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慧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曾说:“(文艺复兴)这是中古与近世分界的一个重要的关键;他是欧洲人民对于人生观的一个大的变迁。”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人民由匍匐在上帝的脚下,到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宗教神学的矛盾不可调和,展现了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用自己的作品进一步阐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促进了自我的觉醒。本课内容以人性的再现与自我的觉醒为主题,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播放巴黎圣母院和比萨大教堂。
教师:巴黎圣母院,高、耸、直的特点,使人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得到上帝的保护。而比萨大教堂,层层拱形的设计,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中世纪之后这种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肯定,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一、人性与现实的冲突
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视频介绍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地意大利。
设计意图: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养成时空观念素养,明确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透过丝绸之路,建构起古代中西方交流的桥梁。
通过文字和视频的介绍设置历史情境,引入历史人物乔凡尼·美弟奇。
师:乔凡尼·美弟奇的行为与与基督教的主张产生了矛盾,而乔凡尼·美弟奇是特例吗?
展示材料: 意大利,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师:由此可以看出乔凡尼·美弟奇的烦恼并不是特例,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追求物质享受,渴望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的產生。
设计意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类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历史人物设置情景,使历史更鲜活、生动。
师:这种彰显人性的要求却不符合基督教神学,教会神学试图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性。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下,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设计意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欧洲几个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教师总结:资产阶级的新观念却与当时的基督教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同学们能说说两者的不同之处吗?
学生:中世纪封建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提倡神权至上、压抑人性、禁欲苦行。
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至上,发扬个性,追求现实生活。
师:新兴资产阶级为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潮就是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设计意图:把书本的结论材料化,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毫无温度的陈述,而是切身的体验,有利于学生感悟历史。
展示材料: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师: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是继承并创新。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设计意图:历史需要思辨,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展现历史的深度。
二、人性的弘扬
师: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一批思想文化巨人向教会宣传的愚昧和无知发起了猛烈的抨击挑战,进一步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自我的觉醒。
根据作品快速抢答:
问题1:但丁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持怎样的态度?但丁崇尚什么?
问题2:与中世纪仅仅描写宗教神学相比,文艺复兴的绘画对象有什么变化?
问题3:与中世纪作品相比,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人物神态有何变化?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问题4:莎士比亚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师:文艺复兴的作品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你能说说什么是“人文主义”吗?
生:人性解放、追求真理、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力量。
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
设计意图: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们开始摆脱蒙昧,用理性的眼光打量着世界。
三、悟文明之道
展示材料:文艺复兴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欧洲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文艺复兴使欧洲冲破了中世纪巨大束缚,为西欧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做了前期准备。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设计意图:精选史料理解文艺复兴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使学生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展示材料: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设计意图: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西方的两场思想运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变革。通过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的贡献,培养学生个体对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弘扬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