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所以说,一场疫情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的经济形态,还改变了生产模式、协同模式和服务模式。疫情推动产业链与价值链快速向数字化转型。后疫情时代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加载下按下了“快进键”,新一轮科技革命开始带动产业变革,新基建让疫情中的金融经济本身开始“活动身体”。
4月26日,在中国银联支付学院与混沌研习社联合举办的课程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作了主题为“疫情下我国发展、改革、开放和创新的重点”的交流。《金卡生活》杂志社通过学习,将黄奇帆副理事长高屋建瓴的产业链集群视角与“五全基因”框架下的数字金融作整理以飨读者。
产业链集群奠定数字化转型基础
全球广泛关注产业链集群,普遍观点认为产业链集群的形成是价值链重塑的过程,有利于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黄奇帆从水平分工链可能带来的风险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到提出产业链构建应当遵从“物理距离,垂直整合”的理念,分析深入浅出,无不揭示着中国与世界各国都在面临一次行船进入蓝海的重大机遇,抓住它将抓住全球经济的未来。
众所周知,价值链包含了产业链制造系统的上游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环节。中游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第三方物流、仓储、产业互联网、产业链金融等。还包含了产业链下游的消费清算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也就是说,价值链是产业链中的所有价值增值环节的集成。在黄奇帆看来,这些价值增值体系原本可以游离在世界各地,通过网络链接。但是,一旦形成产业链集群基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当地产业链适配的企业便会自然而然地集聚于此。
黄奇帆认为,“产业链+价值链”集群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分布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每一个成员更容易利用数字技术改变生产模式、协同模式和服务模式,从而为整个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空间。疫情成为推动产业链与价值链快速向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
产业数字化依托“五全基因”变革
在数字化升级的环节,信息作为最核心的要素,是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充分地发挥了信息价值在金融科技应用中的扛鼎作用。黄奇帆分析,基于信息数据的全维度“五全基因”框架,从本质上指引产业读懂怎样擅用数据,由传统赛道向数字化赛道加速“变道”。
数字化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就在于它所拥有的“五全基因”,对此,黄奇帆娓娓道来:
“全空域”广罗信息。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将没有限制的全领域广泛地连成一体;
“全流程”积累信息。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每一个点,每天24小时不停地进行信息积累;
“全场景”融合信息。跨越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
“全解析”智取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全新行为和全新价值;
“全价值”叠加信息。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并整合与创建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巨大的价值链。
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基于5G技术下的“大智云移区”作为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人类通过技术革命从解放体力劳动进入到解放脑力劳动的时代。基于“五全基因”,数字化与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链结合起来,便会形成崭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从而对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黄奇帆进一步分析,数字化与工业制造相结合形成了工业制造4.0,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形成了智能物流体系,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形成了智慧城市。
基于全维度的“五全基因”框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加载下,行业间会产生资源优化配置,催生新的生产力。而面对全球化数字金融转型的挑战,数字化与金融结合会带来行业的巨大改变。对此,黄奇帆认为,数字化与金融结合,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在与金融相结合的过程中,数字化拥有的海量信息、计算能力,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安全性,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坏账率和风险。
“ABCD”推动数字金融升级
众所周知,数字化平台中主要包含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通常称之为“ABCD”。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 Chain,区块链),C(Cloud,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黄奇帆却生动地将数字金融拟人化:
云计算像人的脊梁骨,没有云计算,五脏六腑无法挂在骨架上;
大数据像人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挂在脊梁骨上,没有大数据,身体就是空心骷髅;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以及物联网,像人的神经系统,若没有中枢神经,五脏六腑与脊梁就无法得到指令相互协同;
人工智能像人的大脑,没有大脑的身体就无法向整个人体系统发出正确指令;
区块链像人的遗传密码,没有遗传密码,人的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就没有办法得到提升。
并且,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金融也开始崭露头角。在黄奇帆看来,区块链应用最为得心应手。目前,该技术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而且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区块链技术被纳入其中。黄奇帆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可以“省去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对接,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更加快速地完成交易。例如,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和信任机制,可以简化金融机构电汇流程,尤其是涉及多个金融机构间的复杂交易。
在数字化金融方面,黄奇帆重点谈到了智慧供应链金融,其实,这也是数字化应用的一个方面。黄奇帆分析,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1.0版本是主办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尽职调查信用。主办银行虽然和企业形成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并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但无法全程把握供应链运营的具体状况,使得商业银行要想控制住相应的风险,就只能依靠大型企业的信用,凭借其信用去开发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对行业作金融链服务。
供应链金融2.0版本是将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仓单信息等作为质押物的供应链信用。在掌握了整个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之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环节的信息后,获取产业供应链运行中的信息,使风险的控制力更强,从而为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3.0版本是数字信用的体现。其不仅仅是尽职调查后的资产抵押信用,也不仅仅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质押信用,而是发挥“五全基因”下实时的、全方位的供应链中的“四流”,即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字信用。
无论是新技术、新需求、新形态、新格局还是新生态、新主体、新模式,在物理空间和网域空间内,前沿技術加持下,新的“DNA”已逐渐对原有的经济金融系统进行重构。同时,新经济离不开新金融,金融数字化改革与发展将有助于打通金融服务与实体部门的场景连接,更好地解决各行业的金融痛点问题,有效服务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国经济将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形成“千帆竞发、创新者胜”的发展态势。