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活”起来

2020-09-10 12:18王鲁萍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进入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兴奋,学生学得有趣,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但深入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设计不当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过多的考虑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成小组讨论,导致有些问题过于简单(课本就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仅作为形式表现出来,表面热闹,徒有合作之形而无交流之神;有些老师在教学内容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老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问题设置不当,收效甚微。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效率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一言不发,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特别是学困生往往无法参与进来,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乏术因为陈述者的表达不甚明白,有一个学生对他说:“算了吧,你自己都不知道要讲些什么!”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假如学生这样说:“你刚才说的我不太清楚,能不能请你再详细说明一下?”结果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往往因学生不懂合作技巧而难以产生合作行为。

第四.小組合作学习中教师评价片面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通常会严重地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可能发挥好“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

第一.优化问题设计策略,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1、适当选择学习时机。那么,什么情况下才是合作交流的最佳契机呢?⑴当教材提供的材料需要资源共享时;当教材提供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互启发,并且答案也具有开放性时;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响应,为了满足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需求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在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一般最多两个回合。

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例如在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教学过程中,请每组学生收集一个当地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典型材料,并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小品。由学生扮演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消协工作人员、工商管理人员、法官等角色,展开讨论,模拟应对。学生选取的材料都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建立有序合作常规,提高学生合作程度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一是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三是小组成员是动态的,组间男女生可以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活动,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

第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1.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

2.要充分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教师应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组织学生探讨研究,对相关的原理和概念做出必要的提示或启发,并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启发学生开展讨论,充分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和督促学生认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防止课堂出乱、合作“走调”,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鼓励“领跑者”把一些机会让给“追跑者”或“起跑者”,让竞争在充满同学情谊的友好氛围中文明有序地进行,让更多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发展。

第四.指导必要合作技巧,形成学生合作行为。

1、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指导学生专心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等别人讲完后再提出来。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能够围绕中心有条理的表述,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能借助解释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意思,指导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图示或者表演等辅助手段强化口语效果。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求助”和“帮助”行为。要求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向同学请教,学会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并能进一步扩充,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

4、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且能够支持与自己意见不同或相反的同学的正确认识。

5、处理好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绝不能省略的环节,建议我们每一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可以给所有学生一两分钟的独立思考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好的提升。教无止境,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相信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高效。

作者简介:王鲁萍,1989年8月生,女,一级教师,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