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兰 李艳双
摘 要:科技期刊外审把关是保证学术质量的重要措施。聘请青年审稿专家参与期刊审稿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学术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刊发文章的实效性。本文分析青年审稿专家审稿优势,从信息收集和青年专家自荐两方面阐述如何选择优秀的青年审稿专家;探讨青年审稿专家参与期刊审稿时遇到的问题,提出培养高质量青年审稿专家的策略。
关键词:科技期刊;青年审稿专家;审稿工作;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181-02
科技期刊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要保持论文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外审专家的把关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传统的办刊思维与模式中,科技期刊的审稿人多数由权威学者、资深专家担任,他们对所在学科领域有宏观认识。但其往往兼任多个期刊的编委,事务繁忙、分身乏术,所以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为期刊服务,不能直接为期刊学术质量保驾护航。而青年学者具有活力,接受新事物速度快,沟通理解能力强,相对可支配时间较多。[1]科技期刊要想提升期刊质量,加快审稿速度和保证科研成果的实效性,建立青年审稿专家队伍是一种有效途径。
一、青年审稿专家审稿优势
科技期刊一般采用双盲法审稿。多数编辑部选择专家时会邀请两位或两位以上审稿人。判断审稿人是否合格,各编辑部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审稿专家具备以下优点:审稿意见切中要害,审稿及时,可以长期审稿。[2]而相比较部分事务繁忙的学者,多数青年审稿专家由于任务单一,专事科研与教学,审稿效率也比较高。他们在期刊审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稿件质量控制中能够做到严格把关。具体优势体现为:
首先,审稿周期明显缩短。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在选择审稿专家时首选权威的老一辈科学家,但容易出现知识结构老化,精力和时间有限等问题。有些审稿慢,[3]少部分甚至不审稿。一些科学家虽然支持期刊发展参与审稿,但容易造成工作负担过重、审稿疲劳,降低了审稿质量和效率。多数青年审稿专家年轻、活跃,可利用时间充分,加上责任心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稿件进行质量把控。其根据自身专业建树,给稿件提出详细具体的审稿意见,质量差的做到退稿,对于质量可以的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幅减少了作者的等待时间,保证了文章的实效性。
其次,审稿意见准确到位。从青年科学家角度来讲,其学识和经历更符合科技期刊传播科技信息的特征要求。这些科学家经历过选题、实验设计、结构分析、论文撰写与投稿等研究生阶段,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及背景,同时具备跟踪前言科技信息的敏感性,所以青年科学家审稿将是必然选择。其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做到审稿意见准确到位,能够给出详细的审稿意见,同时也能指出文章中的不足,保证了专家审稿意见的准确性,避免稿件出现非专业专家给出不合理意见,而引起作者不满等情况的发生。
最后,期刊质量得到提升。青年审稿专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稿件进行把关审理,能够及时快速地将信息通过投稿系统反馈给作者,大幅提高了外审工作效率,在保证期刊文章质量和时效性的同时,会吸引作者再次投稿。
二、怎样选择优秀的青年审稿专家
(一)信息收集
从已经发表的文章、承担的课题、获得资助的基金项目等渠道获取信息,这是获取科技期刊青年审稿人信息最直接的渠道。例如,通过知网,可以检索到稿件刊出率较高的青年专家,因其从事专业学科领域科研的同时,经常辅导研究生选题、设计实验等,已达到了学科领域的较高水平。一般来讲,合适的审稿人应该是在所审稿件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多篇文章发表,特别是最近仍有这个方向的文章发表。[2]还可以通过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审稿人推荐。如《菌物研究》期刊通过召开编委会的时机,让各专家推荐本单位或本领域较优秀的青年专家,通过此途径补充青年专家队伍。
(二)青年专家自荐
近几年,国家科技部不断推出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基金政策,陆续推出的支持人才对象年龄不断减小,由45周岁降到32周岁。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周岁至45周岁,峰值是37周岁。[4]青年科学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术思维活跃,知识结构新颖。为了让这些年轻有为者脱颖而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聘请青年审稿人通知,拓宽青年审稿专家渠道。例如,《菌物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投稿系统中的专家自荐系统,认真挑选,已经成功将一批青年科学家纳入自身审稿专家队伍。
三、青年审稿专家参与期刊审稿遇到的问题
聘请青年科学家作为外审专家,对于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是可行的,但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编辑部仍需注意一些问题。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科学道德,是青年审稿专家必备的首要条件。青年审稿专家的经验和阅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编辑部要同时比对中老年审稿专家的意见,追踪和复核青年专家的审稿能力,储备审稿专家库人数。从时间支配和精力上来讲,避免选择社会活动繁忙的科学家,避免选择兼职过多的审稿专家,因为他们未必有足够的精力审阅每一篇稿件,避免出现敷衍的审稿情况。有小部分学者擅长文字语言等的修改,结果容易忽视了对稿件学术质量的把关,[5]应尽量和其沟通,指明审稿导向,如不能改进则不邀请其审稿。编辑部对投稿文章的内容和质量应先有一个预判,避免拿一些内容明显不足、创新点低、低水平重复、写作不严谨的稿件去请专家评审。[2]在获取到新的审稿专家加入审稿队伍后,要根据编辑部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挑选,特别要注重审稿的公平公正性,还要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考量。
四、如何培养高质量的青年审稿专家
(一)编辑部与青年审稿专家多沟通、勤交流
聘请青年专家担任期刊的审稿专家后,勤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编辑部应向审稿人介绍期刊的刊登范围、读者对象等信息,使审稿人对本期刊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告之期刊的接受稿件情况、收稿率和退稿率等,使其明确其职责所在,应为审稿人制定详细的判断尺度。在与审稿专家的日常沟通方式中,邮件和微信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方式。如能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效果更佳,使其更准确地把握动态。所以,编辑要多参加学术会议、答辩会、交流会,亲自与专家进行语言交流,从而加快期刊审稿速度,提高审稿质量。
(二)定期维护更新青年审稿专家库
在期刊审稿专家库中记录审稿专家的审稿信息(审稿方向、数量、审稿时间)以及审稿态度是非常重要的。积极更新聘请责任心强,审稿质量和效率高的審稿专家,及时为期刊审稿队伍输入新鲜力量;剔除审稿敷衍、长期审稿效率低、审稿水平不到位的审稿专家队伍。在选择审稿人时,要采用动态的观念,不要太依赖现成的专家库,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编辑部收到的稿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也比较繁杂。[2]这就需要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另外,编辑部要设立奖励制度,如《菌物研究》编辑部在编委会工作汇报中,专门设立“最佳审稿人”颁奖等仪式,奖励对期刊审稿工作给予极大支持的专家学者。
五、结语
科技期刊审稿队伍应当具有老、中、青的良好结构,使之优势互补,[4]既有利于保证期刊学术质量,也有利于青年审稿专家队伍的成长。笔者也希望广大的青年专家在完成自己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投入期刊的建设,投入科技信息传播领域。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论文质量,而且有利于青年审稿专家较先一步接触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游苏宁.吸收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期刊编审队伍[J].编辑学报,1995,7(4):221-223.
[2] 刘东信.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选择和外审经验谈[J].编辑学报,2010,22(6):521-522.
[3] 郑美玲,杨莉丽,舒强,等.学术论文双盲评审的优势与可行性[J].编辑学报,2008,20(6):551-553.
[4] 蔡斐,李明敏,徐晓,等.青年编委的遴选及其在期刊审稿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56-860.
[5] 郭学兰,王丽芳,吴克力,等.优质稿源外流背景下学术期刊青年审稿人的选择[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20-122.
作者简介:王丽兰(1985—),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出版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