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景香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传承在血液里的智慧,蕴含着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教材在呈现古诗学习内容时比较简练,一般只呈现古诗原文、简单的解释及插图,教师要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链接,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通过链接相关古诗,理解古诗语言;链接文化因子,理解古诗意象;链接背景介绍,理解古诗诗情的策略能够让古诗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古诗;拓展教学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是中华民族传承在血液里的智慧,蕴含着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古诗供小学生进行学习,这是提升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大都短小精悍且极富趣味性,非常适合用作古诗文学习的启蒙。小学语文教材在呈现古诗学习内容时比较简练,一般只呈现古诗原文、简单的解释及插图,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文不同,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油加醋”,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拉近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感受古诗的凝练和韵味。
1 链接相关古诗,理解古诗语言
小学生对于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诗句是不容易理解的,古诗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链接相关古诗的策略引导学生“以诗解诗”,以此促进他们对古诗语言的理解。
1.1 链接相关诗句,理解关键词语
古诗之美除了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情感外,还体现在节奏上。经典古诗即使诵读百遍也不会令其失色,反而会令人越发欣赏,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主要是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教学古诗时,应引导学生在以诗解诗的过程中对这一些关键词语进行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时,先为学生解释了关键词“危”“百尺”的意思,然后进行了如下拓展:古人认为最高的事物是头顶上的天,因而常用天上的星星、白云等物来表示事物的“高”,有古诗为证,如“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齊”。还有一些用来表示高的成语,如顶天立地、高耸入云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话是用来形容某地的地势或建筑物很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比如站在162层、高828米的迪拜塔上,可以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站在三、四百米高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里,也可以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了这样的拓展,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两句诗的意思,也习得了语言运用方法。
1.2 链接相关古诗,理解关键诗句
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诗者,根情苗言”。以诗教诗,以诗学诗,能够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他们和古人之间搭建起情感的桥梁,从而实现和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秋思》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句中的思想情感,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的:“的确,诗人的行为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在我们看来,甚至有些不可理喻。那么,为什么他要那么做呢?我们可以在另一首诗中寻找这种相似的情绪。”(出示孟郊《归信吟》)然后,引领学生读《归信吟》,了解诗歌大意,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这一首诗中体验到的作者的情感,最后,组织学生对“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诗句反复品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已经很难理解家书在古代游子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分量。对诗中“恐”这个字眼比较陌生,并认为“临发又开封”这种行为比较奇怪,因此,诗中的这句话属于教学难点。教学中,为学生增加《归信吟》这一首诗进行补充阅读,能让学生增加对家书的感性认识:家书之所以能引发游子的眼泪,是因为里面写满了对家乡的思恋;家书寄出后,诗人的心仿佛也跟着去了远方……经过文本拓展、激情领读等过程,学生就会体会到诗人反常举动的原因,并在诗中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2 链接文化因子,理解古诗意象
在古诗词中许多客观的事物都具有特定的含义,组合起来就成了特殊的文学意象,还会演化成一种民族的文化现象。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可以采取“一首代多首”的方式,同时将几首意象相同的诗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文化现象有初步感受。
2.1 链接文化因子,把握意境本原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的境界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它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古诗内容链接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本原。
例如,《诗经·采薇》(节选)这一首古诗字数非常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教师需挖掘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基因——以柳喻留,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拓展:“自古战争就代表了流血和牺牲。的确,生离死别往往让人悲伤。柳谐音留,有挽留的意思。诗人看似写景,其实是在用柳树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大家知道吗?从《诗经·.采薇》开始,柳便与‘离别息息相关了。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赠,从此以后杨柳在古诗词当中,就成了离愁别绪的代言。”然后,组织学生再一次去读一读、背一背这一首古诗,让学生体验到对诗歌“柳”的意象,不能只去理解它的字面含义,还要结合历史文化因素,去体会它的深刻内涵。
在这里无需对所拓展的诗歌进行太多赏析,教师在解释“折柳”这一意象时,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相同意象的诗词,使学生对“折柳送别”这种文化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2.2 突显文化内涵,把握意境本原
古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在学习古诗时不但要了解其中的诗意,还要了解埋藏在文字后面的情韵。每一首经典古诗都有它的情感喷发点,有些直白,有些含蓄。学生要想体会到其中的诗情,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
例如,王崧舟老师在开展《枫桥夜泊》的课堂教学时,从诗眼“愁”着手,进行了两次拓展,一次是围绕“钟声”进行,引导学生学习了宋代陆游的《宿枫桥》、明代高启的《泊枫桥》、清代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当代词曲作家陈小奇的代表作《涛声依旧》,其中部分诗词属于节选,让它们多次在课堂上出现,达到情感层层递进的效果。另外一次是围绕“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学习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两处拓展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都是在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蕴藏的离愁别绪。
3 添加背景介绍,理解古诗诗情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先为学生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这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内容特点出发,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和故事之家架起一座桥梁。一般来说,古诗背景介绍要先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这样才能对古诗的情感有整体的把握,避免出现对作品解读偏差的问题,也有利于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深入化理解。
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如果没有先进行古诗背景介绍,学生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独钓寒江雪”,明明是下雪天,天气分外寒冷,为什么作者还要独自在雪地钓鱼,这并不符合常理,学生很容易走入这个误区,自然无法理解作者的深意了。教师可以用PPT将柳宗元的生平进行介绍,当学生们看到了柳宗元坎坷的一生后,对作者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自然也能够明白“独钓寒江雪”是一位老翁顽强而又孤独的写照。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叩开诗词情感的大门。
背景介绍是古诗词教学的必要铺垫,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经历、阅历、古诗的创作时间等内容就会明白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感受,会与诗人产生共鸣,之后学生品读诗文的视角和情感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再看山也就不是“山”了。
总之,古诗拓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感悟诗文情感。因此,教师在拓展教学时要注意拓展的适时性和适度性,所选的资料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太难,否则会打消学生积极性,也不能太简单,会让学生丧失挑战性。当然,也不能将拓展的诗词一股脑全部传递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司雪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
[2] 王晔.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作者单位: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春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