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20-09-10 07:22王桂娜
关键词:提升

王桂娜

摘  要:在高校“大思政”格局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国旗护卫队因其独特的思想、管理和活动建设而具有激发队员的精神动力、引导队员坚持正确方向以及塑造个体人格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国旗护卫队主要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仪式创设及实践活动等途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国旗护卫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高校国旗护卫队需要强化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合理设计和开展仪式教育,进一步推动实践育人,与高校“大思政”格局建设相得益彰,从而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国旗护卫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

高校国旗护卫队作为负责日常升旗仪式以及开展愛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学生组织,其产生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组建密切相关。1982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组建国旗班,专门负责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任务。1990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明确规范了国旗的升降标准,并将武警北京总队国旗班升格为国旗护卫队。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有关学校升旗的相关规定也促使各院校纷纷组建国旗护卫队,负责学校的升降旗任务以及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中央对“大思政”教育思想的大力倡导下,高校国旗护卫队以其独特的建设实践逐渐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凸显,对建构高校“大思政”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国旗护卫队的组织建设特色

高校国旗护卫队不同于其他学生社团,队伍的思想建设、管理建设以及活动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爱国拥军的主题思想

高校国旗护卫队的建设实践始终围绕爱国拥军这一主题思想。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升旗仪式最早由学校国防生负责,学校停止招收国防生后,于2014年组建国旗护卫队,负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象征国家,礼服代表军人。学生身着军人礼服,守护国旗冉冉升起,奠定了爱国拥军的思想主题。随后,学校在建设实践中制定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升旗规范,并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宣传活动,逐步扩大了影响力。如今,华南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主要负责每周一升旗仪式及重大活动中的升旗、礼宾等工作,并在校内外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虎门之行、参观军营、红色电影分享会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爱国拥军特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军人的拥护爱戴。

(二)准军事化管理

高校国旗护卫队大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又称半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部门借鉴人民军队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行动一致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但其对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行动一致性要求低于军事化管理,却高于普通管理。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国旗护卫队的准军事化管理主要体现在:1.队列训练。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队伍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动作标准,每周三和周五早上进行1小时的队列训练,每周六早上进行3小时的队列训练。此外,日常队列训练也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日常出勤与队员的选拔和考核密切相关,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2.规范管理。队伍制定《华南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管理规定》《华南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旗务条例》等相关管理规范,对队伍的性质、组织架构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队员做到令行禁止,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得有任何损害国旗护卫队形象的行为,时刻牢记“责任、荣誉、国家”的队训,牢记作为一名国旗守护者的责任与使命。国旗护卫队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进而提高凝聚力。

(三)活动中注重仪式感

高校国旗护卫队较注重仪式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多以仪式的形式进行。以华南师范大学2019年5月4日开展的清明祭先烈活动为例,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军人礼服,手持花圈,学生们列队整齐,手持鲜花紧随其后,在庄严肃穆中步入烈士陵园。队列来到烈士墓碑前面,国旗护卫队代表缓步向前,轻轻放下花圈,向墓碑鞠躬,而后退步回归队列。学生代表为烈士宣读悼词,全体默哀1分钟后同学们献花表哀思。通过祭祀仪式,营造缅怀革命先烈的浓厚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对革命先烈的尊重与崇敬。活动仪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情感共鸣,渲染了集体情绪,也为参与者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载体,从而形成集体共同情感,并在仪式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此外,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国旗护卫队多采用升旗仪式来强化参与者的爱国情感,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国旗护卫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施

高校国旗护卫队独特的建设实践使其具有较为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在实践过程中使队员和其他参与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一)国旗护卫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队伍在其建设实践过程中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激发精神动力、引导正确方向和塑造个体人格三方面。

