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工技艺融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吴敏
新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扎染非遗

摘要:当前,很多“非遗”手工技艺都遇到了传承危机,这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损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非遗”的传承可以利用教育来完成。本文以艺术类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与大理白族传统扎染手工艺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为例,从扎染手工艺融入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加强传统扎染技艺师资力量建设,构建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非遗传承;扎染;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一、非遗手工艺与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当前,较多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人亡艺绝、后继缺人的艰难境地,因此要弘扬、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应依托地区高等艺术院校在人才、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进行。不仅可以对传统非遗手工艺的挖掘、传承、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推进文化、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高校服装专业学生在材料的研究、服装设计的方法及现代设计审美能力上有着一定的基础,加之对传统非遗手工艺的深入研究,能更好的进行传播与创新,使得传统手工艺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次,高校服装专业通过自身的科研及研发能力,能深入的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在如今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通过非遗手工艺来增加大学生多面技能及就业、创业的渠道。同时解决非遗传承手工艺人才断层的危机。

二、扎染技艺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传承现状

当下,国内许多高校服装专业,将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转化为创意资本,在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更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因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把“非遗”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开发再设计。将传统“非遗”手工艺融入设计教学的形式也很多,常见的有以下的几种形式。

1、把传承人请进来

最常见的把扎染工艺传承人请进校园,做扎染技艺的相关讲座和技艺的传授。虽然此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对扎染工艺的了解,但不够深入。而且学习时间较短,无法完全掌握扎染工艺中从原材料的种植、染料提取、扎花到浸染的整套制作工序,最终使得传承人进校园的授课往往具有表演性质。

2、把学生带出去

另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生带到田间去,进行数日的田野实地调研。常采用到扎染传承人家中或作坊内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几件扎染作品的制作。在此期间,对扎花技艺会有较深入的学习,通过传承人及作坊内的工作人员对技艺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较多的扎花技法。但因时间过短,无法对染料的制作及染色工艺有较深入的学习。

3、服装专业教师开设扎染工艺课程

相较前两种教学方式,更多院校会选择扎染手工艺课程的开设。由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同时学术含量会更高一些。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将传统扎染技艺与現代设计融合的创新理念传授给学生。但不足之处是专业教师在实践操作上掌握的技艺有限,不如扎染传承人那样熟练,有时无法将设计通过工艺制作转换到实物中。

三、扎染技艺传承与服装专业教学实践结合途径探究

为促进“非遗”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合作途径。为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高校应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1、将扎染工艺融入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中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应以“发现传统美”为开始,从田野调研到选题再到实践创新设计进行改革探索。历时一年,学生可深入地区的“非遗”实训基地,实地勘察、访谈、笔录、求证,用田野调研的多种方法获取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文化、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资料。以专业的视角发现当下社会忽略的审美价值与文化精神内涵。同时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把民族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课程实践体系,有此来促进服装设计类人才的培养。因此,在2004年至2019年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系列毕业创意活动中,始终将传统扎染手工艺文化贯穿其中。每年都有数位毕业生将传统扎染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同时有效整合高校与地方资源优势,将优秀的毕业作品推荐给地方企业,有效的将教学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服务社会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2、加强传统扎染技艺师资力量建设

高等艺术类院校服装专业应制定“非遗”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方案,邀请相关专家及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进学校,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类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2015年云南艺术学院被文化部遴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先后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近5年。在此期间学院在实施研培计划的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学习。在2019年云南艺术学院的第四期、第五期“大理扎染与德宏剪纸”的“文化整体适应性”与“区域文化个性创新与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计划。此次的培养对象便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人,地县小学、中学教师与文化工作者,民艺设计师,民间艺术家等相关人群。由此可见定期举行相关“非遗”教育实践活动和教学研讨,对培养集保护、科研和传承为一体的专业教师队伍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交叉、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推进“非遗”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3、构建校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当下,社会对开阔的文化素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及较强市场意识的设计人才需求是迫切的。因此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中表明“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人员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为此,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与大理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签约并授牌为服装专业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学生每学期在此进行扎染相关工艺学习,同时通过企业提供的咨询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前沿的设计理念,将精湛的扎染工艺与前沿的时尚潮流相结合,为企业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服装产品。为此本专业与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作为首次合作,进行了首场白族扎染设计成果服装秀,秀上展示了学生100余件设计作品,获得了各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

结语:

综上所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融入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艺术类高等院校更应是“非遗”传统手工艺挖掘、传承、保护及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白族扎染手工艺为例,进行“非遗”手工技艺融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尝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性。形式多样的“非遗”技艺有机的融合在现代艺术的教育体系中,培养较高文化素养,较宽国际视野、较强设计能力的专门人才,使其更好的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劲松.在七彩土地上耕耘——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的演进与发展,民族艺术研究第3期 2019

[2]杜林.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类课程的创新研究,艺术科技第12期2014

[3]张红梅. 手工艺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再探讨,设计教育第1期2017

作者简介:吴敏,女,辽宁省沈阳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方向,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扎染非遗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VALENTINO TIE & DYE 扎染系列限定展览登陆北京 SKP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