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正给新闻传播带来颠覆性变革,体现在两大方面:传播模式上,智能传播的资讯“个人定制”,彻底改变“以传播者为中心”模式,实现新闻传播由“千人一面”向“千人千面”转变;传播领域上,智能传播突破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统媒介限制,让受众在虚拟空间“亲临现场”感受新闻。
关键词:智能传播;变革;个性化推送;VR+新闻
与以往传播模式相比,智能传播模式彻底改变“以传播者为中心”传播模式,实现新闻资讯“个人定制”;以“VR+新闻”为代表的智能传播进一步打破时空局限,让受众在虚拟空间“亲临现场”感受新闻成为可能。作为新事物,智能传播也引起学术界关注,开始梳理智能传播的实践发展,并对人才培养、媒体融合、受众心理、伦理以及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故而本文对智能传播相关问题略作探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指教。
一、科技变革与新闻传播模式演进
雕版印刷术诞生于隋唐时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该技术传入世界各国。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书籍、报纸的批量化生产,元朝《开元杂报》是人类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可以说,印刷术使人类社会进入印刷传媒时代,它打破人际交流的时空局限,传播模式发生革命性的突破。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发现电磁波。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进行人类史上第一次广播,昭示着无线电广播的诞生。这一科技变革使传播模式从原来的无声传播、延时传播发展到有声传播、即时传播。
1925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进行电视公开演讲,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播。传播模式也从有声传播、发展到视频画面传播,人们再也不用凭借文字和声音想象画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互联网传播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以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为代表,海量资讯突破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版面、频道等限制;第二阶段,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代表,突出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第三阶段,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智能媒体为代表,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受众量身定制个性化新闻资讯。
纵观数百年来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经历传统传播、互联网传播和智能传播三大阶段。以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为代表的传统传播,适应的是信息稀缺时代,传播模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大众式传播;而以门户网站及自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传播,则是链式、病毒式传播,它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信息过载,受众真正需要的资讯被淹没在信息海洋里。由此,为受众“量身定制”新闻资讯的智能传播应运而生。
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方向
在智能传播出现前,不管传播媒介演变为哪一种形态,都没有改变“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正如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所说的:“之前的媒体——从100万年前原始人的口语传播到现代报纸、到19世纪的广播、20世纪的电视、到1997年门户网络网站在中国出现,尽管传播介质有所变化,但都是‘千人一面’——总编辑和编輯有权力决定谁是头条,谁是二条,读者只有被动接受”。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千人一面”传播模式被迅速颠覆。从此,新闻传播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千人千面”的智能传播时代。
(一)智能传播,为受众“量身订制”新闻资讯
智能传播是指充分开动人脑动能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轴,交叉融入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应用于现代智能“环境拟态”和“场景再造”、新闻图片智能识别、新闻素材智能转换(声音文字转换、视频文字转换)、新闻源头事实核查和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送等。
创立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依靠其强大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成长为智能媒体的“独角兽”。“我们要做的是定制专属于你的产品”的私人订制营销策略,是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的根本区别。今日头条对其数量庞大的用户达到“秒懂”程度。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曾表示,应用大数据技术,今日头条0.1秒内计算推荐结果,3秒完成文章提取、挖掘、分类,5秒内就可以计算出新用户兴趣偏好。同时,今日头条每隔10秒就会自动更新注册用户数据,重新绘制兴趣图谱。在内容方面,今日头条“只做新闻的搬运工”,依托强大的数据挖掘、搜罗和分析能力搜索新闻资讯,并“搬运”到自己的平台上。在新聞推送方面,今日头条根据用户的习惯、兴趣、阅读时间段及所处位置等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正如今日头条宣称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二)智能传播,让受众身如其境地感受新闻
