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辉
众所周知,线索是贯穿记叙文的主线和脉络,它就像一条彩线把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在记叙文写作中,确立明确的线索至关重要。
一、以人物为线索来写人叙事
【病文呈现】
父爱如山
记得一次晚自习放学后,我和最要好的朋友欣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一般倾泻在我们身上。“快看,前面是谁?”快到村口时,欣突然喊道。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面很远的拐角处,隐隐约约现出一个人的身影,个子不高,一歪一歪地朝我们这边走来。是谁?我顿时感到一股寒气从脊梁骨冒出来,心怦怦直跳。欣也浑身哆嗦,直往我身上靠。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爸爸前一段时间由于开车过度疲劳,车翻人伤,导致小腿骨折,现在还没有痊愈。妈妈外出打工了,爸爸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还需要我照顾呢。“爸爸,你的腿还没好,怎么可以来接我?”“孩子,这么晚放学回家,爸爸不放心。好啦,我们回去吧。”爸爸说完,就转过身,一瘸一拐地走了……这时,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爸爸,我爱您!
【病文分析】
文章通过描述晚自习放学爸爸接“我”回家的情形,较好地表达了“父爱如山”这一主题。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线索,行文中情节的发展显得有些突兀,比如:“我”和欣走到村口,发現一个人影,还不知道来的人是谁,就突然插入了爸爸出车祸受伤一事,引出爸爸对自己的关爱,这与前文的内容有所脱节,从而使得条理不清楚。作为主要人物,爸爸的形象刻画得也不太丰满。
【修改建议】
在行文过程中,应以父亲的身影作为线索,按“隐约出现一个身影”“身影越来越近”“近了,更近了”的顺序对父亲的身影进行描述,同时适当穿插“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病文升格】
父爱如山
清晰地记得,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晚自习放学后,我和最要好的朋友欣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是那么皎洁,如水一般倾泻在我们身上。
“快看,前面是谁?”快到村口时,欣突然喊道。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面很远的拐角处,隐隐约约现出一个人的身影,个子不高,一歪一歪地朝我们这边走来。是谁?我顿时感到一股寒气从脊梁骨冒出来,心怦怦直跳。欣也浑身哆嗦,直往我身上靠。是啊,路上就我们两个人,要是碰上坏人……我俩不敢再往前走,紧紧靠在一起,互相都能听到对方的心跳声。渐渐地,那黑影越来越近,我忽然感觉那身影好熟悉,是爸爸?不会呀,爸爸前一段时间由于开车过度疲劳,车翻人伤,导致小腿骨折,现在还没有痊愈。妈妈外出打工了,爸爸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还需要我照顾呢。不会是他!我又开始害怕起来。欣更是瑟瑟发抖,连声音都发颤了:“怎……怎么办?”
“不要怕,再等等看。”我嘴上这么说,身上却也是瑟瑟发抖。近了,更近了,一瘸一拐的,像是很吃力的样子。借着朦胧的月光,我发现那身影是那么的熟悉,是爸爸!“爸爸!”我大声喊道。“孩子,别害怕,是我。”爸爸那浑厚而略带磁性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和欣飞快地跑到爸爸跟前,看到爸爸手拄拐杖,站在那儿喘着粗气。“爸,你的腿还没好,怎么……”我哽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么晚放学,爸爸不放心。好啦,我们回去吧。”爸爸说完,就转过身,蹒跚地走了。
我和欣跟在爸爸身后,泪眼中,爸爸那一瘸一拐的身影霎时间如山一般的挺拔高大……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片段,以“父亲的身影“为线索,将爸爸手拄拐杖来接“我”、爸爸开车意外受伤、“我”和欣跟爸爸一起回家这几个情节有机地贯穿起来,条理清晰。通过对父亲身影的细腻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中间穿插“我”的心理活动,有力地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结尾处再现父亲的身影,与开头呼应,进一步点明了“父爱如山”的主旨。
二、以物为线索来写人叙事
【病文呈现】
去年年底,大姑从外地回来,给奶奶带来一部手机。我感到很奇怪,奶奶那么大年纪了,平时不大出门,耳朵又不好使,要手机干什么?
