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窄门》里的爱情悲剧

2020-09-10 08:15马春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宗教人性道德

摘要:《窄门》以阿丽莎和热罗姆的爱情为叙述中心,关注人的道德和命运,以独特的视角将阿丽莎和热罗姆的爱情至于对宗教的极端迷狂中,引发了我们对爱情与宗教关系的思考。本文试图分析女主人公阿丽莎悲剧一生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思考道德和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关键词:《窄门》爱情;宗教;道德;人性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是19-20世纪跨世纪的文坛巨匠和思想家,其作品的多样性性和复杂性,以及其本人性格的复杂性,为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窄门》是作者在酝酿18年之久后才动笔写成的,集纪德本人思想之大成。在纪德所有小说作品中,《窄门》可读性最強,原因不仅在于故事情节动人,思想内容深刻,还在于纪德在这部作品里极尽发挥了他的优美文笔,既给及读者深切的感动和思考,也给予读者美的享受。《窄门》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阿丽莎和男主人公热罗姆,这对表姐弟青梅竹马,渐渐产生了爱情,然而在道德和宗教的影响下却酿出了一出悲剧。

一、阿丽莎悲剧的外在原因

《圣经·马太福音》中记载,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那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晓得,找着的人也少。”纪德在《窄门》的题记中用的路加福音中耶稣对众人说的话“你们要努力进窄门”,这句话几乎诠释了女主人公阿丽莎一生的行为(李妍2008)。

阿丽莎一生都深爱着热罗姆。他们之间的爱情不容怀疑,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起读书,并且交换彼此的所思所想。然而,尽管具备了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富足的物质财富,阿丽莎却一次次地拒绝热罗姆的求婚。最终,她抑郁成病而死,酿成了一出凄惨的爱情悲剧。在仔细分析这部小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阿丽莎悲剧产生的原因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母亲与情人私奔给年轻的阿丽莎留下了沉重的心灵创伤,这样一个行为不端的母亲,给年轻的阿丽莎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她一直希望能为自己的母亲赎罪。母亲对父亲的背叛,不仅对家庭造成了伤害,也使阿丽莎陷入抑郁和沉思。

一方面,她对爱情的忠贞度产生了怀疑,怀疑家庭的稳定性。当亲眼见到母亲与情人私会的场面时,她从心底里开始鄙视肉欲。因而,当与热罗姆相爱时,她一直抵抗肉体的诱惑,认为她与热罗姆的爱情只有在崇高的精神追求之中才能更真实,更强烈,更纯洁,从而避开庸俗的尘世。另一方面,由于从小受到新教教育,在宗教赎罪意识的驱使下,阿丽莎希望能为母亲赎罪。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幸福放在一边,只想着照顾好父亲。她知道自己在父亲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知道自己是父亲的精神支柱。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时刻提醒自己奉行自我牺牲地精神。

其次,当阿丽莎发现自己的妹妹爱上自己的心上人热罗姆时,她的自我牺牲思想又开始蠢蠢欲动。她希望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妹妹的幸福。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自我牺牲,因为她仅仅是为了实现一种崇高,盲目地遵从宗教教义所要求的自我牺牲。因而,当她亲眼看到妹妹在嫁给另一名男子之后的幸福生活,她竟然不安起来,仅仅因为这份幸福不需要她的任何牺牲就可以实现。她不顾心上人的感受,就做出让步的选择,这无疑深深伤害了热罗姆的感情。她同时又不顾及妹妹的真实感受,在得知姐姐想要牺牲时她率先做出牺牲,嫁给了自己讨厌的一个人。由此可以看出,阿丽莎的牺牲是一种自私的牺牲,仅仅为了获得在自己精神上的满足,而全然不去想这样的牺牲究竟能否带来益处。

二、阿丽莎悲剧的本质原因

尽管外部障碍给阿丽莎的人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阿丽莎悲剧人生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她走入了对道德和宗教一种极端的尊崇。她对于进入窄门,进入天国,接近上帝,达到了一种近乎迷狂的境地,完全的否认了作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扭曲了人性。

对于幸福,阿丽莎还在日记中写到,“我现在自问我所希求的到底是幸福呢,还是向幸福的前进。主啊!不让我接触到我可以很快就达到的一种幸福吧!教会我延宕我的幸福,使它远退到你那里吧!”(安德烈·纪德2007:11)。她害怕达到了幸福便不再幸福了,于是只想一直走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她实际上追求的不是幸福本身。她不知道,“发芽、开花、结果,又发芽、开花、结果,是自然的螺旋式的程序。芽不能超越了开花而结果,花不能超越了结果而发芽,果不能超越了发芽而开花。延宕则等于叫芽永远发芽,花永远开花,果永远结果”(安德烈·纪德2007:09)。对于幸福,阿丽莎实际上是抱有一种怯懦和恐惧的心态,而她一再地拒绝和热罗姆走进婚姻的殿堂,她不想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遭受婚姻的摧残。

对于爱情,阿丽莎有着一种病态的追求圣洁,追求完美的心理。她无法忍受完成式的爱情,追求的是进行时的爱情。她以惊人的自制和自我牺牲,希望走进上帝,寻找那通向天国的窄门。当她在日记中感叹道,“你指点给我们的路,主啊,是一条狭路—窄得容不下两个人并肩而行”(安德烈·纪德2007:118),事实上,她已经知道自己和热罗姆的爱情不会有结局的。德行和宗教甚至让她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她怕爱情会妨碍了心上人热罗姆进入窄门,进入天国。

阿丽莎的一生充满了悲伤、苦痛、挣扎、焦虑、矛盾,是纪德笔下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人物。阿丽莎的痛苦是多重的:母亲的背叛,父亲的悲伤,爱情的渺茫,天国的遥远。她与热罗姆的结合的最大障碍并非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她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犹豫。在这个意义上,纪德将基督教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宗教在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却具有唤起共鸣。这种共鸣诚然可以表现为对真、善、美得追求,但一旦过度,却是危险的(刘珂2006)。在纷扰的尘世生活中,拥有一种信仰是可取的。怀着对上帝的热爱,人们能够摆脱心中的苦闷,能够获得精神上的的救赎。宗教迷狂被阿丽莎推向了极致,甚至超越了利他主义的范畴:她最后不仅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别人。

结语

真正的人应该具有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应当盲目的遵从道德和宗教教义,以致迷失自我。正如卞之琳在《窄门》出版译者序中所述,“虚无地从人间圈出了一块禁地,称之以天堂一类的名字,把门收得不近人情的狭窄,而叫你拼命钻进去,名之为德行、修行,或别的什么—这是基督教或任何宗教的神圣悲剧。”安德烈·纪德的这本爱情小说《窄门》,正是昭示这一悲剧的一星小小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安德烈·纪德.窄门[M].李玉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2]景春雨.安德烈·纪德“道德三部曲”中的“自我与上帝”评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3):99-102.

[2]李妍,窄门里的红玫瑰—对《窄门》中爱情与宗教关系的思考,安徽文学,2008(10)

[3]刘珂,从《窄门》到《梵蒂冈地窖》看纪德对基督教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国外文学,2006,(3)

作者简介:马春娟(1987.12.28-),女,江苏南京,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讲师,任教于南京传媒学院。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72)

猜你喜欢
宗教人性道德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道德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