1.激发精神动力

高校国旗护卫队主要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即通过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来激发队员的积极性。通过满足队员被需要、被认同、被尊重的情感需要,从而使队员产生一种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满足感、守护国家的成就感以及集体归属感。同时,队员也在仪式展演以及活动实践的作用下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情感相互促进,强化了个体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和强化个体爱国精神。这也是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最为显著的教育效果,即培养和强化个体的爱国主义精神,为队员将爱国情感付诸实践提供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更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队伍建设和学校建设,并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高校国旗护卫队自组建之初就保持崇尚英雄、热爱军队的浓厚氛围,英雄人物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质也成为队员成长、成才过程中无可替代的精神动力。

2.指引正确方向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社会性,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导向行为都具有社会导向性质。高校国旗护卫队的建设实践也不例外,其在帮助和引导个体辨别、选择和坚持社会所倡导的正确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实践的主题思想本身就蕴含着明确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队伍循着这一政治方向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在实践中引导队员坚定政治方向。其次,国旗护卫队的集体活动还能对个体的价值取向进行倾向性引导,尤其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长期参与集体活动的个体,能够在这一集体中获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具有较高的社会支持。而心理学认为,具有高度社会支持的人,是懂得自尊的,能适度地向他人敞开自己、关爱对方,自觉地承担其在团队活动和集体交往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长期的集体训练以及升旗仪式能够有效培养个体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队员树立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高校国旗护卫队还会通过升旗仪式、校外夏令营等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宣传,传播符合社会主流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取向,进一步发挥其导向功能,为参与个体指引正确的方向。

3.塑造个体人格

人格,又称个性,即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的总和,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高校国旗护卫队则是通过持续的日常训练、升旗仪式等集体实践活动来塑造队员的个体人格,提高其自觉性、自律性以及坚韧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人们进行共同的活动,而且在这种活动中显示出他们在崇高的道德目标鼓舞下从事劳动的高尚的思想面貌时,集体就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队员在守护国旗、守护国家的共同信念下,能够自觉地与集体中的他人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发展自身的同时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形成稳定的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此外,当个体处于集体中,便会自觉地约束、抑制自身的欲望和其他不符合集体利益行为的出现,甚至能够牺牲自己利益去实现集体共同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自律性和自制力也将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进而形成高度的集体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高校国旗护卫队特有的集体训练活动,能够极大地砥砺个体的精神气质,培养其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国旗护卫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作為学生组织,高校国旗护卫队在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仪式的创设以及实践活动三种途径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

高校国旗护卫队与校内其他学生社团一样,接受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加入国旗护卫队全凭自身兴趣及信念,队伍建设、管理也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因而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得以发挥。当个体选择加入某个群体时,就意味着自身对该群体的共同目标、价值追求的认同,或者说自身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等与该群体相一致。因此,当学生选择加入国旗护卫队时,就意味着其对“国家”和“军人”内涵的认同。当队员认为加入队伍对自己的意义价值大于自己的付出,就会始终对队伍保持强烈的归属感。而自我教育也正是始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心,始于从他人身上看到同自己身上一样好的东西的愿望。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同学加入队伍并开始建设队伍,与其他队员保持着相互负责的互助关系,逐渐形成对队伍的归属感,从而为尽快发展出合适的能力来实现队伍共同目标而进行自我教育。处于有共同目标的集体之中,队员自己会感觉到,其他队员正在时时刻刻注视自己的行为,继而开始用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从自身与集体高标准的对比之中,队员会产生一种前进的动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提高自身能力,最终实现自我教育。高校国旗护卫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而得以发挥。队员通过自我教育,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从而满足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2.通过仪式的创设

