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我走上教师岗位已经有20个春秋了,20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天天重复自我、精彩自我,感悟着平凡之中的伟大。
一、注重言传身教,大手拉好小手
小学生,万事开头难。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更像是妈妈,事无巨细,都得亲自“上手”,向“母鸡孵蛋”,日复一日,久久为功,只等破壳而出。
一是“教着来”。小学老师,尤其是起始年级老师,开学时最为辛苦。小至教他们坐姿端正、举手发言、整理课桌、用纸巾擦鼻子,大至教他们排队习惯、值日扫地等,都一一示范,从头做起。更主要的是从纪律、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教育,明白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整个小学阶段,既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更是审美价值的奠基阶段,至小却也致大。
二是“带着做”。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背弟子规、成语典故和颂古诗。孩子毕竟年龄小,认得字不多,我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生背,甚至把每个字的拼音都标上。课间操,我每天带领学生做一日两操。上午和下午放学后,我会带着学生搞好卫生工作,做学生的榜样。日子一长,孩子们就会用“高标杆”来要求自己,用“硬约束”来规范自己,时刻想着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
三是“勤督促”。每天的早读课,我都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将认真读书的学生名单写在黑板上,下课的时候他们将得到老师奖励的“大拇指”。每天放学的时候,我都督促孩子们对一天的生活进行总结,满意的画一个“+”号,不满意的画一个“﹣”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一生受益无穷。
二、強化平等意识,尊重学生个性
一是给孩子们“一个空间”。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从不独自享用,多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的观点,并提出质疑。有时候,我故意偷懒,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既不当裁判长,也不当啦啦队长,彻底放手。一段时间下来,我居然忽然发现,孩子们长大了,长成了比我们预期中还好的样子。
二是给孩子们“一票权力”。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木讷。我总会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开口,让每个孩子“手中”都有自己的一票表达权。我甚至动员孩子们,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告诉他们,“课堂是讲理的地方,谁有理听谁的”。越是这样,孩子们越是对我充满了尊重,班主任老师的凝聚力日益增强。
三是给孩子们“一种包容”。尊重学生其实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学会宽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有时很无奈、也会生气。但我总是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她)们:孩子们之所以“懒”“淘”“皮”“坏”,都是因为想引起我的注意;想表现自己;想得到鼓励。有时候,更是因为还没有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还没有尝到成功的乐趣。为师者,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能一味归咎于孩子。于是,我在孩子们前面,变得更像一位母亲:宽厚、包容、隐忍,总是给他们一个慈祥的眼神,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了之。
三、建立激励机制,内生学习动力
一是优化奖惩机制。在班级小测验中,名列前茅、进步较大的学生能上班级的“明星榜”,解题新颖、作文优秀的学生,能得“班级创意奖”。在鼓励的同时,我也不忘记“两手抓”,对行为规范上不合格、不达标的孩子,及时的找家长沟通列出问题清单,然后共同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家长配合执行。对于极个别行为粗暴、有过激行为的孩子,及时按下“暂停键”,踩下“急刹车”,迅速会同学校制定帮教措施,“硬措施”全时段跟进,力争让孩子们从挫折感中吸取教训,得到成长。
二是“家委”定期换届。学校家委会成员,实行定期换届。家委会成员的产生,同学生在班级的表现挂钩。谁进步快,表现好,对同学的帮助多,谁的家长就有资格担任家委会成员。相反,如果孩子问题较多,那就说明“家长”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有欠缺。通过家委会换届,从一个侧面对家庭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家校共建的氛围日益浓郁。
三是坚持社团引领。对孩子的奖励,最好的就是给他一个平台,让他在展示中成长。通过分析学生的兴趣,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二十多个社团,比如朗诵、合唱、茶艺、课本剧等,都活跃在校园文化的最前沿。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乌纱帽”和“小分队”。几乎每个孩子都“交叉任职”。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特长,也不甘落后,想法设法的去挖掘孩子兴趣,培养一技之长。在良性的“攀比”中,孩子们培养了兴趣,绽放了自己,学会了合作,极大的激发了学习求知的热情。
四、点亮中国灯火,砥砺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育分”,更要“育人”,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家国情怀,立志做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教师的职责所系、班主任的本分所在。
一是“回头看”。利用节假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阳节,我让孩子们回去给老人“洗洗脚”“捶捶背”“沏杯茶”;端午节,我买来艾草,插在讲桌上,淡淡的清香中,走进屈原的故事;清明节,我领着孩子们走进京冀鲁豫烈日陵园,然后游原踏青,绿水青山深处,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无数人的奋斗与牺牲换来的。
二是“留住美”。让孩子们“童”眼看家乡,用笔、用画、用影像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于是,赵郡百家的牌坊门楼、赵苑的成语长廊、滏河沁水的瀑布、康湖公园的松涛,人民路口的“中国结”乃至西湖湿地的旭日都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我们的口号是“每一天,美一点”。我相信,这样走下去,孩子们都会有一个健康开朗的人格。
二是“向前走”。让孩子们大胆的畅想2035年的中国、2050年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鼓励他们勇敢的设计未来。在先锋、模范、英雄的事迹中成长,耳濡目染,孩子们会说:我希望自己是袁隆平,是火箭设计师,是航母战机驾驶员。还有的孩子说,自己就想把父母的包子店经营好,让它香透全城,走向唐人街……
小学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作为班主任,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是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时常摆在我面前,鼓励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孩子们的人生绘就更加靓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