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象 邓嘉 陶朔秀 江华
本文以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精神和要求为指导,以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特点、课程师资、思政元素已经思政实施的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实践教学、体验和总结等环节,力求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的,达到培养大国高层次的良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根据《成都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和学校《关于开展2020年度“课程思政1212工程”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本文选择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学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对象,从课前组建团队、教学研讨、挖掘教材思政元素、专家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思政实施效果等环节入手,反复设计、精心打造,并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到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目标。
1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团队师资
教学团队是课程统一制定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目的与任务的关键,既有利于课程的高效组织,也利于合作教学,其本身也是属于课程思政的先锋和表率,即教师自身的以身示范无疑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
结合本课程特点和特殊性,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团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师资队伍均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的体育学科知识和教学经历,业务精湛,思想政治觉悟高。课程负责人由分管研究生教学的院领导亲自担任,组织课程思政思路、实施方案研讨。第二,师资团队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队伍中有基础教育的特级教师加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的状况,推动学生理论与实践,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第三,课程教学队伍还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参与课程思政指导,确保了课程思政的方向和内涵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育人目标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是体育硕士学位研究生体育教学领域的一门学位课程和核心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是教育学、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组织等,这些课程学生已经在本科阶段进行了系统学习,且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因此,为本科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基础。但同时,课程思政概念是近一两年才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领域对课程教学又必将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规定的四门核心课程中的一门,针对体育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具有典型的学习价值,其意义和作用不严明了。该课程有着明确的目标、课程性质和明确的目的任务,也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架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育人。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等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清楚体育教师在落实国家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的职责,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牢固的体育教师职业;关爱学生,能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掌握课程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2)基本知识。知晓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向,理解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体育课程及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的基本理论;掌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编制与教学设计、体育学习评价、体育课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3)教学能力。能够运用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重要观点对国内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进行分析;根据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体育教学计划,并能选择适宣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风格进行实践;积极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及反思能力。
(4)科研能力。能够检索和阅读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献,把握最新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自主思考,养成从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
(5)团队意识与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勇于发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交流与合作提升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结合国际上的优秀经验,与理论知识来分析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与未来,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
3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
第一,课程思政的前期工作。课程思政是一个育人的老话题,确又是一个新焦点和热点研究问题。如何理解、把握课程思政中的内容、元素、路径和效果等,是许多任课老师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和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因此,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就务必要做好一系列的前期工作。首先,研习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文件,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政策和实质内涵的专研。通过听取专家相关知识讲座,找到思政切入点和方向,并领会课程思政的目的和组织实施等,帮助本课程更好地把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其次,体育学科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立特点的学科属性,结合专业课程和学生特点,教学团队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特点、内容和实施效果预计。再次,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梳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等教学材料;最后,对以往的教学基础性课程进行融通分析,为本次课程思政寻找经验。
第二,将德育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设计之中。结合课程的独特性,有针对性的设置和引导思政内容体系。如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实践研讨平台,采用小组比赛、小组技战术研究等环节实现;在培养学生师德师风时,结合社会案例和现象,组织研究生进行演讲和案例分析,进而培养学生教师品德,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
第三,教育方式方法实施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综合概括起来,本课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之中,涉及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多,形式内容也非常丰富,基本颠覆了本科以理论讲解为主的纯课堂教学的模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法作学习法、探究性学习、实践体验、学生分组研讨法、在线网络、说服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榜样法、情景法、辨证法、问题与讨论法、合作与探究法等,以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向结合的方式。如此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主要结合到不同的章节、任务点和知识点之中,不同的任务点和知识点有着培养学生思德品质、三观以及四有教师的元素。
第四,課程中实施思政内容的基本途径。(1)严格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主要环节:突出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做到不迟到早退,结合教学的特点、严谨治学、严格教学秩序,养成良好的教学常规,树立教师风尚,这给学生的学习习惯、时间观念和对待事情的人生态度以及进入社会工作后对待工作的态度、习惯等都具有很好的培养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2)加强课外研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教学研讨活动环节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约束的一个实际操作第二辅助课堂,培养学生尊重教学、尊重同伴教学组织等。(3)结合课后作业和教学设计中的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关注基础教育意识,培养学生教师情怀和职业素养,让研究生提前熟悉基础教育工作,锻炼爱岗敬业的品质。通过基础教育中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一身的情感。(4)通过专业知识传授,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和扎实的知识体系。未来教师责任更加重大,需要更高更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准。(5)邀请专家进行思政专题讲座。这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通过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育专家等,为研究生进行师德师风、教师风尚进行塑造。(6)成果验收与体现。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报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理论试卷课程思政内容分值比重不少于30%。
本课题为成都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1.成都大学体育学院2.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