开展高校国旗护卫队活动,多伴随着升旗、纪念以及祭奠等以“爱国”“拥军”为主题的仪式举行。所谓仪式,即通过一套程序化的行动进行的活动,有着特定的规则、特定的穿着以及特定的行为。参与仪式的个体尊重群体符号,会为了群体不受轻视和侵害而努力,最终能够获得一种道德感,即维护仪式中群体的正义感。这种道德感的产生意味着仪式中的个体对仪式所指向的对象达到了真正的情感认同。这恰恰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个体情感层面的影响相契合。因此,仪式是高校国旗护卫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另一重要途径。在仪式开展的过程中,国旗护卫队队员比其他仪式参与者更为接近仪式的中心,因而在仪式中情感的变化也更为强烈。国旗护卫队队员们聚集起来,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而意识到彼此的情感与关注点,这种情感与关注点的相互连带产生了高度的共享情感和认知体验,增强了国旗护卫队队员对集体的认同、对仪式所指向的“爱国拥军”的认同,继而产生维护群体的正义感,从而自觉维护群体团结以及仪式的象征对象。此外,其他仪式参与者也会由于相互的关注焦点和情感连带而激发强烈情感,引发对仪式主题思想的深层认同,从而感到有信心、热情和愿望去从事他们所认同的活动。因此,通过仪式发挥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较高的逻辑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实践活动的浸润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实践育人也是高校国旗护卫队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区别于高校其他学生社团,高校国旗护卫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军事训练、升旗仪式以及参观活动。队员在实践活动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并随着实践中队员的相互影响,不断强化对实践内容的认同,潜移默化地接受实践活动所要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如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格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有限,而实践活动恰好能够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薄弱之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身心意志的同时形成新的情感和意义,在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格等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最后,深刻的认识和思想来源于长时间持久的实践。通过日复一日的军事训练以及定期举行的实践活动,个体才能将所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国旗护卫队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实效的实现。

三、国旗护卫队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路径

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建构以及中央对实践育人的倡导对国旗护卫队建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队伍还需要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仪式以及实践活动方面加以提升,从而扩大队伍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自我教育

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主性,在引导学生参与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激发其完善自身的积极性,为自我教育提供动力。然而,强调自我教育并不是完全摒弃教师的教育指导,而是要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自我教育与教师指导相配合,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学生主观意识强、辨别能力较弱等特征决定了自我教育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需要学校、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因此,高校国旗护卫应该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为队员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指导教师与队员的双向互动,尤其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掌握队员的心理动态和思想方向并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教育,引导队员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方向,还能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信息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指导教师还应注重培养队员的自我教育能力,鼓勵队员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发现自身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其次,制定培养方案,为自我教育提供目标。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目标。“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高校国旗护卫队应该根据队伍建设情况、队员的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路径,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目标。此外,培养方案在确定知识学习、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方法和目标的同时也应为个体的自我教育保留一定的空间,确保个体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完善和发展相关能力,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德,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然而,培养方案只能为个体的自我教育提供阶段性目标,当个体发展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也就失去了作用。此时,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个体能够进行自我发展规划,自主制定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真正成为教育主体,这也是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

最后,注重集体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有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之分,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个体自我教育不能脱离集体自我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必须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既教育个体,又提高集体的教育实效。集体自我教育更加强调集体中个体的互帮互助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相互学习,实现共同发展。由于集体中的个体大都具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和实践经历,集体自我教育的方式更加符合个体的需求和实际,教育内容更容易被集体中个体所接纳。因而,高校国旗护卫队应该注重集体自我教育,开展集体讨论、交流分享会等活动,促进队员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此外,高校国旗护卫队还可以选拔培养组织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和综合素质高的骨干队员,在集体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个体自我教育。

(二)仪式教育

仪式是高校国旗护卫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仪式都能成功地引起参与者的情感共鸣。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仪式参与者的情感,指引和约束个体行为,高校国旗护卫队在开展仪式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合理设计仪式,从而确保其蕴含的价值精神能够展现并被个体所吸收内化。

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其智力、逻辑、抽象等理性能力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但相比较未成年人保有比较完整而饱满的情感接收系统,高校学生反而因其较为成熟的理性能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抑制情感的接收。因而,不是仪式中展现出来的所有价值精神都能够被参与者接纳并运用于实践,遵循参与者认知发展、情感需求等心理机制是仪式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自主性较高,更加渴望能够接近仪式中心,发挥自主性。因此,高校国旗护卫队在设计仪式之前,应当了解高校学生这一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遵循其情感生成、表达以及升华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分配仪式环节,从而确保仪式展演能够传递出蕴含着的价值精神并被参与者接纳和内化。

