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

2020-09-10 07:22周莉萍
客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山区对策

周莉萍

【摘 要】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屏南县于2016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本文以屏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现状问题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山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山区;全域旅游;对策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中段,面积1491平方公里,人口18.79万人,共有11个乡镇151个行政村7个社区委员会,是我省重点侨乡、革命老区、林区和风景名胜区,全县平均海拔835.5米,居全省之冠,气候冬暖夏凉,有“天然空调城”之称。境内峰峦叠翠、溪流纵横,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发展全域旅游极具优势和潜力。

一、屏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1、资源优势。自然旅游资源有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泥炭湿地、连片水松林、万亩仙山草场。人文旅游资源有造型各异、历史悠久的木拱廊桥;古民居、地方戏、保留完整的传统农耕文化、饮誉海峡两岸的清朝虎将甘国宝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众多,富有鲜明个性和很强的垄断性。

2、生态优势。生态环境优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75.78%,绿化程度达92.2%。目前已分别建成1个、24个、107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村。境内有白水洋世界地质公园、天星山森林公园以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和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等。区内原生态植被保存完好,林相整齐,物种丰富。

3、品牌优势。在众多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屏南县旅游业已形成较强的品牌优势,知名度逐渐提高,旅游吸引力逐渐增强。如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区,由白水洋、宜洋、刘公岩、太堡楼、鸳鸯湖五个景区,大小景点达500多处,素有“爱侣圣地”、“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瀑布世界”等美誉,2010年,白水洋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12年8月,白水洋.鸳鸯溪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白水洋正以新的姿态走出山门,融入国内外旅游大市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以白水洋为主导的旅游品牌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

4、文化优势。屏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境内现存古代廊桥56座,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安桥、千乘桥、广利桥、广福桥和龙津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屏南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际下村、际头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双溪、棠口镇入选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四平戏、平讲戏和双溪铁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交通区位优势。屏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置身福建,屏南位于全省东北部、闽浙两省交界,福建北部绿色旅游发展走廊的中部,北连武夷山、南接福州、东靠三都澳良港,是重要的旅游结合部。宁武高速、厦深高铁、衢宁铁路开通,海西高速公路屏古联络线通车,我县到福州的距离缩短为一个半小时,成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

二、屏南县发展旅游业的现状与问题

屏南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开发潜力巨大。但受交通、财力等条件制约,旅游开发起步较晚。2004年以来,屏南县围绕“发展高山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创建“优秀旅游县”、“旅游品牌县”等活动为载体,短短几年使白水洋鸳鸯溪迅速成为福建乃至全国新兴的旅游热点区域,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全县一盘棋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屏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在全域旅游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淡旺季明显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通过采取非周末优惠措施,周末与非周末淡旺明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因白水洋景区以戏水为主要特点,全年季节性的淡旺明显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接待设施不足,形成旺季酒楼饭店紧张,淡季商家惨淡经营的现象。旺季的周末效应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房价上下波动大,造成旅游价格比较混乱。

2、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旅游業涉及的行、游、娱、购、食、宿等要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旅行社数量虽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组织接待游客的能力偏弱。娱乐项目不丰富,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没有成熟成形的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尚未形成。

3、对外影响力还不够强

屏南县虽然拥有众多旅游品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旅游宣传造势上形式单一,未能形成强劲的舆论攻势,致使旅游业的对外形象至今还不够鲜明、生动和突出,游客的主要来源也只仅限于浙南及福建周边地区。

4、旅游业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景区管理不到位;餐饮价格过高,私人公寓乱涨价;导游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三、加快发展屏南全域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旅游全域化空间布局。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旅游全域化发展专项研究,依托大交通和资源基础,立足高起点、大手笔、适度超前规划旅游产业,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全面衔接,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形成以县城中心、两个旅游特色镇为副中心、一条旅游产业带、四个主题旅游区和若干个旅游特色乡村组成的旅游全域化结构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域覆盖。

⒈提升旅游县城: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旅游县城作为定位,将县城作为景区打造。加强城市景观、建筑设计控制,突出城市山、水、路绿化系统改造提升,彰显城市山水园林特色和品位。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旅游元素,抓好沿街立面改造和滨水景观建设等“点线面”工程,打造旅游商品购物街和美食特色街。推进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特色风貌宜居县城、旅游县城。