“奶奶,手机响了。”
奶奶告诉我,大姑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不了几次,但又经常牵挂奶奶。于是就给她买了部手机,便于随时询问奶奶的身体状况。二姑也是常年外出打工,想奶奶时,就可以通过电话和奶奶叙叙家常。爸爸、妈妈和我中午一般不回家,奶奶如果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
于是,奶奶就和手机形影不离,手机的铃声不时地在我的耳边响起。我明白了,手机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且还是联系亲情的纽带。在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亲情与关爱。这小小的手机,真正成了爱的载体,载着我们每一个人,徜徉在爱的河流中。
【病文分析】
文章片段能围绕手机展开叙写,通过奶奶的讲述,作者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中心明确。但是,线索不明是最大的缺憾。开头提出“要手机干什么”这一疑问,下文则直接由奶奶的话解除自己的疑惑,太过平铺直叙,没能造成悬念。另外,第二段“奶奶,手机响了”,显得过于突然,而且下文没有相应的事件与之照应。后面的抒情也显得单薄,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中心。
【修改建议】
建议修改时以手机为线索,穿插几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将其有机地贯穿起来,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毛病。后面抒情的句子,应写得再充实生动些,足以更真切地抒发内心的感悟。
【病文升格】
去年年底,大姑从外地回来,给奶奶带来一部手机。我感到很奇怪,奶奶那么大年纪了,平时不大出门,耳朵又不好使,要手机干什么?
“奶奶,手机响了。”放学刚进家门,我就听到悦耳的手机铃声,便告诉奶奶。“我很好,能吃能睡的,你不要挂念。你身体不太好,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不能累着……”我听出来了,这是在外打工的二姑的电话。
“奶奶,手机又响了。”
“啊,是老大啊。没事的,今天突然变冷了,好在我穿得厚。没事时我经常和邻居你张奶奶、李阿婆拉拉呱,有时还出去散散步。好吧,话费挺贵的,就到这吧。”这是在外地工作的大姑向奶奶问安呢。
“阳阳,去,把手机给我拿来。”晚上九点了,奶奶还要手机做什么?我把手机递给奶奶,她戴上老花镜,嘴里念叨着:“130……”边念边用颤抖的手费力地拨着号,原来她是要给爸爸打电话。是的,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而且带毕业班,经常早出晚归,今天一直到现在还没回来。“孩子,你吃饭了没有?太晚了,路上不安全,你就不要回来了……”
此时,我彻底明白了,小小的手机不仅仅是通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它身上,凝聚了那么多的亲情与关爱。它是亲人的一句深切叮咛,是朋友的一声真诚问候。这小小的手机,真正成了爱的载体,载着我们每一个人,徜徉在爱的河流中。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片段,撷取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凡的琐事,紧紧抓住“手机”这条线索,像用一根彩色的丝带将情节串联起来,使得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层次井然。
结尾处的抒情议论句,隽永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画龙点睛一般,有力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
【拓展演练】
下面一篇短文线索不明,条理不清,请依据文后提示加以修改。
见证奇迹的时刻
爸爸是一个魔术迷。
一次,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回家的路上,爸爸说要给我变魔术。回到家,我着急地央求爸爸快变魔术,爸爸却卖起了关子:“你先去倒一碗水过来。”一会儿工夫,我端来了一碗水。爸爸拿出口袋里的沙子和水泥包,打开来说:“你摸摸这东西软不软?”我用手捏起一点拈了拈说:“嗯,像面粉一样软。”我这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在路上捡矿泉水瓶子,在里面装上沙子和水泥。爸爸往装有沙子和水泥的瓶子里倒入一点水,然后神秘地说:“接下来去睡觉,奇迹会在明天你醒来的时候发生。”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就去看那只碗,惊讶地喊:“天啊!它们都粘到一块儿了,太坚硬了!”爸爸说:“为什么三种软软的东西混合到一起就变硬了呢?因为它们发生了变化,这叫作凝聚。就好比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如果几个人团结起来,就是‘众’,力量就大了。”
我似懂非懂地说:“凝聚,力量就大了……”
【病文分析及治疗建议】
此片段具体叙述了爸爸给“我”变魔术的经过,并通过爸爸的话,领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中心提出。但没能很好地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进行叙写,如文中“爸爸拿出口袋里的沙子和水泥包”这一句,沙子和水泥上文交代是爸爸装在捡来的矿泉水瓶子里的,到這里变成了“沙子和水泥包”。另外,爸爸是把水倒在装有沙子和水泥的瓶子里。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却去看那只碗,沙子和水泥以及水是在夜里自己跑到碗里了吗?建议以“我和爸爸的活动”为线索贯穿全文,按“我和爸爸散步”→“回家的路上捡瓶子、装沙子、装水泥”→“爸爸给‘我’变魔术”的顺序进行叙述,重点描写爸爸变魔术的经过,这样就会使文章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