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探究

2020-09-10 07:22张继文
关键词:政治生活电子政务大学生

张继文

摘  要:新时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对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未来具有较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关注内容有所偏重、参与途径不够全面、对网络信息认知存在偏差、参与动机发生变化以及参与效果有待加强等问题,改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必须从政府、学校、学生等各层面全面施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电子政务

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基本方式。[1]从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首次使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网民数量发生“裂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1997年,中国网民人数为62万。截止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加2984万人。[2]伴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迅速兴起,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具有较强的知识和能力,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媒体进行网络交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笔者在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6%。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关注内容有所偏重

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关注的内容中,教育公平和竞争就业这两项的关注度达到了71%。大学生热衷参与学校日常的监督和管理活动。通过调查发现,超过6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政务信息没能达到公开透明的标准,在制定学校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时也没有广泛征求学生意见。88%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判断学生是否违反校规校纪时,必须要公开其调查取证的过程并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与其没有任何关系。除了高校内部的政治生活以外,大學生还会在网络上对一些时事热点和新闻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法律内容的调整近几年来成为了大学生群体重点讨论的内容,大学生格外关注法律监督和维权等方面的政治内容。

(二)参与途径不够全面

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欲望。在校园内,大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通过选举学生代表,创办校园公众号等方式积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在校园之外,网络技术较为发达,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积极参与一些社情民意的调查等政治活动,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生活,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以及民主管理等,大学生较少通过网络参与。

(三)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存在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政治信息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网络作为一个人人可参与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缺乏严格审核,导致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会故意在网络上制造虚假新闻或发布虚假信息,蒙蔽不明真相的网络受众。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信息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对信息的判断分析缺乏正确的标准,导致认知存在偏差,行为较为激进。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发表言论和评价时只是纯粹为了发泄情绪,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当言论。

(四)参与动机有所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最初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确是因为对某一政治现象或社会时事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在这方面应该为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责任感,也是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但随着相关信息的纷至沓来,大学生信息分辨能力有限,再加上学校缺乏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机逐步会发生一定的变化。71.2%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为了满足“谈资”而特意关注社会时事新闻,会源于从众心理关注一些点击率较高的评论,这与大学生最开始网络参与政治的动机背道而驰。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将自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公意识一以贯之,认为自己愿意并有能力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政治参与责任和义务。[3]

(五)参与效果有待加强

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生活后的评价结果显示,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找到了自己作为主人公的成就感。在民主政治制度允许的政治参与范围内,关心国家和学校政治管理方面的内容也算是对自身权益的一种维护。但小部分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生活后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时自己认为很好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未必全部被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因素

(一)政治效能感尚需提升

政治效能感是有关个体对自身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信念或自信体验。[4]在影响政治参与行为的诸多因素中,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关系非常密切,政治效能感较强的人一般会更多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个人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的影响较大,是影响个人参与政治生活最主要的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小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效能感较低的问题。对关于能否独立甄别网络上一些“政治传闻”的真假时,68%的大学生表示“不能”。对关于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会通过网络向政府部门投诉、申诉或抗议时,仅有42.1%的大学生表示“会”。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会倾向于选择网络来维护权益。

(二)政治热情有待培育

政治冷漠是指公民对政治活动冷淡和对政治问题漠视的政治态度及公民对政治参与疏远和逃避的政治行为。[5]一般而言, 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属少数群体。政治冷漠是与政治参与互为对立面的一种政治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网络上对国家和校园政治活动的关注度偏低,占调查总人数的27%。缺乏政治热情就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对网络政治生活产生消极看法。

(三)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健全

随着对电子政府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发展迅速,“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已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还存在资源共享不够充分、政民互动机制不够完善、信息流通不够通畅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浏览政府部门网站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感。调查显示,有 51.7%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部门网站“时效性不强”,56.2%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部门网络“公开信息不够”。

三、改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困境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应建立健全参与环境

1.加强电子政府建设,健全网络政治参与体系

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完善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强化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连接性”等互动功能的设置,并健全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工作体系,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及时了解政府信息、参与政府重大事情决策的重要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效能感,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法律是一切活动的准绳,也是政治活动的准绳。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切实保障大学生有序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才能维护政府的权威和实现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判断力,建立规范参与、有效参与的意识。

(二)学校层面要加强教育培养及引导

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提升参与能力

首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阵地,大学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重要政治事件,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改变学生原有网络政治参与侧重个人利益的现象,让学生能够将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其次,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包括基本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进程、政治生活的基本管理内容和主要管理形式,使大学生能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辨、分析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形成自我正确的判断,避免出现人云亦云或出现政治言论不当的问题。

2.以拓宽参与途径为抓手加强正确引导

首先,大学要通过“三下乡”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对国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和读懂现实中国,才能懂得如何参与其中。其次,积极拓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加大宣传,鼓励并且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到网络政治生活和管理活动当中,在高校政治生活中,譬如学生干部选举、入党积极份子推荐和评奖评优等工作,应切实采用民主方式进行选举,不走过场和形式。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关切的问题,鼓励大学生合法行使政治权利和维护自身利益,培育大学生的民主政治参与精神。三是大学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指引,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出要求加强指导,让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能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地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管理。这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

(三)学生层面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在政治实践中,公民需要掌握相应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参与技能。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需在海量的信息中完成了解、分析及处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政治知识和能力。一是大学生要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澤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利益观和权利观。二是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和社会政治事务中,如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选举及管理、到学校有关部门兼职、协助社区做好民生工作等,在实践中学习政治知识,培养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92.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8-30)[2020-5-1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P020190830356787490958.pdf.

[3]闵清.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鄂西北四所高校为例实证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04):45-48.

[4]R.G. Niemi, S.C. Craig & F.Mattei,“Measuring In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 in the 1988 National Election Study”[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1,85(4),1407-1413.

[5]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8.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电子政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