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二者相结合即是创新思维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激发好奇心,主动发现,培育创新萌芽;创设情境,发现质疑,激发探究兴趣;提供信息,自主探究,挖掘教材潜力;生生互动,意义建构,发挥学生主体;大胆想象,尝试创新,形成创新的源泉五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再一次阐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的体现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淡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主动发现,培育创新萌芽
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的形成,对推动学生主动观察世界,展开创新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地寻找问题,进而获取知识。
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认识负数》时,我将温度计带到教室,让学生读准气温,找到刻度。然后让学生表示增加和减少几度,最后再让学生展示不同城市一年中最低的气温(让学生选取东南西北各一座城市),用生活化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存在的必要性。我们也可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通过经典的数学故事来引起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的好奇。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学生模仿性强、爱动手的特点,创设一些动脑、动手的机会,如一些公式的推导等,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好奇感,培养创新思维。
二、创设情境,发现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其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说,教师应着力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转变自身角色,放下师道尊严,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知识促进者的转变,实现由班级管理者向课程引导者的转变,真正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在差异化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练习中,可以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题目,自主挑战;同时,要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比如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到银行中去对比,选择利率相对较高的存款方式,然后在存款体验中感受利率;或者让学生到菜市场,和小贩在讨价还价之余感受速算等。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学生最感兴趣,创新思维也最容易发展。
三、提供信息,自主探究,挖掘教材潜力
小学生在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须的创新素材。创新素材哪里找?我们教师手里最好的资源就是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是不断推层出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
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机会,真正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使用。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
四、生生互动,意义建构,发挥学生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树立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实践的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空间,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任何一个创造性过程都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学习数学要多让他们用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探索知识,这一系列的感观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快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其思维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互相讨论,使其在活动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先观察投票箱,想一想在不同的方向看过去得到的图形会是如何?接着让三名学生站在桌子的周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桌面上的投票箱,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把准备好三幅图给他们观察,根据以上的直观图辨认三位同学分别看到的投票箱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观察、思考、猜测、实验和推理的数学活动,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出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
五、大胆想象,尝试创新,形成创新的源泉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只有伴以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认识直线,先让学生认识线段,然后再把线段向相反方向延长,形成动态想象;二是可以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正方形中画出表示分数3/4的阴影部分,引导学生画出6种以上的答案,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三是可以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如对于较难的应用题,我们大多采取画线段图的方式,把特定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图形,促成学生运用再造想象解决问题。
“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開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以此四策,既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的影响又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付出巨大的努力争取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当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刘影;左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林军芳;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