普遍了,例如买房买车,年轻人普遍采取的都是按揭贷款的形式,即使有些人是有钱够付全款的。但是由于现金贷的存在,借贷和还贷似乎都非常方便,让超前消费变成了一件更简单的事,买个手机,买个电脑,甚至整个型都是可以按揭贷款的。这让很多具有消费欲望而没有能力实现的大学生能够很快的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的。于是就出现了买任何东西都分期的情况,比如在淘宝买双鞋大于了600元就可以做一个分期,这让生活费本来就不多的大学生提前满足了愿望,于是大家都开始超前消费,甚至开始崇尚这种畸形又暴力的消费模式。
在当代,自媒体已经发展得逐渐成熟,现金贷业务也在信息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疯狂成长。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很容易被现金贷这种游走在边缘的产品给吞噬。因此,必须探究清楚现金贷与大学生消费之间的一些脉络,以防止大学生为消费而陷入现金贷的深渊。
【参考文献】
[1] 张克荣.当代大学生高消费行为分析与引导策略[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12
[2] 万文倩.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24期
[3] 徐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研究[C].山西财经大学,2017.03
[4] 王博.现金贷危局[J].《中国企业家》,2017.24
[5] 贺军. 如何监管现金贷[J].《中国经济报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