2014年,VR+新闻在国内起步。2014年5月份,澎湃新闻开设“全景现场”新闻专栏,发布全景视频以及静态全景等VR+新闻;2015年,《人民日报》利用“9·3”大阅兵契机,也开始制作VR+新闻;2015年,新华社制作的VR+新闻——《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灾难发生前后及救援场景。2016年9月,央视应用VR技术,开设虚拟演播室,专题介绍神舟十一号。虚拟演播室内,神舟飞船可以从屏幕里“飞”出来与观众见面,主持人甚至还可以“走进”飞船内部,向观众详细介绍飞船的内部构造。
传统媒体的传播报道,都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媒介。而以VR+新闻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开辟出新闻报道的新视角。在虚拟世界里,VR+新闻打破新闻传播的时空界限,让受众亲临“第一现场”感受新闻,也为更真实、全面、客观地表达新闻提供更多可能。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教授评价道,当AI与VR构成一组新的技术趋势,VR所带来沉浸感、交互性与构想性被看作是最具潜力的新媒体形态。在今天看来,智能性可以被看作是VR的第四个特性。
三、智能传播面临的困境
智能媒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所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小觑。
(一)“信息茧房”初显。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R·桑斯坦提出“信息茧房”概念:信息传播中,因众人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就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内。智能媒体的精准化、个性化推送,过分地迎合同户的口味,而用户又不断固化自己喜好的信息,最终使自己处于信息格子里,以为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
(二)版权纠纷屡现。智能媒体只做“新闻搬运工”个性化推送的营销模式也屡屡出现版权纠纷。今日头条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陷入版权纷争之中。2014年以来,《广州日报》、凤凰网等媒体指责今日头条侵犯其版权,窃取其新闻,并提起诉讼,国家版权局也立案调查。如何成为合法的“新闻搬运工”,跳出版权纠纷泥潭,是智能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低质内容泛滥。新闻是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它在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智能媒体是应用大数据算法收集资讯,再推送给受众。面对海量资讯,仅依靠大数据技术很难在资讯的优劣、价值观导向等方面进行有效把关。这样就很可能传播一些低俗、舆论导向偏差的不良信息。2018年4月,今日头条播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并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处罚。
(四)虚拟现实新闻的困境。新闻传播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新闻的客观准确。VR+新闻对未来传媒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虚拟世界里,VR+新闻制作的再逼真,也不能等同于真实世界。與文字、图片、视频的间接感受不同,VR+新闻可能诱使受众将虚拟新闻等同为事实真相,成为操控公众认知的“更加隐蔽和强大的工具”,造成真假新闻难以甄别。那么,VR+新闻所采用的声音、影像和图片是否必须实地录制拍摄?应该以什么标准来选择、剪辑视频音频?这些都没有行业标准规范,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共识。
四、智能传播发展的新闻愿景
智能媒体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解决之道。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新旧媒体深入融合发展,或许将为智能媒体的发展完善提供更多契机。
新闻传播需要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才能消除传播过程中的歧义与模糊性,最大限度地规避新闻乱象的发生。而任何技术变革在突破原有框架的同时,也是对现有规章制度的挑战。作为新事物,依托虚拟现实技术的“VR+新闻”在给受众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应。这也需要“VR+新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系列自由、合法、有序的传播规则与章法。当然,一个“有章可循”的“VR+新闻”传播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要在实践试错中,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五、结束语
新闻传播模式演进的内驱力,来源于科技革新、前沿技术的进步。从以文字图片为主的报纸,以音视频为主的广播电视的传统新闻,再到以虚拟报道为主的“VR+新闻”的虚拟新闻;从“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智能传播;每一阶段的技术突破,都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方式。虽然智能传播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信息茧房、侵犯版权、内容低质、新伦理困境”等诸多问题,但它为未来新闻传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数百年来新闻传播模式的变迁史也告诉我们,智能传播不是未来新闻传播的终极方向。或许在新旧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真正适应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正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陈翯世洋.技术变革:媒体融合的前提[J].现代交际,2016(08):91-92.
[2]郭全中,郭凤娟.智能传播:我国互联网媒体演化的最新传播方式[J].传媒评论,2017(01):77-79.
[3]吴晨光.内容获取+内容分发:决定未来媒体的两个因素[J].中国记者,2016(12):81-83.
[4]谭铁牛,曾静平.智能传播的现实应用、理论溯源与未来构想[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02):2-8+147.
作者简介:马茜(1990.0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学院,辅导员,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