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攀攀 王琳 芮赟赟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一直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钉子问题。在积累了丰富扶贫经验的当下,生计改善成为一大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方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 关注那些贫困山区的农户, 考察他们的生计转型状况十分重要。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对于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相关研究文献, 本文以四川省马边县为例,围绕该贫困山区的生态资源、经济发展情况、生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从政府、贫困山区农户、社会人士、研究学者四个方面的作用来分析生计转型的原因,最终得出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结论。
关键词:贫困山区;生计转型;四川省马边县
1.问题的提出
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经济协调与社会稳定。纵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多数山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多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是一个典型的自然条件惡劣,经济发展缺乏内生点,且以农业为主的偏远山区。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四川省马边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户生计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一般状况。
2.四川省马边县的概况
2.1生态资源概况
马边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地带,境内有大小山峰1985个,境内海拔相对最高差3594米,地形地势鲜明,多数以陡峭的梯形剖面为主。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立体气候特征鲜明。马边县面积达22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20.7万亩,林地有245.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54.6%,境内林木种类丰富,已探明树种有109种,优势树种有冷杉、香樟、珙桐、水青树、马边槭等。马边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现今已探明矿产资源15种,其中磷矿是优势矿种,且该县因此被确定为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马边县由于海拔落差大,因此水电资源可开发量高达56余万千瓦。县境内还盛产茶叶,竹笋,中药材等。
2.2经济发展概况
此次研究统计了近五年来马边县经济状况:
由上述数据可得,马边县的整体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对马边县总体贡献小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且增长速度较快,并逐步超越了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由此可见,第三产业还具有很大的可发展潜力。
2.3对马边县生计模式的影响
马边县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马边的二半山区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且湿度较大,气候温和,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因此适合茶叶尤其是绿茶的种植。由于森林覆盖率高,因此野生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因地制宜种植家种中药材,马边县中药材种植已达2万余亩。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马边县独特的风光吸引了大量观光者,带动当地第三产业较快的发展了起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马边县的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并逐渐转向第三产业主导的多元化型。
3.马边县农户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探析
3.1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始终很关心脱贫问题,尤其是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样的政策愿景下,贫困县的脱贫工作如火如荼。
马边县处于四川省的山区,受这种特殊的地理结构的影响,马边县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四川马边县山区开发不足、知名度较小、接收的投资较少的背景下,政府在马边县农户生计模式转型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地区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来获取资源、做出规划继而实施进行。借助马边县绿色的生态环境以及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政府大力鼓励当地发展旅游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景区,完善周围的交通体系,专设以旅游为导向的资金项目,专款专用。并且马边县刚开始知名度不高,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推出相应的方案来发展旅游业,引进投资,给农户带来真实的收益,农户的生产经营变得多元化现代化。
3.2农户的主体作用
农户既是帮扶的对象也是自我财富的创造者,脱贫不能全靠外界的帮助,而且要培养农户的自我发展意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青壮年离开农村,马边县二十多个乡镇较高学历人数占比小,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整体上劳动力较少。并且随着脱贫攻坚工作量的增大,乡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乡村干部也在外流。人才问题是当地发展路上的一个大问题,在政府为整个贫困县建造完成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下,有意识的引进年轻创新劳动力带动当地人发展,集中对当地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增强了本地农户规范经营生产的意识。同时,向农户普及当地优势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知识,提高产量,并培养营销人才,推广当地的产品。由于马边县聚集了较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丰富多彩,农户生产相对应的文化产品对外销售,获取利益的同时向大众传送马边县的文化魅力,更开放的交易模式以及多元化的产业模式促使马边县从传统生计模式走向创新型。
3.3社会人士的协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提到了共同富裕,我们的社会公民面对发展不平衡问题时,先富的一部分人群有意识的自主帮助落后的群体。企业家捐款建设山村,无偿帮助马边县的农户建设自己的家乡,为山区的项目引进投资,使马边县的产业发展更有保障;另一些公众则帮助马边县的居民宣传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关注马边县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马边县的情况。同时中国基金会也帮助马边县在当地建设学校,配备当代先进科技的教学设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且基金会也在为马边县培育优秀的教师,提高马边县的教育水平。整个社会人士与组织的帮助加快了马边县脱贫的脚步,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真实的利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模式。
3.4学者的研究推进
贫困山区新建设是设计全国小康目标实现的重要问题,研究学者们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等各种学科方法对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转型进行研究,其中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及政府作出决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有一些学者从组织制度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伍艳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和南江县的调查数据进行收录、整理、分析,发现农户升级资本对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决定了不同的生计策略的选择。吴海涛、吴娟和丁士军通过对滇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农户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农户升级模式动态演变,表明山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农业,贫困山区需要克服环境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等问题,推动农户从传统生计模式向现代生计模式转型。学者们的这些诶研究成果从一个非常宽广的范围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实际性的借鉴意义和宝贵的参考价值,为马边县的生计模式转型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4.结论
本文基于四川省马边县贫困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生计转型,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市场改善、农户主体的积极努力、农业技术推广、社会人士的帮助、众多学者的研究推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四川省马边县贫困山区农户通过不断地积累生态资源和适宜地调整生计行为以及活动,其地区的生计模式已经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马边县山区农户生计转型需要改善山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加大人力、物力、自然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还提高农户的风险管理意识,在结合外在社会经济环境迅速变化的形势下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推广农业技术,从农户自身的需求出发驱动贫困山区农户的生计转型。
如今,马边县已经成为了乐山市“绿色经济”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其以稳当的发展步伐践行新兴发展的理念,明确自身主体定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全方位展现马边县的县域特征,构建绿色生态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新局面,由此表明,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对于促进山区经济蓬勃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以及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娟,吴海涛.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07):199-200+215.
[2]伍艳.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平武县和南江县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3):88-94+112.
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ACJJXYZD203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攀攀(2000--)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历:本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