其次,合理设计仪式。仪式既然是一种程序化的社会活动,那么通过这一活动开展教育,就要对仪式中蕴含着的价值精神进行通行化地设计和处理,并通过仪式的展演传递出来,进而使不同的个体能够获得相对一致的情感体验。一方面,仪式设计要符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即仪式形式要符合仪式所要传达的内涵。就像清明节的祭先烈仪式、国庆节的阅兵仪式一样,大部分仪式都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发展出特定的纪念意义,具有显著的庄严性,蕴含着特定的价值精神。因而仪式要以符合当前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的形式开展,否则将无法准确地传递其价值精神。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广泛使用的符号。历史文化赋予特定事物或者符号一定的象征意义和价值取向,如各国的国旗象征着国家、握手代表着友好等,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能够在社会中通用而不会产生较大的歧义。因此,在设计仪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从而使得贯穿于整个仪式的价值精神能够被合理设计成可感知的主题思想、可识别的规范意义以及明确的价值导向。

最后,引导情感深化。仪式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将复杂的、抽象的价值理念传递给参与者,但这一过程也使原本具有丰富内容和巨大意义的价值理念被简化成具体的某个符号或者某个动作。不仅如此,仪式蕴含着的价值理念是借助情感的路径逐渐发展成为个体的信念,这也意味着当被激发的情感不够强烈或者无法长期保持时,个体便无法形成信念,无法实现教育效果。因此,个体在仪式中获得的价值感和情感一个生成和深化的过程,确保其发展成为约束自身行为的精神力量。高校国旗护卫队在开展仪式活动后,可以设置指导老师讲话、学生分享心得等环节,进一步固化和深化学生的情感获得,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精神信仰。

(三)实践育人

队列训练和升旗仪式是高校国旗护卫队主要开展的实践活动,相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能够更大程度地通过实践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然而,实践育人并不是简单地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新的认知与体验、发展自身能力。这也意味着实践锻炼要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共同培育人才。

首先,创新实践活动。高校国旗护卫队由于人数有限,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国旗护卫队需要在保证日常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创新其他实践活动形式,吸引学校学生参与活动,扩大活动受众面,进而扩大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范围。高校国旗护卫队要把握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庆日等重要时机,围绕相关主题,突出队伍特色,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开设升旗、队列等特色实践课程,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国旗护卫队还可以与中小学合作,帮助中小学组建国旗护卫队、规范升旗仪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队伍建设、提高队员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国旗护卫队可以适当地招募学校优秀学生参与策划和组织活动,在协作与实践中共同成长,提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其次,畅通实践信息反馈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深入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内在思想特征和外在行为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相比较理论课堂,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实践活动中难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以及能力提升程度,这为进一步开展教育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为保证实践活动的教育实效和长效,高校国旗护卫队要畅通学生实践信息反馈渠道,收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反思以及建议等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程度,进而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教育。队伍也应建立相关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评估指标,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实践教育效果。

最后,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始于实践,又推动实践发展。然而受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无法仅仅依靠参加实践活动获得全面的、系统化、深层次的知识,而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2019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政治坚定离不开理论坚定,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高校国旗护卫队通过开设相关讲座、主题实践活动中设置理论学习环节等形式与实践活动相配合,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9][13]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7,126,16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06).

[3]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4]白萍.健全人格培养:高校集体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09(05):61-64.

[5]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44.

[6](苏)B.A.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誕生[M].黄之瑞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1.

[7](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姜励群,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99.

[8](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7.

[10]甘霖.高校实践育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6.

[11]王梅仙,戴兆骏.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7(02):82-85.

[12]屈利明,梅小青.仪式感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困境与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0):126-129.

[14]吴晶,姜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光明日报,2019-03-02(001).

责任编辑  晨曦

猜你喜欢
提升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