⒉培育旅游特色镇:双溪、长桥结合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推进特色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打造风格迥异的旅游特色镇,形成南北两个旅游集散中心。双溪镇要整合旅游产品资源,推进古镇和鸳鸯湖项目开发,加强公共配套服务,做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这张名片,着力打造成为“千年旅游古镇”。长桥镇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透廊桥文章,着力打造成为“廊桥水乡”。

⒊建设美丽乡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有机结合,与观光、采摘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访古、探险、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乡村旅游相结合,互促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⒋打造主题旅游区:以白水洋、鸳鸯溪为中心的生态观光旅游区;以漈头、漈下、棠口为中心的民俗文化旅游区;以天星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⒌谋划旅游产业带。依托海西高速屏古连接线,做好长桥至白水洋沿线的产业规划,逐步把长桥、甘棠、县城、棠口、双溪一线串连起来,建成品位高、规模大、配套全的国家级旅游产业带、风景带。

(二)推进旅游全域化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旅游+”功能,加强旅游业与农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1)与农业融合。依托茶叶、无公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和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推出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游、水果采摘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与林业融合。依托林业生态优势,通过绿化、美化和洁化,实现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吸氧与生物探秘的有机结合,推出森林氧吧“洗肺”之旅,发展林业旅游。

(3)与工业融合。依托闽派黄酒惠泽龙、乡下厨房、竹木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优势,打造“制造-展销-体验”于一体的工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4)与文化产业融合。依托我县众多古代文化遗存和文化品牌,以廊桥文化、甘国宝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为基调,以文化旅游资源为重点,以文物景点保护开发、文艺作品创作演出、艺术品加工制作为基础,强化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经营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塑造“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白水洋旅游形象,打造“廊桥水乡、幸福走廊”文化旅游名片,弥补生态旅游的“文化短板”。依托体育训练、赛事活动,跟踪对接白水洋国际水上户外体育比赛项目、亚高原体育赛事和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户外运动休闲产业。

(5)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产业融合。深入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和活力,推进我县“智慧旅游”建设,构建城市智能旅游平台,大力发展线上旅游,逐步实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高、旅游产品升级以及关联产业延伸,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三)实施旅游全域化品牌营销战略。

全力打响“亲水天堂”生态旅游品牌和“廊桥水乡”文化旅游品牌,突出品牌的独特性、唯一性,进一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整合宣传资源,统一品牌营销宣传,扩大旅游全域化宣传覆盖面。

2)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加大客源地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

3)打造品牌节庆活动。精心策划举办好“8·18中国白水洋文化旅游节”和“亲子泼水狂欢节”,培育一批主题内涵多元、节庆举办常态、产业延伸互动的旅游节庆活动。

(四)完善旅游全域化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对各类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础配套设施的科学布局与创新设计,实现各类基础配套设施政府与民间共建、社会与市场共管、居民与游客共享的新模式。第一,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构筑通达便捷的内、外交通网络。第二,提升住宿级配水平。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汽车旅馆、青年旅社、农家乐等,实现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多元化。第三,打造地方餐饮特色。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开发“屏南药膳”菜系,打造美食特色街,积极举办餐饮节庆活动。第四,提高旅行社经营水平。规范旅行社运营机制,壮大导游队伍,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总体水平。第五,培育旅游购物中心。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打造旅游购物街,形成系列旅游购物点,实施旅游购物规范化管理。

(五)创新旅游全域化管理体制机制。

旅游全域化涉及面广、领域多,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1)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成立屏南旅游管理委员会,增强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全域化发展中的综合协调、规划统筹、营销宣传、市场监管等职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2)建立旅游綜合执法机制。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物价、工商局、卫生局、城管局、物价局、交通、质监、食药监等涉旅部门参与联合执法,形成沟通顺畅、监管有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服务和监管,提高游客满意度。

(3)强化乡镇属地管理职能。乡镇明确分管旅游领导,并有专人负责,重点旅游乡镇成立旅游办公室,形成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的工作合力。

(六)加大旅游全域化政策扶持力度。

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促进旅游全域化发展的综合性扶持政策,在财政扶持、发展用地、培育产业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山区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山区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