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励理论是指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辅导员和教师在对学生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理论,满足学生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让学生在满足感中提升积极性和创造性,必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校学生管理;运用
引言: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学生得以满足,收获幸福感,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用正面、饱满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一、选题综述
(一)什么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管理学理论中的一部分,是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指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
(二)激励理论的重要性:激励理论是正面的、积极地,是通过激励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让学生由内至外改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用积极地、乐观的、饱满的状态去应对生活和工作,激励机制的作用性要比鞭策机制更好,是让学生自发的规范学习、服从管理,能有减少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对激励理论的常见误解:首先,激励是全面的,不仅有物质激励,还有精神激励,很多人只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了精神激励,这注定让激励效果不明显;其次,激励的对象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比如某一学生渴望成长,当学习成绩有一定提升后,应该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加上精神激励,比如某一学生希望独立自主,则给学生更大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我管理,这也是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最后,统一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需求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激励策略,如果激励策略应用单一、混乱、牛头不对马嘴,自然会导致激励理论的运用没有效果[1]。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一)按需求进行激励
这一点在上文有所提及,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按照需求进行激励,例如学生在刚刚升入大学的时候,还在延续高中学习的状态,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现阶段最需求的是他人对自己学习的肯定,那么学校和教师可以用物质奖励和语言肯定来进行激励,比如评三好学生,比如评奖学金等等,而学生进入高年级,在完成学习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接触社会,参与到社会热点时事的讨论中去,这时候最需求的是他人对自己这种做法的肯定和支持,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接触外界的行为,也将热点时事拿在课堂上讨论,或者给学生展示探索社会的成果,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得到心灵、精神上的满足,干劲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上一个层次。
(二)精准激励
只有精准的激励,才能最大程度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例如在完成一次集体体育竞赛后,班级学生取得了一个好的成绩,竞赛结果是以班级全员为对象,这时候激励对象也应该是班级全員,而不是某一个个体,以班级为基准进行激励,更有效用,再例如某一学生成绩较差,但随后成绩却有一定提升,应该对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行为给予肯定性质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被关注,提升幸福感,而某一学生平时成绩较好,但某一次成绩却有所下滑,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不应该是口头的肯定,而应该是指导性激励,某一学生成绩较差,学习迟迟没有长进,教师给学生设定某一目标,只要达成目标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则是符合这一学生学习状态的激励措施。
(三)激励方式多样化
激励方式的多样化[2]体现在:1.经济激励:经济激励比如说评奖学金,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结果的肯定;2.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和经济激励重合,但没有经济激励直接,比如比赛的奖牌、纪念品,宿舍卫生评比后发放的洗衣液、毛巾等卫生用品,围绕学生成绩和标准而发放的钢笔、日记本等学习用品;3.口头肯定:以往教师也会对学生关心爱护,但国人特有的含蓄思想,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以及肯定鼓励不常表达出来,现代教育提倡将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肯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4.肢体语言或表情语言:肢体语言或表情语言,比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帮扶等,都是对学生的激励;5.行动激励:比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体育竞赛中,和学生共同拼搏,对学生的激励是无与伦比的。
(四)学生相互激励,或自我激励
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让学生们相互激励,或进行自主激励,也是可行的方法策略,采取班级会议,相互给予对方积极评价,挖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对比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或者教给学生自我激励的方法,每次遇到困难深呼吸,心理默念我可以、我能行,这些都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逐步成长。
三、结束语
激励理论运用在学生管理上,就跟对症下药一样,只有按照需求进行精准激励,然后让激励方式多样化,创新激励方式,才能让激励制度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楚卉佳.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
[2]吉鑫淼,程晓波,余青霖,邵兰兰.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57.
作者简介:
颜廷学(1985-),男,江苏南京,汉族,硕士,南京艺术学院,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